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怡:商业机构“+美术馆” 世界博物馆日再看美术馆的商业界限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前日去参加国内某著名的金融背景支持的美术馆大展开幕,展览的学术架构非常清晰,内容沉淀非常丰厚。开幕式最后,由金融机构的领导致辞,瞬间雷来,觉得必须借世界博物馆日的机会,为美术馆,也为该机构正名。
虽然无法抑制一股资本威权的傲慢和做为资助者的心理优势,领导终究透露的是善意。领导大约说,作为资本和金融“介入”(这个词意是准确的,不是支持)艺术的代表,美术馆呼吁艺术家向资本市场再靠拢一些,而这个美术馆的目的是要选出最能代表资本市场硕果的艺术家,云云。
其实,美术馆为领导的常识问题背了些黑锅,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在近些年国内的民营美术馆中,他们都是最有条件(当然主要受惠于金融机构提供的丰厚资金支持)也事实是秉承学术原则运营的严肃机构,举办了很多好的展览,推动了多元化的艺术研究方向,如在当代影像方面的深度研究等。

美国 纽约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当然,在当下的中国,领导如此认识也不奇怪。就算是在博物馆文化沉淀了几百年的欧美国家,关于艺术与市场,艺术与商业的界限,也不见得完全清楚。前些年的一次云集了纽约MoMA馆长、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馆长、大英博物馆馆长等的圆桌讨论上,也出现来自美术馆内部的疑问:“以商业方式运作美术馆和把美术馆当做商业机构运营有所不同,你觉得如今的董事会和创始人都能理解这样的不同了吗?”艺术与商业的界限,艺术与市场的界限,始终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问题。
非营利的美术馆无可避免地进行着一些商业活动或者持续产生着商业价值。无论是艺术品商店、咖啡店、餐厅等观众服务设施,还是美术馆通过严格的学术通过程收藏的艺术品会影响其在市场的价格升值。正如MoMA馆长 格伦∙劳瑞在《美术馆和公信力的道义论方法》一文中所说:“美术馆是否可以找到能够接纳商业文化的方法,在于它们是否能证明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应当保留一条清晰可辨的分界线。美术馆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把自身同商业世界的活动更明确地区分开来。”这道明确的分界线最清晰的一道是利润分配。正如美国501C3(美国法律中有关非营利机构的条款,包含免税等内容)条款中的要求,美术馆必须将其利润,全部投入到美术馆的公益性功能的建设健全上来,公益性机构不可能出现股东分红。其次清晰的是关于典藏品的处置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美术馆不能进行艺术品销售——美术馆商店只出售艺术衍生品或纪念品——如果出于整体考虑需要淘汰藏品,则需要通过非常严格的程序,且交易的过程需要受到严格监督,交易所得也只能放在限定的公益用途上,并受到比其他资金更严格的监管。第三条界限也许可以归纳为美术馆不对任何的私人利益负责,美术馆不能因为接受捐赠而承担对于美术馆学术原则和标准进行干扰的条款。另外接受展览赞助把策展人的控制权拱手让给捐助人或藏家、或者直接为创收目的出租美术馆核心业务相关的主体设施空间等等给也属于不符合美术馆职业操守的商业行为。这三点决定了美术馆与商业画廊等艺术机构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不过,这三点并不能将美术馆所有行为中的商业与学术的分界线分界点囊括, 无论是市场推广、资金募集、展览策划还是战略制定,都存在着许多美术馆工作内容与商业之间的灰色地带。 有些策略本身,既有商业利益产生同时也符合本馆宗旨;有些时候,金钱和市场又会冒充公共性,打着公益的旗号干扰学术,趁机饱中私囊。 学术或公益,丧失博物馆伦理或坚守博物馆道德,有时候辩别起来真是有所困难。 否则,就不会出现本节开篇全球重要馆长会上的讨论了。 于此,最无法解决的矛盾,在美国主要体现在博物馆的董事会中。“博物馆董事会是一个双行道,它会事先通知董事会中的收藏家哪位艺术家的作品将被博物馆‘购买和展出’,这定然会抬高那些艺术家作品的价值。 用惠特尼博物馆董事会主席的话说:‘董事会里满是购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家。惠特尼博物馆面临的问题是,我们一举办展览或购买一件作品,艺术家的交易商就会把他的身价抬高30% ,对此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虽然美国美术馆协会中有一系列有关展览融资和避免利益冲突的章程,但事实上不存在一个对美术馆合适行为底线的明确、细节规定,因此美术馆须时时警惕,坚持自身的学术立场和公共职能,反思市场的、资本的力量,避免沦入商业化、政治化或形式化的泥沼, 使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发生偏离, 丧失其公信力,也失去美术馆原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回到前面领导的讲话,在此我特别呼吁美术馆的PR部门在任何公开的场合,尤其是媒体长枪短炮的场合,需要对代表美术馆形象的专业讲话进行沟通——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赞助人、董事会的诸位先生女士极有可能缺乏时间了解我们的专业。所幸我们并不是在欧洲或者北美,媒体们或者也缺乏相关的认识,否则,如此尊贵大馆因此可能陷入一场巨大的公信力危机。特别借此警示,祝贺世界博物馆日,与博物馆人共勉。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罗怡专栏]
罗怡简介:
博物馆顾问。曾为今日美术馆副总经理 , 今日美术馆设计馆的首任执行馆长。
有《美术馆》《文化造城》《像野狗一样生存》《在中国设计》《平面设计死了吗》多部著 述 ( 合著 ) 出版。是“社会能量”、“超级媒体”、 “在中国设计”、“开放式原创”等多项设 计展览与艺术活动的策展人。 她参与过国内众多美术馆如龙美术馆 ( 上海 ), 设计博物馆 ( 蛇口 ), 深 圳当代艺术设计馆 的筹建顾问。并多次作为专业机构代表 , 参与文化部与民政部关于民营美术馆的政策会或提 交相关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