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逸之风:黄羲中国画展今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古逸之风——黄羲中国画展明日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黄羲(1899-1979),原名文清,又名文倩,号大蜚山人,福建仙游人,是中国古典人物画重要的传承者,中国人物画高等教育的先驱者,也是“浙派人物画”重要奠基人之一。
黄羲自幼耽习绘书。稍长,受启蒙于仙游画派大师李耕,后随李霞游艺江南,广接名流,视野扩大,画艺大进。1924年考入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专,继续探索艺术的窔奥,并与潘天寿、诸乐三等先生亦师亦友,研讨切磋,受益尤深。并受当时画坛大师吴昌硕、诸闻韵、王一亭等的器重。1936-1937年与黄宾虹一同参与鉴定故宫南迁书画文物,并先后执教于上海美专、集美高艺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黄羲将传统人物画技法系统融入教学,推动了浙派人物画风格的成熟。
黄羲(1899-1979)
黄羲的人物画远绍唐宋绘画传统,中承闽籍吴彬、李在、曾鲸、黄慎一路人物画的风格,近师人物画名家李霞、李耕,成为福建画派传承脉络中的重要一员。他又在厦门集美、上海美专接受了西方造型体系的训练,他的创作以传统为根基,兼采西方造型艺术的某些优点,又能汲取民间艺术气息与特点。所做人物画以历史人物与神话故事为主,造型概括传神,用笔劲有力,设色淡雅温和,雅俗共赏。偶作现代人物画亦别具新意。他还旁及山水、花鸟,作品清新俊朗,独具情趣。黄羲在艺术理论上也有所建树,曾先后撰写了《说画》和《中国画理论研究》等文稿。
1977年 在福建师范大学做示范
潘天寿执掌浙江美术学院后,随即延请他执教人物画。1957年7月-1972年的16年间,黄羲先后为浙江美术学院编绘了人物画十八描范本与大量的教学示范画稿留赠国画系,为中国人物画教学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此展集中展示黄羲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40余件,其中就有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示范手稿《十八描》、示范作品《九州禹迹图》《刮骨疗毒图》《皆大欢喜》等古典人物画作品,还有与“新浙派”联系紧密的现代人物创作,如《采茶图》《教爷爷识字》《人民公社好》等等。此外,众多遗留的笔记、画稿将共同呈现他在中国人物画领域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
黄羲《东坡玩砚》 纸本设色 92x40cm 1930年 个人收藏
黄羲《钟馗》纸本设色 137x69cm 1940年 个人收藏
黄羲《牧羊女》 纸本设色 136x84cm 1957年 个人收藏
黄羲《采茶图》纸本设色 86x48.5cm 1963年 个人收藏
黄羲《麻姑晋酿》纸本设色 133x66cm 1965年 福建省黄羲博物馆藏
黄羲《教爷爷识字》 纸本设色 180x91cm 20世纪60年代 个人收藏
黄羲《挠背识字图》 纸本设色 152x84cm 20世纪60年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黄羲《郑成功》纸本设色 141x80.5cm 1978年 个人收藏
黄羲《十八描之铁线描与战笔水纹描》 纸本设色 69x40cm 1961年 个人收藏
黄羲《渔樵耕读》纸本设色 67x32cm 20世纪60年代 福建省黄羲博物馆藏
黄羲《三折肱》纸本设色 140x70cm 1977年 个人收藏
黄羲《刘阮天台采药图》 纸本设色 130.5x234cm 1960年 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