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焦点 >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jane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从2017年6月2日起向全球发出征稿邀请,至2017年9月24日截止,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秉持其开放性,向全球公开征集针对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20日期间举办的针对当代艺术展览的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身份和专业不限。

  所有投稿经国际评审团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后,将从众多入围的中、英文投稿者中选出4名获奖候选人(中文投稿人及英文投稿人各2名),两相竞争,从中决出1名一等奖得主(中文或英文投稿),剩下的3人并列为二等奖得主。

  2017年11月27日,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颁奖典礼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来自斯里兰卡的艺术评论家Jyoti Dhar凭借稿件《Chandragupta Thenuwara: GLITCH +》斩获大奖,获得80000元人民币及一次上海或伦敦的短期驻留。来自中国的刘加强凭《展览的幽灵——关于出版物》和Sean Ashton《Natural Selection》分获二等奖,奖金30000元人民币。

  IAAC组委会成员、上海民生美术馆馆长甘智漪在颁奖典礼上说:

  “中英文稿件205篇,其中中文稿件127篇,增加27%,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投稿,再一次证明了奖项的影响力,今年的海外稿件达到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准,通过深入地分析,中英文投稿的身份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中文的投稿中,高学历投稿者达到28%,英文,学生占比为4%,媒体人和自由撰稿人达到40%。我们发现,除本地,还有来自美国、英国等6个地区的中国写作者。英文投稿中又有6位中国的写作者。在IAAC举行的4年期间,共收到了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稿上千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IAAC无疑推动了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交融。”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甘智漪发言现场

  IAAC评委主席亨利•梅里克•休斯(Henry Meyric-Hughes)在颁奖典礼上表示:

  艺术批评是一个反观的过程。艺术评论是从每天的喧闹中停下来,保持批判,与日常的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Henry Meyric Hughes发言

  获得第二名的刘加强在颁奖现场说到:

  “获得IAAC的这次奖项,非常意外和惊喜,因为我不算一个专业和正式的写作者,虽然曾经从事过媒体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用‘刘加强’这个名字来进行写作。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回到基本的需要,它如同日常。如果我们把艺术追溯到原始洞穴壁画的时代,在那些岩壁上落下的笔触,在那一瞬间,我会想到那可能以为着什么。现在,我们已进入到数码资本主义时代,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写作甚至成为了一种自身的权利。这次获奖,不仅对我个人,也对普遍的、独特的那些业余爱好者们的鼓励。”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二等奖获得者刘加强发言

  朱青生在研讨会的现场,提到现在的媒体资本主义时代时说,他回忆起80年代改革开放,当代艺术进入中国的初期,一个外国人将处于世界上其他地方正在发生着的艺术以幻灯片的形式,带到各个院校,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艺术。在这个例子中,朱青生借助于此而看到,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如果有一个人打破了媒体、媒介的界限和封锁,会不会有一个新的可能,从而影响到社会和人们的观念。“虽然在北京,现在正在发生着让我们羞愧和耻辱的事情,如果没有媒体,我们就不会知道。我们感到新媒体和新技术正在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变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先生发言

  作为在规模和视野上独树一帜的国际奖项,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5位不同背景的顶尖专家担任评审,包括迪拜艺术博览会总监安东尼娅•卡弗(Antonia Carver)、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蒂姆•马娄(Tim Marlow)、印度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成员Monica Narula、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沈揆一。最终,包括获奖文章在内的18篇入围文章经过层层筛选从205篇稿件中突围而出。入围稿件将会以原文和译文双语形式集结成书,于2018年春出版。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Juan Cruz先生发言

  本届国际艺术评论奖采用了新赛规和新的奖金制度,投稿稿件为从未对外发布的全新评论文章。评审流程则依然延续惯例。在首轮评选中,所有稿件按投稿语言分别由中文或英文专家评委进行初选。在第二轮评选及终选中,全体评委会成员共同选出了包括3篇获奖文章在内的18篇入围稿件,并一致认为第四个获奖名额应该用以提升评论写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鼓励来自更多方的评论发声。最终入围的18篇稿件表述方式各有千秋,从论述型到评论或分析型,或介于两者之间。所有获奖的中英文文章,均是对截2016年9月20日 - 2017年9月24日内艺术展览的评论。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lewis biggs宣布一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lewis biggs宣布二等奖

  经过两天紧张而充分的讨论后,评委会最终一致决定了三位获奖者:

  一等奖获奖者:Jyoti Dhar

  由来自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艺术评论家Jyoti Dhar获得,获奖文章为《Chandragupta Thenuwara: GLITCH +》,所评展览为艺术家Chandragupta Thenuwara在Saskia Fernando画廊举办的个展 “Chandragupta Thenuwara: GLITCH +”(2017年7月23日—8月13日)。

