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拍卖 李虹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家 > 评论 > 彭志翔:王的囚笼

彭志翔:王的囚笼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admin

  绝对的权力,对于权力者而言,就是一个囚禁他自己的牢笼。

  你相信吗?那个头戴王冠的男人,他右手中的权杖,那一天,如果没有指向这个蓝袍女性,今天的世界里,就不会有一个叫犹太的民族了,换句话说,什么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啊,等等,都会是一堆一堆飘呀飘的浮云了。

  

彭志翔:王的囚笼

 

  不管阁下信不信,反正犹太人对此事,是坚信不疑的。至今,他们还在用一个特定节日,来纪念这位本民族女性,因为这位古代波斯王后,冒死面见她的丈夫波斯王,消弭了一场种族灭绝的惊天阴谋,拯救了全体犹太人。这位犹太族的王后,名叫以斯帖,波斯王叫亚哈随鲁。

  发现什么异常了吗?一位妻子,为什么是冒死面见她的丈夫呢?

  这个被写进了圣经·旧约中的一场惊险宫斗戏,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波斯宫廷,当时犹太民族是在波斯人统治之下。剧情梗概是,犹太民族将遭遇一个灭顶之灾:一位与犹太人有仇隙的波斯大臣,决定灭绝整个帝国的犹太人。他诱使波斯王下诏,要定在一日之间杀死所有犹太人,无论妇女老幼,尽要杀戮灭绝,并掠夺犹太人的全部财物。波斯王的犹太族王后,美丽而贤良的以斯帖,得知消息后,决定面见国王,当面揭穿大臣的阴谋,拯救她的全体族人。然而,这将很可能让她自己丧命。因为,波斯王有一个举国皆知的王诏:凡是未蒙国王召见,擅入内廷见王者,无论是谁,一律杀无赦,除非国王向其举起金杖,表示特赦,否则必死无疑。

  庞培奥·巴托尼,这位十八世纪的意大利画家,用了夸张的洛可可风格,画出了王后以斯帖面见国王的那一惊险瞬间。说实话,这画实在是太过于洛可可了,几乎每个人的表情和动作,都夸张到搞笑的地步。可怜的王后已经晕过去,就别追究了,多的不讲,只看王后的左边,那位小宫女,活脱脱一个心机婊的模样,她是多想借这个机会,在国王面前表现她小心思下面的柔媚? 就只差翘起她的那根兰花指了。当然,这不是那位小宫女的错,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就是这般不作不死的矫揉做作。

  但是,其中一个人的表情,让我在这幅画前停下了脚步,在费城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午后,那些包围着我的无数名画中。

  那就是波斯王,亚哈随鲁。

  他一见王后,就举起右手的金杖指向她,表示赦免,左手掌还赶紧竖起,掌心向外,拦下正要从我站立之处冲进画面的宫廷武士,以免他们顷刻间杀死冒犯天条的王后。

  看看国王的眼睛,惊疑,痛苦,哀伤,那怎么是受害者在得救时刻的眼神?

  这,正是我的眼中,巴托尼这幅画的神髓所在:原来国王自己,才是一个囚徒,一个坐在他威严王权囚笼中的可怜囚徒。他发出的每一道王诏,都成了囚笼新加上的一根铁条。这位权倾天下的波斯王,居然因为随意下达的一个王命:格杀擅入者,而已有整整三旬未见到自己喜爱的新王后。以斯帖以身犯险的突然闯入,才在无意中打破了这倨傲的权力囚笼,将他救了出来。

  绝对的权力,对于权力者而言,就是一个囚禁他自己的牢笼。

  想起更早的春秋时代,发生在中国一个诸侯国王身上的故事: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氏,更喜欢小儿子共叔段,她密谋一场叛乱,以夺取郑庄公的王位给小儿子。郑庄公对母亲的做法很生气,一怒之下,把母亲武姜氏软禁起来,并且发誓说:不到死后进入黄泉,决不相见!

  不久,郑庄公忽然良心发现:不管她做了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毕竟是生养自己的母亲,怎能这样对待她呢?可自己身为国王,发过的王誓又不能随便收回,这可怎么办?郑庄公有口难言,整天食不甘,寝不寐的,闷闷不乐。

  一天,颍考叔前来看望郑庄公。在宴席上,颍考叔把碗里的肉,挑出来放到另一只碗里,郑庄公觉得奇怪,便问他。颍考叔回答:请允许我把肉带回去给老母尝尝,尽一点孝心。郑庄公感慨地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却不能尽孝了。于是将软禁母亲的经过说了一遍,又叹气说: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颍考叔想了一下说:国王不必发愁,我有个主意。您可以挖条隧道,下及泉水,您同母亲在那里相见,既见到了母亲,又不违背誓言,别人还能说什么呢?

