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焦点 >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中国书画网编辑

  张大千的前半生,“摹古”作品出神入化,敦煌作品掀起风靡全国的“敦煌热”,徐悲鸿推崇他为“五百年第一人”,他俨然已是美术史中的“集大成”者。可不知是上天安排还是命运所使,国共纷争使他后半生移居海外,受西方抽象主义影响,画风从传统转向现代,让中国传统水墨画于西方艺坛大放异彩。

  为庆祝张大千120周年诞辰,2019年10月12日,由香港苏富比主办、台北羲之堂协办的“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于苏富比艺术空间隆重拉开帷幕。展览汇集张大千不同时期代表作近60幅,展示了各阶段风格特色,尤其是其晚年之泼墨泼彩。令人瞩目的是,张大千部分从未公开展出的精品,亦在此次亮相,无疑成为展览的重中之重。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展览现场

  “无象之象”取自道家“大象无形”之意,亦源自张大千一幅从未面世作品《泼墨山水》所用的钤印。“大千把‘无象之象’句用在印章,以道家无象之象之无形状态,形容其泼彩之抽象性,亦正好呼应我们展览的主题——大半作品聚焦在他后半生泼墨泼彩的作品上,因此展览以此为名。”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叶卓敏介绍此次展览,“另外一幅未曝光之作为《花开十丈影参差》,乃写于日本金笺屏风之泼彩荷花,还有多年前曾在欧洲展览过的泼彩巨制《云霭山家》,皆为难得一见之精品。”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泼墨山水 泼墨纸本 镜框 1965年作 158x70cm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花开十丈影参差 泼墨泼彩金笺 双折屏风 1973年作 178x180cm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云霭山家 泼墨泼彩纸本 镜框 1967年作 102x135cm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大千在拍场上缔造最高价纪录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几乎都脱不开苏富比。“80年代的《桃源图》,90年代的《幽谷图》,2002年的《泼彩朱荷》金屏,近十年的有《嘉耦图》,前几年再次出现的《桃源图》,今年的《伊吾闾瑞雪图》,一路走来与大千先生的作品结下不解之缘,跟不少喜爱他作品的藏家及大千先生的家属都已经成为好朋友。所以在他12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觉得应该好好为他庆祝生日,毕竟这是十年一次的大日子。”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主管叶卓敏如数家珍并表达对大千先生的情结。

  与博物馆的藏画机制不同,此次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件件从世界各地藏家和张大千家属手里收集来的,可想而知背后做了多少工作才能让这么多重量级作品共聚一堂。“今年海内外有许多纪念张大千的展览活动,但我觉得这次在苏富比艺术空间的展览,应该是筹备计划动员最大、展品质量最可观的张大千精品展。”台北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也谈到,她曾策划1998年在台北故宫所举办的张大千一百周年纪念展“张大千的世界”以及“南张北溥藏珍集萃”等大型展览,耗费心力之巨,难以言喻,所以更能体会办展个中甘苦。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以苏富比多年的资源,集结近60余幅作品并不是一件难事。但选择张大千不同时期的经典代表作,以及从未面世的精品杰作形成展览架构,则非比寻常。本次展览从张大千前期的“摹写”传统和敦煌创作开始,过渡到其女儿张心娴的藏品专区,重点聚焦在张大千最后二十余年于海外所创作的泼墨泼彩,细细品赏,能从中看出其风格变化的发展脉络,享受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
 

传统“摹写”与敦煌高峰

  1919年,张大千从日本回来正碰上提倡民主科学的“五四运动”,画坛上康有为提出要打倒文人画,输入西方的写实主义,得到许多画家如徐悲鸿、高剑父等的呼应。但刚从日本回来的张大千却选了另一条路——跟曾熙和李瑞清学习传统,这两位老师一位喜欢八大山人,一位喜欢石涛,因此形成了张大千早期的风格。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清湘大观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9年作 179.7x81.3cm

  我们常见张大千的荷叶是学习八大的风格,但从展出的一张早期作品《清湘大观图》,画中的荷叶脉络可看出张大千学习石涛的痕迹,但他亦作出了自己的改变,这便是这张作品的宝贵之处。