  Jyoti Dhar是《亚太艺术》的编辑,同时为《艺术论坛》和斯里兰卡《周日时报》长期供稿,对南亚以及周边地区的艺术家和艺术展览进行评论。她曾获2014年度福布斯印度新锐艺术作家奖,并参与2012年迪拜艺术论坛。她是多家杂志的长期撰稿人,包括《亚太艺术》、《艺术论坛》、《亚洲艺术新闻+》、《当代实践》、纽约艺术评论杂志《Even》、意大利艺术杂志《Flash Art》、《Harpers Bazaar》、《阿拉伯艺术》、《Isskustvo》艺术杂志、《当代画家》、《Motherland》以及《周日时报》。

  她此前曾任Sarai-CSDS的City As Studio项目“02”、“03”的编辑和起草人,以及在新德里举行的Khoj国际艺术家协会的“语境之中:公众.艺术.生态”(In Context: Public.Art.Ecology)的在地评论家。也是迪拜DIFC艺术收藏、Carbon 12画廊、Bagash画廊的策展人。目前她正在撰写一本关于战后斯里兰卡的当代艺术的书。

  获奖文章: Distorted Transmissions

  所评展览: Chandragupta Thenuwara: GLITCH +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一等奖获得者: Jyoti Dhar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2015.12 Jyoti Dhar在斯里兰卡科伦坡saskia fernando画廊收藏论坛开幕式演讲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2011.4 Jyoti Dhar在德里KHOJ-FICA系列会议上主持一场关于艺术、生态学和科学的研讨会

  二等奖获得者:刘加强

  刘加强,获奖文章《展览的幽灵——关于出版物》,所评展览 《亚洲独立艺术出版展——自由停泊:志作》。该展展出源自《志作》的艺术家书籍,文件和相关材料(2017年1月9日—5月4日)。

  刘加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入围张晓刚创作奖学金(2013),2005-2015年分别获得综合艺术/新媒体艺术专业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致力于探讨参与性艺术的议题,考察社会思想变革与艺术变革的关系,从事驻地计划相关的策划研究与实践;目前正为申请中国美术学院展览研究博士学位做准备。

  曾任职“艺术国际”( Art Intern.net)与《绝对艺术》(Art Absolute)杂志的编辑与新媒体副总监;2016年作为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的“谷神变”展览的协作人,协助并纪录展览策划过程,完成台湾建筑师谢英俊个案文献展示的编辑制作;2017年在社区边缘发起在地实践“阈域&弃地之歌”。

  获奖文章: 《展览的幽灵——关于出版物》

  所评展览:《亚洲独立艺术出版展——自由停泊:志作》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IAAC首席赞助商安信信托品牌&市场部总经理陈兴华为获奖者刘加强颁发荣誉证书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二等奖获得者: 刘加强

  二等奖获得者:Sean Ashton

  Sean Ashton,获奖文章《Natural Selection》,所评展览《Andy Holden & Peter Holden: Natural Selection》。该展览是艺术家Andy Holden和Peter Holden在伦敦前纽因顿图书馆的展览(2017年9月10日—11月5日)。

  Sean Ashton是一名散文和小说写作者,《艺术评论》的长期撰稿人,著有评论集《Sunsets and Dogshits》等。

  获奖文章: Natural Selection

  所评展览 :Andy Holden & Peter Holden: Natural Selection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二等奖获得者Sean Ashto

  根据最终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共收到中、英文稿件205篇。其中,中文稿件共127篇,稿件来源涵盖中国近20个省市及地区。其中,上海、北京和浙江的投稿占据前三甲,来自中国香港以及海外地区的中文稿件也较去年增长3%。英文稿件部分,覆盖了台湾、香港、东欧、西欧、北美、南美、印度次大陆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共收到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英文稿件,其中,英国、美国、中国、俄罗斯位居英文投稿量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IAAC中、英文投稿者的职业分布略显差异。在中文投稿者中,学生比例最大,其中所属学位集中于硕士,占学生人数70%。其次是媒体人及自由撰稿人、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士、策展人及艺术家等等;而在英文投稿者中,学生仅占4%,媒体人及自由撰稿人数位居第一,所占比例高达40%。

  作为关注当下艺术批评的重要奖项之一,IAAC以汇集中、英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评论为立足点。今年是国际艺术评论奖走过的第四年,回顾过往,IAAC已逐步扩大影响力,共收到近千篇来自世界各地的稿件,影响力已辐射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所评论的展览范围广泛,从群展到个展、从公益美术馆展览到私营画廊举办的展览、乃至双年展或其他同类的大型综合展览。

  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由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RCA)、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AICA),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承办,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民生艺术基金会及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赞助。

