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展览 >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来源:中国美术馆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近日,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在中国美术馆对公众开放。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展览时间:2023-07-21 至 2023-08-01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5号厅

      松树,以其苍健傲岸、奇姿超然、坚贞奇崛而著称。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郭熙言:“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王安石道:“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可见“松”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松入画历史悠久,自宋元以来,诸多宗师巨匠、文人墨客喜爱以“松”为表现对象,尤其山水画,几乎到了“有山必有松,无松不画山”的地步。松树题材在历史的演进中也逐渐被赋予新的内涵,它象征着革命者的高尚情怀、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
 
      此次展览正逢中国美术馆建馆六十周年,展览主办方希望以此展祝愿祖国福寿无边,也祝愿中国美术馆如青松一般生机勃勃,勇健进取,再创新辉煌。

松树杂谈

松树是一种极普通的树,同时又是一种极不平凡的树。孔子曾感叹:“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以一位大儒的道德眼光,赞扬了松树高贵的气节和坚贞的品格。《庄子》中说:“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可见松树之品格足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松树四季常青,不凋不零,不攀不附,它象征着不愿与世俯仰的清高,象征着不屑同流合污的坚守。它身上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崇高精神和坚贞气节,是君子风骨的寄托,是理想人格的具象。正是因为松树具有这些独特的精神品格,所以被历代文人反复颂咏和赞叹。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隐,曾在《饮酒》组诗第八首中赞颂松树伟岸的形象:“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扶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青松夹杂在众多树木中,并不特出,若单独看青松,便会觉得其卓尔不群,奇崛伟岸,风姿独具。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人民经受特大自然灾害和各种内政外交的考验,陈毅同志写了组诗《冬夜杂咏》抒怀,其中第一首就是著名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诗以青松为寄托,抒发了全国人民在重重困难面前坚忍不拔、不畏艰险、雄姿勃发的豪情和乐观。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故居前植有三棵松树,冯先生以“三松堂”作为自己书斋的雅号,著作结集出版时也名为《三松堂全集》。三棵古老奇崛的古松成为一代哲学大师最好的标志,也成为北大校园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松树作为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也被历代画家所喜爱。画家们在表现松树时,创作出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面貌,例如宋代马远画松,松枝瘦硬如铁,形态威武。宋代郭熙画松,枝干盘结曲折,犹如虬龙飞舞。元代王蒙画松,枝干直立高耸,率意洒脱。清代石涛画松,笔墨丰润,枝干蜿蜒,颇具撼人气势。清代八大山人画松,笔意了了,笔间神丰。近代画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刘海粟、徐悲鸿等等都曾画过不少松树,也是姿态各异,风格不同。

千百年来,无数艺术家画松,然同样都是画松,却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题材的重复似乎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欣赏,也未导致艺术家搁笔另寻他途。至于当代,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松也已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画家所强调的比德意义。当代艺术家应力求探索
时代之笔墨、图式、风格呈现松树不断被赋予的强健、苍茫、大气、浑厚、蓬勃向上等新内涵和时代之精神。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陈半丁《松枝双猴》118.2×40.7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齐白石《松鹰》136×58.2cm 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李苦禅《松树鹤鸟》 131×63.1cm 中国美术馆藏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石鲁《华嶽松风》138×68cm 197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魏紫熙《明月松间照》136.4×67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王琦《雪松》版画 28.5×19.3cm 1985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关山月《风雨千秋石上松》178.5×96cm 1999年 中国美术馆藏

 松风万壑:美术作品中的松
吴冠中《白皮松》油画 91.5×56.5cm  1975年 中国美术馆藏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