  30年代末,张大千基本掌握传统的神韵,已不满足于临摹古人的绘画,他便取道敦煌,学习更高古的传统。敦煌之行让他受益最深的是学习到古代的用色和赋色的技法。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香供养天女 设色纸本 镜框 1942年作 82x41.5cm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展览现场大千《香供养天女》和《群芳争艳》拉花咖啡

  张大千去到敦煌一年后,1942年创作的《香供养天女》与以前画作相比最明显的改变是人物的色彩和曲线,侍女的体态优美、衣褶线条变化丰富,以忌讳的撞色红配绿,竟也艳而不俗,风格从明清跨到唐代。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红叶白鸠 设色纸本 立轴 1944年 141x60cm

  另外一幅敦煌后的花鸟画《红叶白鸠》,画面变得很简洁,色彩更强烈。张大千曾说过,画花鸟画很重要的是鸟爪一定要能抓住树枝,而且鸟的眼睛像一粒豆子一样有突出感。这时,他把古人的写实和气韵融合在一起。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白茶花 设色纸本 镜框 1948年作 89.8x44.9cm

  1948年他寄居香港金石书画挚友简经伦家中所作的《白茶花》,笔下的茶花叶子有残缺,不见得完全摹古,枝头的两朵茶花亦生出顾盼之态,除了有宋人的写实,还有元代钱选的铁线描技法和言外之意的寄托之情。

  回顾张大千的前半生,离开中国大陆之前,他已经是一个集大成的画家,在山水、花鸟、人物上的功力与成就如黄君璧所说:“自明及今,五百年来,获艺坛全才者,大千一人而已”。前半生的两个高峰,就已足以使他名留青史。不知是历史捉弄还是上天安排,一场国共内战使他流离海外,他艺术上的挑战才真正开始,开启第三个高峰。
 

海外创作高峰

  香港印度时期(1950-1952)

  张大千成都登上飞机后,到台北短暂停留便到香港居住,期间他去印度一年多再返港。在香港、印度的三年里,他仍延续后敦煌风格,笔法变得工细,且游刃有余,山水、花鸟、人物、鞍马的构图变得严谨、敷色艳丽庄重,线条泼辣劲健。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拟唐人秋郊揽辔图 设色纸本 镜框 1950年作 100x54.3cm

  1950年,张大千在印度大吉岭,模拟唐代背景,以敦煌用色结合赵孟頫的画马风格,从自己写生视角创作的《拟唐人秋郊揽辔图》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这件作品2012年被征入香港苏富比拍卖,估价880万~1280万之间,由于物权不明被撤拍,三年后在香港苏富比拍出逾5千万元港币的高价,为了这次展览,苏富比特意从藏家手中借出。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省斋读画图 水墨纸本 镜框 26x24cm

  同时期的作品《省斋读画图》是张大千送给挚友朱省斋的一幅白描。正执卷读书的朱省斋为画中人物,画中人高士装束、席地而坐,人物的脸不仅像敦煌而且衣袖的线条也脱胎换骨。令人诧异的是,约六十年代左右,朱省斋与张大千从“契同金兰”到后来“形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此中的是非曲折,个人恩冤,具体内情,外人皆不得其详,堪称诡谲。朱氏后来曾经多次对张大千发表“恶言”,但张大千至死未对此作一字辩解。

  阿根廷巴西时期(1952-1969年)

  1952年,张大千移居阿根廷。次年,他两赴美国纽约、波士顿,当时正流行的表现主义、行为绘画、色块绘画等给予张大千新视觉经验和启发,使其沉浸在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潮流里。

  自移居海外后,他便有策略地以日本作为跳板,之后果然成功地在东京日本桥区内的古董古书画老店“壶中居”的二楼办展。此展览得到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萨尔的注意,1956年、1960年两度受邀到巴黎展览。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张大千与毕加索

  1956年,张大千赴巴黎开画展,听闻毕加索也恰巧在戛纳附近,便起了拜访念头,虽然巴黎友人郭有守、赵无极都劝他不要招惹毕加索那“老怪物”,可他还是决定前往拜访。出乎众人意料的是,毕加索欣然接受了张大千夫妇造访并盛情款待。在毕加索家里看到满屋的数据,张大千才知道抽象主义并非无根据,而是有所本源。虽然之前他已开始泼墨创作,但此次巴黎之行才使他的画风真正从具象走向抽象。