  国际艺术评论奖每年都邀请顶尖的国际评委组成评审团,他们熟知当下的艺术创作及批判实践,且他们自身的背景也反应了批判能力广泛存在于写作者、学者、策展人和艺术家之中。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仍按惯例由5位评委组成国际评审团,包括迪拜艺术博览会总监安东尼娅•卡弗(Antonia Carver)、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蒂姆•马娄(Tim Marlow)、印度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沈揆一。

  国际艺术评论奖经过三年多的推动和实施,其影响力已经完全超越了最初中英两国的范围。国际艺术评论奖组委会主席Henry Meyric-Hughes表示:“作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国际奖项,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在艺术界业内早已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赞助方中国民生银行和安信信托在物质及精神等各方面的慷慨支持,则更加巩固了本奖项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

  ”过往三届IAAC共收到近800篇稿件,投稿者遍布来自五大洲的47个国家和地区,稿件不仅聚焦于主流的展览市场,也囊括了在世界各地众多小型艺术空间发生的独特展览。而撰写者的身份也日渐多样化,包括艺术家、策展人、艺术教育研究机构专业人士、艺术院校学生以及自由撰稿人等。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讨论会:关于“回看”的当代立场和方法 主持:苏伟 嘉宾左起:蓝庆伟、王春辰、朱青生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讨论会:艺术评论的力量与未来 主持:Henry Meyric Hughes 嘉宾左起:李龙雨、费大为、龚彦


 第四届IAAC奖项简介

  2017年第四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向全球评论者公开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申请者所提交的稿件须针对2016年9月20日至2017年9月20日期间在全世界任何地区举办的某个当代艺术展览。稿件需为未经发布的全新评论文章。

  一等奖获得者除了可以得到80,000元人民币的奖金以外,还将获得一次前往伦敦或上海短期驻留的全额赞助。二等奖将产生3位获奖者,他们将获得30,000元人民币奖金。

  本奖项旨在推动当代艺术的独立评论,汇集中、英两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评论,并促进艺术评论者的批判性思考、对话和研究。

  本次活动向全球公开征集艺术评论,申请者年龄不限。为确保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由中、英双语的艺术界权威人士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将对投稿进行严格的匿名评审。

  国际艺术评论奖拥有所有申请者提交的文章版权(无论此前有否出版)。举办机构和中、英两方的学术支持单位将对所有入围者的文章进行分类和筛选,再将其翻译成中文(针对英文稿件)和英文(针对中文稿件)两个版本,以供出版之用。

  最终评选将由国际艺术专家评审团以英语会议的方式进行终审,评选结果将于2017年12月前向媒体公布。包括获奖者在内的20位入围者将进入终选名单,获奖的艺术评论将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刊登在出版物和官方网站。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现场嘉宾合影

 
 第四届IAAC评委简介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安东尼娅·卡弗(Antonia Carver):迪拜艺术博览会(Art Jameel)总监

  安东尼娅·卡弗自2016年8月起担任迪拜艺术博览会(Art Jameel)总监至今,负责这一非营利组织的艺术、文化遗产及教育等相关事务。通过建立新的地方分支机构、发展国际伙伴关系以及开展各类展览、教育和出版项目,她推动着迪拜艺博会不断壮大。

  安东尼娅在2010年至2016年间担任艺术迪拜(Art Dubai)总监,令这个一年一度的艺术展会发展成中东及南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性艺术节及全球范围内最具国际性的艺术盛事。在她的努力下,迪拜艺博会建立了多元化项目,包括“迪拜校园艺术节”社区学校、迪拜艺术节计划、作家及策展人奖学金,以及全新的现代艺术版块;此外,还有持续进行中的当代艺术画廊合作伙伴项目、艺术家驻留项目、艺术电影及录像放映、阿布拉吉艺术奖(The Abraaj Group Art Prize)以及多项教育计划。

  安东尼娅自2001年起定居阿联酋,为众多国际及本土出版物撰写多篇有关中东艺术与电影的文章,并编辑过众多书籍与刊物。她于2004年加入中东当代艺术杂志《Bidoun》的编辑团队,随后成为杂志旗下中东艺术组织项目部负责人,协助策办各类教育活动、艺术家项目以及电影录像系列活动。同时,她还创立并策办了迪拜电影节,并于2004年至2014年期间担任该电影节规划委员会成员。她亦是爱丁堡国际电影节特别委任的阿拉伯及伊朗电影专家。在移居阿联酋之前,她长期生活、工作于英国伦敦,身兼数职,曾担任费顿出版社(PhaidonPress)编辑,为国际当代视觉艺术中心(inIVA)推动各类项目计划,并于G+B艺术国际出版社任职。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龚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家,策展人,《艺术世界》杂志主编。

