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绽放中华艺术宫
来源:中华艺术宫、中国美术家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大型国际性美术作品展览“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近日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帷幕。展览共展出208件作品,包括了与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69个国家141位艺术家的145件精彩作品,以及71位中国艺术家的63件代表作。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各国艺术家的创作展现一带一路国家风情画卷,呈现沿线各国美术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美术联结各国人民情感、沟通理念、交流文化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同时本次展览也体现了美术界对习主席倡议及进博会主旨的深刻领会和积极回应。
丝绸之路是一条贯穿四大文明的通道,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是一条异域文明之间彼此吸引,由沿线国家和人民共同开拓、铺就、维护的贸易生命线,是多重文明的种子沿线传递、播撒、融合的道路,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和象征。
“一带一路”连接着过去和当下,连接着现实与梦想,是参与共建的各国人民走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一带一路”国家彼此携手互助,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政治、经济的范畴。在推动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通过内容形式丰富、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文交流,使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必将证明,“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克斯图蒂斯·瓦斯利纳斯(Kestutis Vasiliunas,立陶宛)《伟大的旅行家——玄奘》 凸版版画 2017
此次展览从“丝绸之路”开启,以“美丽丝路”、“美好家园”、“美美与共”三个篇章,深入阐述“共同的家园”。
据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此次展览策展人裔萼介绍,“美丽丝路”篇章,由表现丝绸之路题材的美术作品构成,展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美丽风情,反映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体现丝路精神的现实意义。“美好家园”篇章源自人类共同命运的思考,体现家园美丽和憧憬未来。“美美与共”语出费孝通,由表现和平、和谐的文明交流互鉴的作品构成,在多样文化和文明的表达中,共同展现人类美好的憧憬。
在作品甄选过程中,也主要考虑国别和与主题契合,并希望在疫情之后,用艺术作品带给人门心灵的抚慰。
盖夫索·帕帕达基(希腊)《我的世界,你的世界,我们的世界》 布面综合材料 2007
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沈捷介绍,该展览在春节过后就开始筹备,如何在疫情发生、进出口不太便利的情况下推进国际展览,是摆在策展团队面前的主要困难,最终展出的208件作品主要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的历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版画交流项目”入驻艺术家的作品、中国国家画院藏“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各国驻上海领事馆推荐作品、中华艺术宫藏品和艺术家自藏作品等。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冯远《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 纸本水墨设色 2018
冯远的《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描绘的便是汉武帝率领文武百官为即将西行的将士们壮行的场景。这幅历史题材人物画人物众多,场面宏大,造型谨严,人物服饰和场景经过考证,还原历史,体现了画家精湛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谢振鸥《丝绸之路》 绢本水墨设色 2014
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相互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发展,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画家谢振鸥的作品《丝绸之路》描绘了唐代丝绸之路上出使、行旅、商贸、宴乐等等场景。该主题的作品延续了他创作生涯的40年,画面中不同国家和民族人物形象的设计,他们的着装和用具,都需要参考大量的史料和视觉文献。艺术家通过复杂的构思,把丝绸之路这个宏大的创作命题具体化,将发生在不同空间的场景组合在同一画面中,画风唯美而细腻。与其风格形成对比的是唐勇力的作品,他将现实中的人和敦煌的壁画联系,在浓厚的敦煌氛围中,再次感受时空的对话。而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艺术家从古代壁画、雕塑中汲取元素,并融汇到现代风格的创作中。