  1957年,张大千为修建八德园时搬石头,眼睛的微血管破裂,随后又患糖尿病,造成一目失明。视力的变化加快了他从具象走向抽象的速度,展开了他一生高潮迭起的创作生涯,1960年开始泼墨,1963年开始泼彩,一系列精彩的作品诞生。

  张大千在发展泼彩的同时,他泼墨的脚步也仍然继续,他从更抽象的形式去探索。从未展出过的《泼墨山水》则是他从具象山水发展到完全抽象的重要泼墨作品。作品以水、墨积叠,反复晕染纸上,丝毫不见笔皴、线条之痕迹,画境变幻莫测,得山岭雄奇,云气激荡之势。身处西方的张大千为了让更好地融入西方世界,他为这幅抽象水墨作品刻了两方印,一方“无象之象” 描述泼墨抽象之“无形”境界,其中象字以象形文字表现,两象公用字,妙趣顿生。另外一方印刻着阿拉伯数字“1965”跟民国五四年的“五四”,成为他最西化的一印,也仅此一方。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灊霍峨眉、行书七绝 泼墨泼彩纸本、水墨纸本 镜框 1967年作 书:67.5x185.5cm 画:67.2x186.8cm

  1956年,张大千曾说,当代画雪景当数溥心畬,因画雪景时烘天和留白很清晰非常困难。十余年后,张大千为义弟贺寿所做的《灊霍峨眉》,以撞粉法表现出中国山水的气势和韵味,用白雪造成一种动势,雪山的经营对他而言是极大的突破。因此,他给张目寒的信中得意写道,“兄为弟写《灊霍峨眉》,横看极得意之作,雪景古今中外无此画法,只可与弟言之,亦不求外人知之也。”可看出他对作品相当满意。这幅作品于2018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8300万港币成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藏家看到创作突破的价值。

  1967 年夏,张大千在美国加州短住,访友叙旧,观光休养,写下《云霭山家》。全画以大片石青、石绿矿物颜料为主调,泼洒淋漓,点景施用赭石、朱红,前画面以半抽象手法处理,勾出悬崖轮廓及依势而筑之山居及古松,远方山峦参差错落,林荫苍郁,红叶遍野,房舍点缀其中。画上虽未点名所写何处,却具加州蒙特利半岛海岸悬崖地貌特征,或受当地美景所启发而出。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春云晓霭 泼墨泼彩纸本 镜框 1968年作 100.5x140cm

  自此以后,张大千用白粉泼洒营造白雪、云雾运用得非常成熟。1967年到1969年是其在西方抽象主义影响下的创作高峰,他把抽象表现主义发挥到极致。此次展出他1968年创作的《春云晓霭》,色彩瑰奇,充满激情,堪称此间一幅重要的代表作。

  美国加州时期(1969-1976)

  这段时期,张大千仍然延续抽象表现主义的泼彩风格,只是巴西时期那炽热激情的创作火焰已逐渐趋向平静,然而此时也是他尝试新媒材最频繁的时候,且画风有渐向传统靠拢之势。

  200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张大千的《泼彩朱荷》屏风以2143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现代书画拍卖的最高价纪录,也刷新张本人的全球拍卖纪录。此次展览中另一件从未曝光过的亮点展品对折屏风《花开十丈影参差》与这幅作品十分接近,都是画写于日本订制的泥金绢质屏风上,非常珍稀。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现场特设椅子供观众静赏

  “因为日本泥金绢屏风材质特殊,较不受墨且容易沉积流动,作画时必须平放。它不像一般画纸可以捲收或让其下垂于桌侧,更不能将它直接铺在地上或画家站在纸上画图,创作上难度非常大。加上张大千本来身高就矮,在创作这么大的画时,就算使力伸长手臂,也只能画到画面中上端约四尺高的位置。而这次展出的双折屏风,高宽六尺,气派堂皇,足见画家驾驭此巨作时得心应手。此外,也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大千先生已将泼彩运用到荷花的题材上,色彩对比鲜艳夺目,视觉效果更具张力。”陈筱君解释为何这件作品如此珍稀。

