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展览 >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来源:中国美术馆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中国书法是塑造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连着古代与现代,有着内在文化生命的连续性。从客观具象事物到象形意象表达,再升华为书写过程的抽象情感,书法既是视觉的、更是心灵的。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根本靠人,靠人培养人。
 
     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开书法教学之先河,建立了史上第一个书法篆刻专业。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也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60周年。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7月11日上午由中国书协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浙江省文联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合作浙江省书协、西泠印社、苏州美术馆、陆维钊书画院协办的“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会同全国百余家高校的书法专业,分为“筚路蓝缕”、“踵事增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三大板块,呈现了诸位先师、当代名家、校友共360余件作品,辅以文献、年表、影像等方式,系统地呈现了六十年来中国书法教育的艺术文脉,梳理了不同时期建立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书法学科和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绘制了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60年的大事记,涉及学科规划、教学科研、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以期在借鉴、总结和反思中谋划未来发展,共同探讨书法学科的建构方式与未来发展路径。

      展览得到中国美院历届校友的大力支持,特设了“书学之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校友展”。
 
      回望六十年,高等书法教育百花齐放。展览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向传统致敬、向经典致敬,并思考如何在原有的谱系中构建旧与新、立与破的交织和碰撞,包容开放地展开研究和探索,居敬履远,闳约深美,以期在借鉴、总结和反思中谋未来之发展!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7月11日上午,十一届至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和夫人袁明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文化部原部长蔡武,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副司长黄小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张庆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何亚文,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刘冬妍,浙江省人大科教文卫副主任委员钱晓芳,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高世名,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彤,中国书协副主席王丹、叶培贵、潘善助,中国书协原副主席、教育部全国书画教育学会书法分会会长言恭达,西泠印社副社长、郑州大学教授李刚田,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赵雁君,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何涤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刘恒,《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陆明君,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等出席开幕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高等书法教育界的前辈们,来自文旅部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八大美术学院等高校和艺术机构的专业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师生和校友们以及各界专业和社会媒体。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等参观展览。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陈振濂在致辞中谈到,非常荣幸成为高等教育的初代见证者。此次展览向我们揭示了当代书法从近代以来的百年发展。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和诸乐三先生是六十年书法高等教育的初创者、引领者,是中国书法高等教育模板的早期设计者。他们以教授毛笔字为基础,塑造出一套清晰的中国书法高等教育模型,进一步打造了书法艺术,后续才能生根开花。我们应寄希望于下一个60年,深思自身如何能为当代书法的发展献一份力。新时代,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按照原有的模板,原有的轨道往前发展,以适应书法爱好者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先生们的首创精神和贡献精神,这样才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孙晓云表示,此次成果展是新时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艺术风貌和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示,是业界交流切磋,推进书法学科教育,建设人才培养的宝贵契机,也是以书法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展现书法艺术时代精气神的有力举措。书法教育已经历六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学科建设、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次展览以作品、年表和文献图片的方式,展现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六十年的发展历程,立体回顾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在教学创作研究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将以本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各高校书法专业的联系与合作,让高校培养的书法人才在中国书协搭建的平台上,提供的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将共同研究探讨未来高校书法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走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校书法教育的新路,共同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书法人才,推动中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 览 序 言    
 
沈浩

新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各层次学历学位教育从本科、专科到硕士、博士,如星火燎原,逐渐在不同性质,不同学缘的近三百所高校陆续展开,这条书学之路上几代学人跋涉拓疆,辛勤耕耘,至今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
 
1963年,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们深感当时中国书法面临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以“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筚路蓝缕、为天下先,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开创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专业。他们擘画书法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探索研究作为学科教育的书法教学方法,为今天高校书法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潘天寿 行书《题荷》26×37cm 1959年 中国美术馆馆藏

1978年之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李可染、陈大羽等一批老先生又先后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书法与篆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先生们深入传统书法的本质,固本培元,借古开今。第一代硕士研究生抗志希古,勇毅前行,在不同领域深耕传统,对话国际,引领书坛风尚,成为书法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陆维钊 隶书《同心放眼三言联》177.3×48.6cm×2 1964年 中国美术馆藏

