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展览 >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朵云轩择吉在抛球场路南三马路口(今河南中路汉口路)正式开业,初营苏杭雅扇、诗笺信纸、文房四宝、书画装裱等,后又发展出木版水印、书画中介等业务,凭借“无奇之不备,有美之必臻”的优质产品和“竭秘府之搜罗,供文坛之驱使”的服务意识,本着海纳百川与开拓创新的“海派”精神,为艺术家成长和展示搭建平台,成为海上艺术家荟聚交流的精神家园。

      2020年是上海知名老字号朵云轩创建120周年,朵云轩集团将于2020年9月举办“大美朵云丨朵云轩一百二十周年藏品特展”,在朵云轩艺术中心公开展出。这些展品中,部分曾亮相于重要展览,亦有从未公开展出之作。为让展品更充分得到展示,自5月18日起,朵云轩开始通过线上展示“大美朵云”特展的展品。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大美朵云特展海报

据了解,此次将参加“大美朵云丨朵云轩一百二十周年藏品特展”展览的120件展品,精选自朵云轩集团历年经营积累的万余件文物艺术品库藏,分书画、碑帖、印谱、杂项,书画展品中不仅有著名收藏家高士奇嫁孙女时的18号嫁妆——宋人小品马麟《画梅》图册、“海内第一无上精品”之誉的张大千《番女掣庬》图轴等经典名作,还有像“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第一人”林琴南等与朵云轩有过交集的近代名士书画作品,杂项中的镇轩重器“天下第一杨玉璇”田黄罗汉极少在公众露面,印谱中一百九十一册的《十钟山房印举》和二十一部之一的《丁丑劫余印存》极为珍稀,碑帖也将是这次大展的一个亮点,赵之谦稿本《补寰宇访碑录》十分难得。

兹先介绍《任伯年群仙祝寿图》与齐白石《草虫册》两件巨作,与读者共赏。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群仙祝寿图》是由十二幅画连成一大幅的通景屏,是目前所见任伯年的经典巨制。任伯年是中国画大家、“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徐悲鸿称任伯年是仇英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比肩,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群仙祝寿图》中描绘了46个神仙人物共赴王母的寿筵祝寿的仙灵境界,场面宏大,内容祥瑞。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群仙祝寿图》作于金笺之上,由十二条通景画构成。全图尺幅高206.8厘米,横宽720厘米(每幅条屏宽59.5厘米)。

对于这套任伯年的巨制佳构《群仙祝寿图》,六十多年前唐云先生专门写过一篇赏读文章:

在近百年画坛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鱼都能涉笔成趣,形神具备的,要推山阴任伯年最为杰出了。

任伯年幼年,家贫失学,由于他的父亲(名松云)能画肖像,他从小就学会了肖像画的初步技法。经过他自己不断刻苦努力,能把到他们家来访的亲友的面目神态默写下来。二十岁时,萧山画家任阜长见了他的作品后,惊为奇才,做了好朋友。任伯年也很敬佩阜长的工力,尊为老师,虚心学习。阜长专宗陈老莲的绘画传统,故而也影响了任伯年醉心于老莲。此外,他还钻研了八大、新罗及古代诸大家的作品,在传统技法上得到很大的进步。加以自幼对生活观察,不受诸家成法所拘,所以到后来,他能用很简括、大胆、肯定的线条来硬勾形象,比之一般肖像画家用淡染细擦的方法更为生动有神,这是他从小勤学苦练出来的独到功夫。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一屏局部

他的作品传世很多,这幅由十二幅画连成一大幅的通景屏——“群仙祝寿图”,确是仅见的大型作品了。“群仙祝寿图”,尽管是在描写民间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但一举一动都反映出人的性格和情感。把行动诡异的仙人和举止窈窕的仙女种种神态,对照起来看,分外有趣。仙女和仙人,有从空中来,有从海上来,来的地方不同,画面似将各地不同的习惯和性情都表达出来了。一只白鹤,忙着跨上白玉阑干,展翅起舞,回头迎生,竟似一个仙女在拍手热烈欢迎仙宾的情感一样。一对孔雀,也有不同性情:一只爱凑热闹,凝神看着一个举袖轻舞的仙女,另一只似乎嫌太烦乱了,飞到荷香深处,安踞石上,静听着仙女们演奏的美妙音乐,景态十分生动。十二幅通景屏,幅幅风光旖旎,融洽愉快,充分表达了祝寿场面的气氛。

为了要表达题材内容和笔墨形式的统一,他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起稿,我见过他很多初稿,有用湿墨、干墨、淡墨、浓墨等各种不同笔调来表现的。他是不惜工夫进行构思和创造的。有很多人以为他下笔很快,其实他在创立意境上花了很多时间。他常常为了表达更高的意境,同时画许多大同小异的画,如果不是这样翻复更改研究,他的作品就不会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三屏局部