  台湾时期(1976年-1983年)

  张大千回到台湾后,由于求画的人更喜好他的传统笔墨,他的抽象创作渐渐偏向慢工出细活的方式,以传统笔墨经营出画面的天地。他晚年作品尽情地表现了诗书画三绝的本事——题跋变得又多又长,但泼墨的技法仍不时表现在台湾时期的画作中。其前半生建立起来的深厚笔墨功力,结合后半生开启的新画风,在晚年的书画中挥洒自如。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阿里山晓色 泼墨泼彩纸本 镜框 1980年作 61.5x132.5cm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大千82岁高龄登上了台湾阿里山,回来创作的这幅《阿里山晓色》与其早年所画的登山图《黄山云海》用色一味地鲜艳求奇不同,独用暗沉来烘托灿烂,使晚霞在山峦上照出的金色尽显璀璨。

  收藏市场

  张大千在中国画史上是极为稀有的跨世代“借古”“开今”两方面都登峰造极的画家,被誉为多面手,擅长各类题材,也是一位多产的画家。他的一生以1949年为转折点,在前半生是一位最深入于传统的画家,后半生则一跃而为最具现代风貌的画家。他的画风身兼前半期极端传统和晚期最先进的艺术表现,这也是中国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

  现今有不少研究张大千的学者与专家都指出,张大千在现代艺术上最大的成就是晚年的泼墨泼彩,无论从风格创新度或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张大千都远远超越了同辈中的任何艺术家。“所以在研究张大千的时候,不能只看他集大成的临古、摹古作品,就认定他没有创新是‘传统派’的仿古画家,而否定他的艺术成就。因为摹古只是过程,新变才是他的目标。如果我们对其晚期作品看得够多,或接触的量够大的时候,就不难发现为什么进入21世纪后,张大千还是拥有如此历久不衰的超人气,始终受到这么多的收藏家的青睐追捧。”台北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谈到。

  面对张大千这样的一个艺术家,要将其艺术生涯中各个时期的风格变异,都有系统的梳理出一个脉络,是要花相当大的心力与时间;所以苏富比举办这样一个质量可观的展览,而且透过专家的严选并兼顾大千一生画历的完整性,展出的作品皆为具代表性或说明性的精品,殊为难能可贵!

  “张大千作品一向都深受藏家追求青睐,但是好的作品真的可遇不可求。尤其目前市场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藏家往往也会选择经由拍卖的渠道流通张大千的作品。以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关係紧密,也希望替客户服务创造藏品‘利益最大化’的价值,拍卖可以创造这个价值。所以只要有重要的代表性的作品出来,一定成为收藏家关注追逐的标的,不断缔造新的拍卖成交记录。”

  的确,好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好的精品展也是一样。展览同期,还推出冯幼衡教授新书《从古典到现代 ─ 张大千的艺术1950-1983》,详细剖析张大千海外时期之创作历程与艺术嬗变,并特邀冯教授来港主持讲座。(扫描二维码可进入讲座回顾)

“无象之象”:张大千从古典到现代之路

 

  冯幼衡《从古典到现代 ─ 张大千的艺术1950-1983》讲座回顾二维码入口

  据悉,此次“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将于10月25日把部分作品更换,力求为观众提供不同的观展体验,不容错过!

  “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

  展览日期:2019年10月12日-11月9日(逢周一至周六)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 10 时至下午 6 时 (周六)上午 11 时至下午 5 时

  展品更换: 第一期:10月12日至10月25日 、第二期:10月26日至11月9日

  展览地点: 苏富比艺术空间(金钟太古广场一期五楼)

  相关活动:

  展览导赏

  2019年10月19日(周六) 下午三时

  讲者: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

  语言:广东话

  讲座:张大千的海外游踪

  讲者:陈筱君 台北羲之堂总经理

  语言:国语

  展览导赏

  2019年11月2日(周六) 下午三时

  讲者: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

  语言:国语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