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启蒙克大展“描绘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恋爱的活生生
来源:澎湃新闻等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爱德华·蒙克(1863-1944)从挪威峡湾走出的天才画家,现代表现主义之父,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创作不仅在欧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20年9月25日,展览“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2020冈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的53件作品来自于挪威收藏家帕尔·冈德森(Pal Gundersen),包括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画创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绘画作品。冈德森是艺术品和古董收藏家,也是挪威重要的蒙克作品藏家。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5日-2021年1月3日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10:00-18:00 (17:30 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上海久事美术馆(中国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27号6楼)
此次展览分为5个主题板块:“生命”、“爱”、“忧虑”、“呐喊”、“故乡”,展现从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画创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绘画作品总计53件。创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其中包括一幅珍贵的1895年手工上色的石版画《呐喊》。
策展方以不同颜色的展墙来区分不同的板块。红色区域则是“呐喊”板块。该板块展现的是石版画作品《呐喊》,并配以展墙说明《呐喊》的各个版本。在边上,则是两幅版画作品《忧虑》。此外,展览还展通过一系列文献及影像资料、新媒体互动等形式帮助观众了解这位艺术大师。
《呐喊》黑色石版印刷
蒙克《雪地中扭曲的树干》油画
蒙克 《在桥上》版画
爱德华·蒙克,1863年12月12日出生于挪威东部小镇洛顿(Loten)一个虔诚而安宁的基督教中产阶级家庭,排行老二。父亲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军医工作。蒙克5岁时,疾病与死亡的阴影开始笼罩于这个家庭。母亲与姐姐相继因肺病去世,妹妹劳拉又患上抑郁的精神类疾病。
蒙克的一生辗转于欧洲各地,在长达超过60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蒙克的一生饱受亲人离世、自身糟糕的健康及精神状况、坎坷情感经历的折磨,所以他的作品着重表现内在的情感,简化主题对象表面及形式的刻画,最终使作品的内在精神超越视觉外形;其精神力与表现力都直指观者的内心与灵魂,从而挖掘所描绘主题的永恒品质。通过这些作品,他记录着病痛、死亡、失去与焦虑;同时也歌颂生命、爱与自然。其创作不仅在欧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左)母亲及其5个兄弟姐妹,右侧站立的男孩为爱德华·蒙克;
(右)父亲克里斯蒂安·蒙克
《有骷髅手臂的自画像》黑色石版印刷于白色陶瓷纸,1895年蒙克制作于柏林的拉塞利
晚年的爱德华·蒙克坐在其艾克利庄园的画室中
蒙克展览的中方策展人、久事美术馆的马真正告诉记者,“压抑、惊恐、悲伤、呐喊这些词如今已成为了2020年全球的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正是蒙克所关注的。就如蒙克曾说的,我要描绘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恋爱的活生生的人们。”
联合策展人莫顿·佐丹格(Morten Zondag)则表示,“蒙克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一些有关生活的事情。他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对于孤独、绝望、焦虑、死亡和爱的感受。他的作品也成为了他的日记。”
蒙克《病室中的死亡》1893年作 此画描绘了蒙克一家至亲离世时的场景
蒙克《海滩上的两个男孩》布面油画 1911作年
蒙克 《两个寂寞的人》版画
蒙克《吸血鬼》版画
《呐喊》:刻骨铭心的艰难造就出旷世之作
1870到1880年代,蒙克正经历着自己人生的至暗时刻,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他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名声上都是不成功的。蒙克更多只能依靠自己通过申请政府奖学金,或极少数卖出作品的机会勉强维持自己生活及国外游学(主要是巴黎)的需求。但也正是在这样刻骨铭心式的艰苦状况下,诞生了一大批日后成为经典的画作,其中便包含了举世闻名的 《呐喊》。“我与两个朋友走在路上——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我感到了一丝伤感——天空陡然间变得血红。我停下脚步——倚靠在栏杆上,累得要死——我望向那些如血与剑一般的火红云朵——望向蓝黑的峡湾和城市—— 朋友们走远了——我还站在那里,因焦虑而战栗——我仿佛听到天地间传来一声尖叫,那尖叫声响彻寰宇,经久不息。”
1892年,蒙克基于对那声“响彻寰宇,经久不息”的呐喊之声的深刻印象,以及长久以来希望记录那个特殊的黄昏时刻的想法,而创作了《黄昏时分的情绪》,又名《绝望》的作品。一年后(1893年),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一个新版本,便是《呐喊》。
蒙克《黄昏时分的情绪》(《绝望》)布面油画 1892年作
《呐喊》1893年版本(挪威奥斯陆国家美术馆收藏)
同年,蒙克创作了两个版本的《呐喊》,最早的蜡笔版以及最广为人知的那件蜡笔、坦培拉版。1895年,已开始版画创作的蒙克用粉笔创作了一个新版本《呐喊》(四个彩色版本中唯一一件被私人收藏,并在2012年纽约苏富比创造1.2亿美元天价)。同时,他也着手创作了40件左右的石版画版本的《呐喊》。在这些石版画中,他又从中挑选了少数几件,亲自手工上色,以实验不同的画面效果。如今,这批石版画仅存已不到半数了。
蒙克 《呐喊》 从左到右: 1893 蜡笔, 1893 油彩、坦培拉、蜡笔, 1895 粉笔
本次展览展出的《呐喊》黑色石版印刷,手工上色(红、橙、蓝、绿),1895蒙克制作于柏林利博曼
蒙克与版画
蒙克的版画作品选材极广,一部分是基于他油画作品的再创作,一部分是在画布上进行油画操作的预演;而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是纯粹的版画原创作。自1894年那天起,直到1944年他在艾克利住所中离世,蒙克便从未间断过其版画创作。更难能可贵且令人惊叹的是,从未经过正规培训的他,却在其后的创作过程中掌握了包括古老的木刻、铜版雕刻、蚀刻以及相对较新的石版画等多种基于不同创作材料和技法的版画创作方式。
1894年10月16日,爱德华·蒙克在柏林的一家小旅馆里开始创作起版画。虽然未经正规教育和培训,但是蒙克早年接触并研究老大师(常指欧洲著名的且大约在1750年以前出生的艺术家们,大多为画家)们的浓厚兴趣与经历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国立艺术与设计学院就读时,蒙克通过对伦勃朗版画的深入研究与初步模仿让他对版画创作有了基础的热情与感知。尤其是伦勃朗的《圣母之死》,其强烈的情感冲击可能对之后几年蒙克最为热衷的《生病的孩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而直接的影响。
蒙克 《生病的孩子》布面油画 1885-1886年作
《生病的孩子1》三色石版印刷,1896年蒙克制作于巴黎克洛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欣赏到蒙克创新的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黑暗题材的大胆运用,并探究这些作品是如何与当时人们日渐转变的心态和观点产生共鸣。
《生病的孩子》展览现场
蒙克 《两个寂寞的人》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