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界如何度过经济萧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admin
自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艺术市场一直不景气,很多画廊根本不赚钱,拍卖行也处于收缩调整状态,艺术家当然也不太能卖出作品了。中国艺术市场的起落和经济大势有关,尤其是2008年以后已经形成稍微延迟的正相关关系。
回顾历史,1978年以后三十多年经济改革和转型,加上参加国际分工体系和贸易,再有人口红利、后发优势这两大因素,尤其是1992年至 2002年这十年堪称黄金十年,各方面发展得比较顺,各行各业都兴旺发达,艺术市场在其中是个小行当,自然也水涨船高,之后几年急速发展,全球瞩目。但是 2008年之后则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大受影响,而在国内,则开始随着整体经济形势尤其是信贷扩张而起伏,信贷扩张让房产等资产价格膨胀,艺 术品市场也就好过,而信贷收紧各行业都紧缩,艺术市场也会趴下。
目前大局是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出清过剩产能和重建信用。大家知道前面可能有“苦日子”,可大都不愿意“熬”,宁肯火中取栗赚一把,所以我戏称目前各个市场都是“猴市”,朝三暮四,七上八下,心无定见。
由大到小,艺术市场估计也会继续低迷,这对收藏家、 投资者意味着,过去那些动辄百分之十几、几十的年化收益率不再是“正常现象”,大家要接受个位数的收益,更要小心看护自己的资产安全,在一个下行区间控制 风险可能比盈利更重要:这时候再进行盲目投资很可能要被扫地出门。而不像前些年,很多人莽莽撞撞的买房买股票买艺术品都能赚大钱,因为整体市场好,大家都 能搭便车。
对艺术界的企业来说,因为企业就是追求盈利的,所以对市场比较敏感,画廊或歇业或紧缩支出,都算正常反应。很多人现在都在做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和 推广,因为这样做成本比较低,而且希望能抓住未来市场的机遇。这有合理性,但是需要关注整个文化潮流和收藏趋势也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而艺术界内相对规模 更大、实力更强的拍卖公司,现在很多都在扩张业务品类,比如开设画廊式空间进行日常展览和售卖,或者给买卖双方提供金融服务以便获得更多收益。
对个人来说,常有艺术家朋友聊如何投资,普遍都感觉机会变少,风险变大,这其实和企业界的感觉差不多,大家的对策其实也类似:一是不差钱的都在海外买房买股票乃至买企业,债务在国内,资产在国外,以防未来汇率大变;二是炒房炒股的 基本都消停了。除了有关系有能力能搭上并购重组这类重大题材东风的内幕人士,其他人自己选股炒股那是劳心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不如把闲钱三分之一换成美元 保下值,还有三分之一投资点风险收益可控的指数基金之类,其他三分之一用来改善生活质量,总原则是吃好喝好玩好,在家读书、出门会友、出国看博物馆,养儿 育女、增长见识、广结善缘为未来起跑补充能量。
外界关注的都是那些极成功的艺术家拥有的大工作室、豪车之类刺激眼球的“时尚”,其实大多数知名艺术家还是在过平常日子。2003年中国当代艺 术市场大爆发之前,1990年代中期国画市场大发展之前,艺术家们的日子过得也挺苦的。他们在单位里谨小慎微,在市场里低眉顺眼,都是不远的回忆。
作者:周文翰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