通景屏是我国民族绘画幅式中特有的形式,一般是由四幅、六幅、八幅……不等的画幅组成。可以连成一大幅,也可以分为几个单幅。创作通景屏比创作独幅画有更多的困难,在构图上既要每幅画有它的独立性,又要顾到整幅的统一。幅与幅之间必须疏密相称,前后呼应,所以没有精密的构思和熟练的技巧,画通景屏是很难达到良好效果的。综观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是十二幅的通景屏,幅幅刻意精工,一笔不苟。合起来是一幅气魄雄伟的巨构,分开来又各有千秋,令人百看不厌,确是他中年以后,精力充沛,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群仙祝寿图”是画在一张光滑的金笺上,在这种纸上用石青、石绿、朱砂、铅粉等浓厚色彩是最难的,可是任伯年运用得非常匀贴,鲜艳夺目,而且很调和,足见他的技巧高超,值得国画家揣摩和学习。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二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三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四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五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六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七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八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八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九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九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十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十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十一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十二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十二屏局部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第十二屏局部

朵云轩曾将此作制作了木板水印复制品。而水木版水印《任伯年群仙祝寿图》是有史以来尺幅最大的木版水印作品,由朵云轩木版水印团队毕8年之工精心雕印而成。勾描、刻板、水印3道工序,每道工序均为手工制作,需要绘制的勾描稿、刻印的雕版数量都接近2000件,水印工序更是需要反复手工套印多达万余次。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木版水印《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在第二届进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展出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木版水印《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在上海大世界非遗书院展出 2017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木版水印《任伯年群仙祝寿图》参加 浙江美术馆“水印千年——中国水印版画大展 ”2018

齐白石《草虫册》

画家齐白石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作品雅俗共赏,个人风格极其鲜明。有人说,走进展厅,只要是他的作品,很远就能一眼认得出来。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白石老人的花式签名钤印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1930年代 在构思准备作画的齐白石

齐白石(1864 - 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借山老人、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等。他生于湖南湘潭,做过农民,早年还曾为木工,由于从小酷爱画画,刻苦勤奋,几乎自学成才。同时他对诗文、书法和篆刻也下过很大的功夫。齐白石57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从此名扬海内外。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齐白石拥有非常质朴的农村情怀,即使来到北京,仍能不受环境的影响,而能将浓郁的家乡景致,融入笔下,走进画里。他的花鸟、虫鱼、山水和人物,既删繁就简,又粗中有细,笔墨洗练,色彩鲜艳,呈现出妙趣横生、淳厚朴实的水墨新境,实现了他所向往的“故里山花此时开也”。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齐白石的草虫作品,尤其能见出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绘画情趣。这件《草虫册》,是画家70岁时盛年力作,堪称少有精品。画册每页画芯高23厘米、宽35厘米。第一开绘一头大身小的幼蝗在草丛边活动,后面每页绘制蚱蜢,黑蝶,螳螂水稻,胡蜂,扁豆蟋蟀,蝼蜗栀子花,双虾水草,兰花甲虫,月季秋虫,桃花灰蛾和杏花斑蛾等虫草情景,共计12开。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压角章“老夫也在皮毛类”

按,这方印的印文是齐白石引石涛句对吴昌硕晚年所谓“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的回应。

齐白石内心具有天真烂漫的童趣,对周围的小生命充满好奇和怜爱。同时他有一双照相机般的眼睛,观察细致入微。他擅长把这些小虫一一刻画,栩栩如生,连最小的细节也不放过,从而与配景的写意花草形成鲜明对比。比如那幼蛾扭头觅食的神态,它半透明翅膀的纹理,甚至腿上的小刺绒毛,都有交代。还有那螳螂张牙舞爪的气势,两个蟋蟀的一举一动,那胡蜂飞舞的翅膀让人感觉出空气的震动,都表现得细致入微。这些小虫在画幅中其实只占据很小的部分,比实物可能也大不了多少。但画家一丝不苟,将它们描画得精心尽意,活灵活现,即使局部放大了欣赏也毫不逊色。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齐白石画虾非常出名,几乎成为他的艺术符号。他从小生活在水塘边,经常捞鱼摸虾。他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认真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画家笔下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他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时时观察,画虾之法也因之大变,渐入化境。册页中那一开《双虾水草》,两只小虾寥寥几笔,稍许墨色的深浅浓淡,即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造型细节,以及在水中的欢快动感,简直像一双小调皮在溪流中嬉戏打闹,生趣盎然。这样的鬼斧神工,甚至比他笔下常见的成年大虾还要来得生动可爱。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压角章“甑屋”

按,“甑屋”是齐白石客居北京鬻画时的斋号,意思是:“可以吃得饱啦,不致于像以前锅里空空的了。”(《白石老人自述》)

为描绘这些小生命,齐白石曾经花过很多苦功,在他保存的草稿里还留有许多草虫的观察笔记,包括细节特写。天才背后的勤奋有时更令人敬佩,齐白石有句座右铭叫“不教一日闲过”,一直到晚年,他还坚持每天完成五幅画。90岁大寿那天因为应酬太晚没有画,他也一定要翌日一早抓紧补上。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齐白石《草虫册》

这套画册为朵云轩1950年代末购藏,并选取其中十开,制作成木版水印面世。

“大美朵云”特展致敬朵云轩创建120周年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