  龚彦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2005年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创立“零时艺术中心”,致力于不稳定媒体和城市研究,并为年轻艺术家与策展人提供多元展示平台。作品曾参加2002年和2006年上海双年展。其作品曾参加2002年和2006年上海双年展。2013年起担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近年策划展览:“余友涵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2016) |“零食” (2016) | “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2016)| “反高潮的诗学:坂本一成建筑展”(2015)| “筱原一男”(2014) | “谜途:时间·空间·织毯”(2014) | “十五分钟的永恒:安迪·沃霍尔回顾展” (2013) | “力量:Thonik设计展”(2008)| “普通建筑——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2008) | “可实现的乌托邦——尤纳·弗莱德曼展”(2007) | “身体媒体——国际互动艺术展” (2007) 等。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蒂姆·马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

  蒂姆•马娄2014年起担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总监至今,负责展览项目、藏品、学术、建筑及出版等相关事务。2013年至2014年曾任白立方(WhiteCube)展览总监。

  他曾与当今许多知名艺术家共事,包括安东尼·葛姆雷(AntonyGormley)、达米恩·赫斯特(DamienHirst)、加里·休姆(GaryHume)、安塞姆·基弗(AnselmKiefer)、查普曼兄弟(Jake& Dinos Chapman)、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翠西·艾敏(TraceyEmin)、吉伯特与乔治双人组(Gilbert& George)、朱莉·米若图(Julie Mehretu)、桃瑞丝·沙尔塞朵(DorisSalcedo)。

  此外,他还是一名屡获殊荣的电台及电视台广播员,已在英国电视台上播报了上百部纪录片。他亦是《泰特》(Tate)杂志创刊编辑,撰写过多部书作及展览手册,同时也在四十多个国家的艺术文化类专题研讨会中担任主持或演讲嘉宾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印度Raqs媒体小组

  Raqs媒体小组(RaqsMedia Collective)是1992年成立于印度新德里的当代艺术小组,成员包括莫妮卡·纳如拉(MonicaNarula)、吉比什·巴什(JeebeshBagchi),以及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Sengupta)。他们身份多样,身份多重,经常以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偶尔也是策展人和哲学讨论的发起者。他们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制作电影、策划展览、编辑书籍、组织活动,并与建筑师、程序员、作家、戏剧导演合作,其独特而创新的艺术实践方式对国际当代艺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Raqs媒体小组参与了卡塞尔、威尼斯、伊斯坦布尔、台北、利物浦、上海、悉尼及圣保罗等众多国际性双年展,亦在波士顿、布鲁塞尔、马德里、德里、上海、伦敦、纽约、多伦多等地的美术馆及独立艺术空间举办个展。其作品被多家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其论文亦被收录于多部已出版的文集中。该小组还参与策划了2008年在博而扎诺举办的第七届欧洲宣言展《当下之余》(Restof Now)、2012至2013年在古尔冈举办的《萨雷读本09》(SaraiReader 09)及2014年在德里举办的INSERT2014。他们近期亦为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划了名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的展览。

  除了本身的创作以外,Raqs媒体小组还于2000年与德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萨雷倡议(SaraiInitiative)及由该小组一直编辑至2013年的萨雷读本系列(Sarai ReaderSeries)。另外,Raqs媒体小组亦受邀于多家机构及自发性团体进行教学活动。小组曾荣获2013年度集群艺术奖(TheMultitude Art Prize)。

“国际艺术评论奖”今日揭晓,印度人获得一等奖
 ▲ 沈揆一: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

  沈揆一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亚洲艺术史论与批评教授,研究课题聚焦于中国现当代艺术。主要著作包括《世纪的危机》(1998年出版)、《从鸦片战争到文化大革命:一八四零至一九七九年的中国绘画史》(2000年出版)、《上海摩登》(2004年出版)、《雅荟:叶氏家族藏品集》(2006年出版)、《中国海报》(2009年出版)、《变革时代的中国艺术》(2011年出版)、《中国现代艺术》(2012年出版,荣获亚洲学者国际研究大会(ICAS)2013年度人文类图书奖)以及《黎明曙光: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五年中国的前卫艺术》(2013年出版)。

  同时,他亦是一位活跃的策展人,经其策办的展览包括《世纪的危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性》(1998年于纽约及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重新启动:第三届成都双年展》(2007年)、《何不水墨?》(2012年)以及《黎明曙光》(2013年)等。

  他曾荣获多个国际权威机构所颁发的研究奖项和基金,包括美国国家人文学术基金会(NEH)、美国国家艺术赞助基金会(NEA)、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SSRC)、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美国斯坦福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

  沈揆一是多个国内外大型展览的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2001年第一届成都双年展、2002年上海双年展、2016年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及2017年香港全球水墨画大展等。此外,他还是《亚洲现代艺术与视觉文化》丛书的总编辑。

  __(凤凰艺术 上海报道 撰文/Aleph 责编/Aleph、芒果儿)__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