80、90年代,文、史、哲等学科又有诸多优秀学者进入了高等书法教育领域,共同探索,努力构建现代中国书法教育的学科体系,为之铺路架桥,深根固底,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沙孟海在浙江美术学院为学生授课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华民族迅速崛起,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步伐的加快,中国书法这一承载中华文明重要基因的传统艺术在文化自信的时代召唤下被社会和学术界不断重视,中国书法的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的书法专业人才培养从小规模、精英化逐渐转向大规模、素质化,各高校的书法专业和学科方向依托不同学缘设在了美术学、文学、历史学、设计学、哲学、教育学等一级学科下,多元发展,特色化建设。2022年,国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书法与美术并列,在艺术学门类的艺术学一级学科下招收理论研究人才,同时在艺术学门类的专业学位中招收美术与书法硕士、博士研究生,明确了理论类与实践类高层次人才的分类培养,书法的学科层级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为书法学科和专业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书法高等教育的勃勃生机将推动中国书法这一传统之艺充分汇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培根铸魂。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沙孟海 行书《六盘山》161×41.2cm 1964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回想九十五年前,蔡元培先生本着“以美育代宗教”的初心建立了现代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国立艺术院,他提出“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今天的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都对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更需要固本强基高质量发展。面对今天思想多元化,网络媒体成为社会主要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的时代,书法教育既担负培养书法专业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更承担起了提高全民审美素养,完成以艺育人、以文化人的重任。书法,这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期艺术学科教育的推动下,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传统之艺在当代高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引领和探索中,教育的成效不断涌现。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从象牙塔走出的学子奔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各级书法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的中坚力量,投身新时代火热的文化艺术现场,书写历史,讴歌时代。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1985年书法篆刻专业课程安排

中国传统书法以文化传承为根基,以艺术创造为形式。当前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凸显了对专业主体建设的要求。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书法学科和专业将以艺术创造为内核,文化传承和社会美育为担当,根据专业特性、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更加合理的专业发展格局;围绕书法学科,结合中国书法丰富的内涵,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深刻阐发中国书法博大的文化精神。对标各自培养目标,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原则,互为表里,既重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审美品质锤炼,又强调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文心塑造。书法艺术语言研究和书法文化研究双轮驱动,强调创作实践,重视图像与文本,书作与书家,书风与时代,书史与书论的研究,穷源竟流,考镜文字源流,分析工具材料,梳理书法风格,辨章古今学术,关注真伪、递藏、版本,进而明晰学理规律,总结美学意涵,体察艺术精神,与古为徒,与古为新。
 
中国传统书法教育素来是“通人之学”的教育,今天的所谓“专业”是一个阶段和环境,是一种理念和方法,更是一种态度和精神。从向经典致敬,培养专业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当代学科意识,树立正确的书法史观,大文化的学术视野;到立足学科方向,培养在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再到“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以书法艺术研究为核心,探赜索隐,知微见著,格物致知,知类通达。高等书法教育不仅要培养本领域的专业人才,创作出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造就一批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专家学者,更要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提供有生力量,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应有之力。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回望六十年,有远眺也有近观,纵横交织,我们试图努力拼绘完整的画面,以期在借鉴、总结和反思中谋未来之发展,抗志希古、克绍箕裘、踵事增华。在全球化的今天,通过人工智能、各种新媒体手段的传播,西学对中国的影响要远大于十六世纪那一次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融入”在这个全球化的境遇中,我们感知东、西文化的诸多共通性,但也更加清晰各自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中国书法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中国书法中蕴含着中国思想、中国故事和中国方案,愿我们不负光阴,携手并进,薪火相传,为中国书法的含弘光大,为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7月18日。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开幕当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7楼学术会议厅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就“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未来使命”、“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中的书法篆刻实践教学及相关问题”、“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中的书法篆刻理论教学及相关问题”三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书法,是一条赓续文脉的线,它曾在龟甲、兽骨上镌刻,在绢素纸张上书写,在文化长河中悠游。今天,我们回归书法之初心,敬畏传统,亲近传统,在新时代的墨池中,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章法和字象。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潘天寿 临汉“尚方铜器”铭文 26×38cm 1959年 中国美术馆馆藏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诸乐三 行书《题红芙蕖诗一首》118×40.5cm 1982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朱家济 行书 跋《郑文公碑》 1962年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方介堪 篆刻印屏 91×50cm 1970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刘江 篆书《贺母校80周年》138×73cm 2008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黄惇 篆书 《疾若惊鸿矫如游龙》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陈振濂 行书 《自作文》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孙晓云 行草 朱熹《观书有感》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白谦慎 楷书《万卷一窗七言联》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王冬龄 草书 戴望舒《雨巷》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徐利明 草书 毛泽东《咏蛙》

“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六十年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朱关田 行草 苏轼《浣溪沙》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