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雕版馆”开馆 同时举办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
来源:故宫博物院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一书付之梨枣,可化一为千百。”中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信息共享,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故宫博物院不仅是明清两代皇宫,还是世界上重要的古代印刷文化遗存。故宫博物院不仅藏有清代内府印刷的成套典籍、相关的刻书档案,更珍存宫廷雕版20余万件。这些雕版文物具有内容丰富、文种多样、版式各异、雕琢精巧等特点,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人类大规模印刷活动的痕迹,承载着先民的记忆与智慧,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为研究我国典籍史、印刷史、宫廷史提供了翔实的实物依据。
近日,“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活动宣布,在太和门内东南崇楼及朝房开设“雕版馆”,同时举办“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该类专题文物展览。此次展览重点展出32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从国政、文教、技艺三方面,将清代宫廷雕版放入中国典籍史、印刷史、清代宫廷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挖掘蕴含在雕版文物中的历史信息,发挥其在文献学中的特殊作用。
明清之际,是雕版印刷大放异彩、全面普及的时代。但脆弱的木质书版具有唯一性,随着历史变迁,不免书厄浩劫。一旦毁弃,踪迹全无,故留存至今者,早已是凤毛麟角,可谓“吉光片羽”。
此次展览以“吉光片羽”为题。“吉光”是传说中的神兽,“片羽”指吉光身上一小块毛皮。乾隆皇帝曾在《五经萃室联句》中言:“自镂版始长兴之世,印竞麻沙;迨校刊盛端拱之年,功精雕造。良称宋椠,款题最擅荆溪;名重相台,藏弆久归天禄。昔者珍光片羽,吉光初现于麟经……影宋钞而雕梨重付,好将万本流传”,用来称赞重新刊刻的珍稀典籍。故而,用“吉光片羽”来比喻珍存的清代宫廷雕版文物。
清代宫廷雕刻的书版、印刷成套的典籍、还有刊刻相关的原始档案,现大部分存于故宫博物院;而以武英殿为主的内府刻书原址尚存,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人类大规模印刷活动的痕迹。故宫院现藏内府雕版二十一万余块,时代上至明代,下迄晚清,内容囊括经史子集、政令文书等,文种包括汉、满、蒙、藏四种,还具有版式各异、字体端庄、图像优美、雕琢精巧等特点。
雕版馆以陈列为主,一排排书版整齐排列,陈列于高大的架子上,展厅中仅以几组展柜重点展出32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从国政、文教、技艺三方面,将清代宫廷雕版放入中国典籍史、印刷史、清代宫廷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挖掘蕴含在雕版文物中的历史信息,发挥其在文献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次展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为观众展示雕版文物的样貌及价值。
第一单元名为“立法定制,明示朝野”。
有清一代,每逢朝廷颁布律法、推广政令,仅凭抄写奏录,既糜工费时,又易错漏,难以敷用。若使用雕版印刷,不仅事半功倍,还规范严谨,在整饬朝纲和稳定国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摄政王令旨》雕版
这一单元的重点展品有一件清内府顺治元年五月刻《摄政王令旨》雕版。
这是一件存世罕见的、用来印刷政令文书的底版。结合《清实录》的记载,该《令旨》发布于清军入京之后,内容大意为:摄政王多尔衮告诫各位王公和大臣,在此进取中原之际,应各尽其职,不得为一时之利而贪赃枉法,违者必将严惩,很有汉高祖“约法三章”的意味。在《清史图典》中,收录了这件底版的印刷品。作为下达谕旨、政令的凭证,四周还套印有龙纹边框,规制极高。
《钦定宗人府则例》雕版
展览中将雕版、档案、印刷品联合展示,相互佐证,为清内府早期从事印刷活动的重要实物依据,在整饬朝纲和稳定国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览的第二部分名为“振兴文教,以开太平”。
为满足士子对书籍的需求、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清朝政府不仅设立了武英殿修书处,建立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刻书机构,更扩大了刻书规模,使大量典籍得以凭借雕版印刷而广颁天下。这在印刷史、出版史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部分的重要展品有“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内府重修版”。
《二十一史·宋史》雕版
《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和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印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嘉靖年间,南京国子监曾将所收的宋元旧书版进行整理、并修补刷印。万历时,北京国子监据“南监本”重刻《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不仅是当时士人、学子研习学术的主要资料,也是清代官方编修经学、史学著作的重要底本。
清初,百废待兴,这两部书卷帙浩繁,而书籍又关系文教。据康熙朝实录有:“明代南北两雍,皆有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刻版。今国学所藏漫漶残缺,宜及时修补”的记载。因此将“北监本”雕版书口处的万历年款挖去,嵌入“康熙二十五年重修”的字样后,重新刷印,是考察清内府整理明朝遗存雕版的重要依据。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内府重修版
展览第三单元为“厘剔有法 尽善尽美”。
清代内府书籍的刊刻体现着独特的宫廷审美。其书稿写样大多为名臣乃至帝王手书上版,所刊版画的画稿皆由供奉内廷的画师完成。刻版多为名工参与或指导,雕刻精整刷印成书后,纸墨精良,既能观书赏画,又可享读内容,令人不忍释卷。
这一单元的重要展品有《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卷六·虞帝舜申命戒傲图 雕版。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 》清光绪年 苏州书局刻本线装本
是书为元代王恽(1227-1304)《承华事略》补图而作,由光绪皇帝钦定,张之洞在苏州书局付梓刊刻。因当时国库亏空,刊行“补图”的钱款大多由张之洞自行筹措。书中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达到谕教皇子的目的,是清代宫廷版画的最后一部作品,代表着清末宫廷木刻版画的高水平,已经带有了石印版画风格。但其优秀的镌刻工艺,在日薄西山的木刻版画艺苑中,仍然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每刊刻一块雕版,通常要经过写样、上版、刻版这三道基本的工序。
自印刷术发明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工匠主要使用单版单色刷印。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和写作方式的变化,或从书籍美观角度出发,出现了多版多色的套版印刷。套版印刷用色越多、印刷难度越大,成本也越高。在院藏雕版中,有大量的套版印刷实物,为一些内府典籍的印刷方式提供了直接的参考依据。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二卷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二卷,清康熙五十二年內府刻朱墨套印本。(满汉文各一种)是书为一部绘写皇家园囿景胜的风景园林版画集。康熙皇帝御撰诗文,画家沈嵛据诗意配图,朱圭镌刻。沈嵛,一作名喻,字玉峯,奉天正黄旗人,官至内阁侍讲学士,善画山水,尤长楼阁、牡丹,与焦秉贞、冷枚齐名。朱圭,字上如,吴郡(今江苏苏州)专诸巷人,善绘事,工雕刻,曾刻《凌烟阁功臣图》《无双谱》。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亦称热河行宫。 此本绘刻避暑山庄景胜,始于“烟波致爽”,终于“水流云在”,共三十六景。画界严整、景物灿彰,镌刻点粒不苟,极为精致,是清内府刻山水版画中的上乘之作。
展览于2023年10月31日起,在故宫博物院太和门内东南崇楼及朝房雕版馆正式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