  郑庄公听了很高兴,赶快让人挖了一条隧道,与母亲武姜氏在那里相见和解,母子又恢复了天伦亲情。

  郑庄公母子黄泉相见的故事,波斯王亚哈随鲁与王后以斯帖的故事,告诉我们:国王也是有人性的凡夫,不过他们手中的无上权力,却往往将他们自己逼成乖张无常的人性异化者。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权独揽者,也是权力的受害者,他们就是坐在权力囚笼中的一个个孤独囚犯。

  梁武帝崇佛,却杀了他所敬仰的一个高僧。何因?原来召那高僧上殿时,梁武帝正在下围棋,没有听到宫使禀告和尚的到来,当时皇帝只顾提杀对方的棋子,于是叫了一声:杀!梁武帝身边的武士一听,以为是要杀这个和尚,于是不由分说,立刻推出斩首了。梁武帝下完棋后,才想起要召见高僧,可是宫使说:刚才陛下下令要杀他,武士已经尊旨将他正法了。

  权力即使在无意中,也能带来伤害,这并非仅仅发生在专制君主时代,哪里有极权,哪里就有这类悲剧。下面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

  有一天,斯大林、莫洛托夫与卡冈诺维奇,在领袖的花园夜宴中争论,天上的一颗星星,究竟属于猎户座还是仙后座。斯大林建议,打个电话问问天文馆。原来的天文馆长和几位著名天文学家,已经在大肃反中被清洗惨死了。新的天文馆长是一介武夫,不懂天文,赶紧派车深夜去找还活着的天文学家。第一位天文学家,忽听门铃急促响起来,临窗看见一辆汽车停在自己门口,以为自己末日已到,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开门之前。第二位天文学家,突见汽车深夜来访,门铃声大作,也认为自己也要跟着同行的脚步,经过刑讯室和劳改营进入天堂,决意不愿再受凌辱,纵身从窗口跃向夜空。新天文馆长只好再急忙去找下一个,终于在清晨五点打听清楚了星座名称,急忙向斯大林别墅报告。值班员却回答:他们早就睡觉了!这是爱德华·拉津斯基的著名历史传记,《斯大林传》中记载的一个真实故事。

  让我们再回到以斯帖见亚哈随鲁的这幅画,这位圣经中的波斯国王,就是著名的薛西斯一世。希波战争中,他率波斯大军入侵希腊,在温泉关战役中惨胜,在萨拉米海战中被希腊人打败。在美国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中,你见到的那位反派主角波斯王,就是薛西斯一世本人。当然,这个邪恶又自恋的妖媚男形象,是那位只会追求暴力美感的导演扎克·施奈德,用好莱坞式的善恶二元论,粗暴简单化之后的呈现。

  从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中看,薛西斯是一个有着多面人格的君王,好大喜功,认为自己处于世界之巅,从那里俯视着蝼蚁般的众生。他的举动时而宽宏,时而暴虐,令人难以揣摩。但他的本性并不残忍,在某些特殊的时刻,他甚至像诗人一样感怀伤世。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写统帅大军渡海的薛西斯一世:

  当国王看到他的水师遮没了整个海湾,而海滨及平原全都挤满了人的时候,他起初表示他自己是幸福的,但随后他哭泣起来。有人问他:国王,你刚刚说你自己是幸福的,可是转眼之间你哭起来了。

  他回答:你看这里的人们,尽管人数是这样的多,可是一百年之后还会有谁在呢?想到人类的生涯如此短促,我心中起了怜悯之情。

  如此情商的一个国王,他呆在自己无上权力织成的牢笼里,那一份孤独的感受,可以想见。薛西斯王曾说过:我愿赏他千条黄金,如果有任何人能告诉我找到快乐的方法。他这句话告诉我们,笼子里的这位国王,并不快乐。

  王权的囚笼,最终吞噬了国王。这位亚哈随鲁王,或薛西斯一世,后来死于一场波斯宫廷政变,他一向视如奴仆的宰相谋杀了他。

  想起黑格尔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