与谢振鸥《丝绸之路》一起同时展出的还有王迎春、杨力舟、杨臻 《丝路遗韵·赫赫竞技乐》、周韶华的作品和陈坚的水彩《帕米尔系列之二》等作品,这些作品既表达了“美丽丝路”这一主题,也承接了展览第二部分。
王迎春、杨力舟、杨臻 《丝路遗韵·赫赫竞技乐》 纸本水墨设色 2020
周韶华《阿尔泰山》
唐勇力《向往敦煌》纸本水墨设色 2020
陈坚《帕米尔系列之二》水彩
展览的第二部分 “美好家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靳尚谊的作品《高原情》。
靳尚谊《高原情》 布面油彩 1986
据策展人裔萼介绍,《高原情》完成于1986年,是中华艺术宫的馆藏,它与靳尚谊另一幅最具代表性作品,1983年创作的《塔吉克新娘》为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创作。这两件作品都是基于1981年靳尚谊到帕米尔高原写生的创作,不同于《塔吉克新娘》采用伦勃朗式的单纯的深色背景,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细致描绘了作为背景的帕米尔高原的峡谷,以衬托人物沉静典雅之美。
在《高原情》同一空间中,展品的也呈现出各种层次的红色调,形成了统一的视觉体验。
展览现场
在系列作品中,巴拿马艺术家琳达·让·马奎瓦尔·埃斯皮诺萨入选“第八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作品《我们唯一的地球》让人记忆深刻,这件作品采用波普艺术海报的形式,抗议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画面中的地球在流血。受惊的鸽子丢下了象征着和平的橄榄枝。作品似乎在叩问:人类究竟何去何从?唤起了人类的反思。
琳达·让·马奎瓦尔·埃斯皮诺萨《我们唯一的地球》
展览的第三部分“美美与共”版块,由表现和平、和谐的文明交流互鉴的作品构成,在多样文化和文明的表达中,共同展现人类美好的憧憬,各国同舟共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继续走深走实,走向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光明未来。
吴为山 《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 铜 2012
吴为山的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顾名思义是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的相遇,达·芬奇的用右手指向天空的形象或出自于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也表现出他对科学和理性的尊崇,齐白石表现出的更多是谦和自然之态,但右手中的手杖却有着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吴为山说:“这拐杖就是一条线,它上连天、下接地,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艺术观,它也像丝绸之路,连接着东方和西方。达·芬奇和齐白石,生活的年代相距数百年,但他们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泛舟,他们的对话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张培成《与大师同行》
善于从中国民间美术和西方现代艺术汲取营养的张培成,在《与大师同行》的鲜艳的色彩和造型中,既能感受到得自民间美术的质朴稚拙之气,也能领略到得自高更、夏加尔绘画的梦幻天真之意。
达·芬奇与齐白石、中国民间与西方现代的艺术的对话,也让人体会到费孝通曾经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通过这些作品也能感受艺术家对不同文明之美的欣赏与表达。
展览在进博会期间举办,也表达了进博会不仅是商品贸易的重要平台,也是文化交流的良好契机。而丝绸之路是一条贯穿四大文明的通道,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是一条异域文明之间彼此吸引,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见证和象征。主办方希望通过展览,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交流互鉴,为促进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的共同梦想贡献绵薄之力。
展览作品欣赏
杜大恺《梅州行》纸本水墨设色
刘巨德《蒙童》
S.C.休曼(尼泊尔)《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
奥克诺米杜·弗洛朗蒂亚 (Oikonomidou Florentia,希腊) 《跨文化的时空旅行者1》 版画 2016
潘特纳·埃尔马·安东(奥地利)《丝绸之路—来自东西方的骑马人》 布面油彩 2016
俞晓夫 《马可·波罗从西域进中国》 布面油彩 2020
王煜 《 自由之路——坦赞铁路》 纸本水墨设色 2020
李青稞 《转机NO.一带一路》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焦洋 《丝路史迹·朝宗入海》 纸本水墨设色 2019
孙景波 《通往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 布面油彩 2018
张敏杰 《广场上的舞蹈3》 纸本石版 2013
斯特拉·弥米寇(希腊)《历史一瞥》 纸本丙烯 2016
S. C. 休曼 (尼泊尔)《丝绸之路上的庆祝》 综合材料 2015
拉尔夫·郎斯洛特·基格尔(泰国) 《路边围墙 》 桑葚纸上综合材料 2006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3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