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焦点 > 上海双年展如何回应世界双年展危机

上海双年展如何回应世界双年展危机

来源:美术报 作者:admin

  上海双年展如何回应世界双年展危机

  法拉赞那·艾哈迈德·乌尔米 加沙系列 38×51cm 纸上混合媒介绘画 2014年

  9月12日,“第11届上海双年展”第2次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召开。或许是为了呼应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本次发布会主要以策展团队间相互的问答形式进行。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策展团队成员萨比赫·艾哈迈德(Sabih Ahmed)、刘畑及陈韵公布了本次双年展主题展的全部参展艺术家名单以及25件参展作品方案,并分别介绍了各自负责的“51人”“复策展平台”以及“城市项目”的最新进度。主题展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7位;女性艺术家32位,男性艺术家48位,艺术团体12组。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管、双年展项目负责人项苙苹从“世界双年展的危机谈起”,她认为,“目前国际上双年展为数众多,同质化、老面孔成为双年展体系不得不直面的‘危机’。”这也是日前举办的国际双年展协会论坛中探讨的问题。同时她认为,西方的双年展有相对长时间的发展,一些曾在西方双年展讨论过的主题,时至今日在亚洲仍然有讨论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双年展或许进入了“亚洲时代”。应该说亚洲或中国的双年展也存在问题,但是西方双年展的危机正好可以给我们提供前车之鉴。

  对谈中,艾哈迈德抛出大量疑问,“艺术的功能是什么?”“艺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艺术如何创造未来?”“艺术作品是有能量的,那么多件作品聚合在一起,会形成能量场吗?”

  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成员莫妮卡·纳如拉(Monica Narula)进行回应。她介绍道,在策展过程中,他们确实关注大量艺术作品在一个场域集中后所产生的能量,因此展览中设置了“终端站”的概念。希望终端站可以协助艺术家重新思考艺术与身体、感知、科学与哲学、周遭环境等因素的关系。也希望观众观看作品后,找到艺术与生活的更多可能性。Raqs媒体小组成员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认为,展览的能量是动能(mobilization)与流动性的(flow),上海双年展聚集了世界上许多艺术家,从策划、呈现到结束都是一种流动性的过程。

  在回答记者对于主策展人如何在本届上海双年展中回应“世界双年展危机”,并呈现出上海独特地缘性的问题时,巴什认为,在20世纪人们更愿意探讨自己的家乡与世界的关系,而如今世界有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各地的交流更加便捷,艺术能讨论的内容可以更加广泛。这场展览将会像一个宇宙,行星闪烁,丰富多样的艺术思路和呈现将让观众感受有趣的内容,并借此了解艺术家塑造世界的表达。诚然,一个区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都会赋予它独特的气质。虽然“何不再问”这样的主题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讨论,但是即使是同样的策展团队、艺术家、作品和主题在不同地区发生,也都会有不同的效果。他期待这次展览在上海的呈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轮值主席冯原代表学术委员会进行了发言。在如今这个双年展“过多”的时代,他建议将上海双年展与其历史进行“纵向”对比,而不是与其他双年展“横向”对比。本次双年展的主题“何不再问”,是没有主体的反问。它蕴含了两个结构,一个是对提问背后权利预设或者是对标准答案怀疑,一个也预示着我们对世界看法,暗示今天在构建知识世界时能否可以通过提问再加以塑造。他期待展览能够触发更多人思考,调动当代艺术中的怀疑和质问,呈现具有智慧的问题和想法。

  正如艾哈迈德所说,这场展览不是为了寻找艺术的终点,而是一场艺术的旅途。第11届上海双年展将于11月12日开幕,现在倒计时只剩下60天。如何呈现一场具有引领力的展览?如何回应世界双年展的危机?上海双年展,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美术报 记者 周懿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