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展览 >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中国书画网编辑

1993年10月23日,是近现代书画大家陆俨少先生(1909-1993)辞世的日子,26年后的2019年10月23日,一个全面、立体地还原了陆俨少艺术的一生的大展——“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在上海陆俨少艺术院、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三大展馆同时拉开帷幕,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陆俨少艺术大展。

据悉,此次展览共展出陆俨少作品300余件(套),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篆刻等题材,以及与师友之间的诗画往来 ,以纪念这位以“峡江奇景”驰名的“画人”。

陆俨少以山水画闻名于世,人物、花鸟兼善,亦精通书法,他曾执教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为中国美院树立了重视传统的山水画教学体系,影响至今。此次展览龙美术馆以山水画为主,上海中国画院以现实题材及人物画为主,陆俨少艺术院以书法册页及花鸟为主。

今天下午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的开幕式上,陆俨少艺术院向社会发布“陆藏字99号”《梅石图》、“陆藏字100号《林峦村居图》”2件藏品,也是陆俨少艺术院建院二十周年征集到的第99和第100件作品。展览名称“穆如·晚晴”源自陆俨少的斋号“穆如馆”、“晚晴轩”。此次展览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画院、陆俨少艺术院等联合承办。当天下午在龙美馆举办的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研讨会上一些学者认为,“陆俨少先生讲究文化学养与笔墨功力,然而在当下的美术界,这方面反而是缺失的。”

在龙美术馆展览现场发现,其中“峡江”启发“陆氏山水”、 “杜甫诗意”贯穿40年创作,“古今人物山水册”见其传统功力。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1909-1993)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10月23日下午,上海龙美术馆“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展厅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10月23日下午,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展厅

陆俨少与王蒙、唐寅、石涛

展览的开篇可以见出陆俨少从小所受的启蒙及在传统中国画方面所下的功夫之深。

陆俨少出生在上海嘉定南翔的一个米商家庭,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十三岁时,得到一本石印本《芥子园画传》便如饥如渴地临学。1927年,在诗文老师王同愈的引荐下,拜冯超然为师,并结识吴湖帆。冯超然收徒的第一句就告诫陆俨少“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透过展览可见陆俨少对师父的告诫贯之终身。

陆俨少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也来自于早年对古人的临仿研习。而且摹古贯穿了他学画的一生。展览展示了《瑞雪启春图》、《仿恽南田笔意册》、《仿王蒙诗意图》、《峒关蒲雪》、仿唐寅《樵归图》等作品。其中最早的一件作品是1929年的扇面《洞庭秋色图》,这一年陆俨少20岁,题款上写有“耕烟散人洞庭秋色图”可见这是一件仿王翬的作品。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洞庭秋色图》 1929

《瑞雪启春图》是陆俨少32岁时在重庆为母亲七十寿辰所绘,并印有“燕因藏俨少画”,熟悉陆俨少的人大多知道 “燕因藏俨少画”是陆俨少夫人朱燕因的收藏印,此印专钤于朱氏心爱的陆俨少画作上,此外该图的题跋字体也与陆俨少其他字体不同,据王漪介绍,这种字体是陆俨少书法上的尝试,但似乎他的师父冯超然对此并不认可,所以这种字体在陆俨少作品中很少见。而《瑞雪启春图》作品本身有沈周《庐山高》的影子。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瑞雪启春图》 1943

在陆俨少仿古作品中尤以仿“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山水为最。除了册页之外,仿王蒙的立轴作品有四件,即《松溪高隐》、《仿王蒙诗意》、《林泉秋兴》、《忆巴蜀山》。在展览中,虽然陆俨少仿倪瓒、黄公望、吴镇的作品均有,但王蒙的作品则研习最多,这或源于王蒙山石皴法的细密,让后世画家从其入手体会元人的笔墨更为容易。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仿王蒙诗意》 1953

陆俨少除了学习文人笔墨之外,也不乏涉猎宋人院体绘画,从马夏而至仿唐寅。《归樵图》就是学习唐寅的最好例证,其落款都是学习唐伯虎的书法。

在陆俨少后来的作品中,还有一位画家的作品从构图到笔墨多有借鉴,他就是清初的石涛,尽管陆俨少认为自己和石涛都从王蒙中来,但在陆俨少的作品中,观者还是看到了更多的石涛。

陆俨少在《山水画刍议》的第一条中便以石涛为开篇:“ 有人说:‘石涛不好学,要学出毛病来。’我的看法,有一种石涛极马虎草率的作品,学了好处不多,反而要中他的病,传染到自己的身上来。但他也有一些极精到的本子,里面是有营养的东西,那么何尝不可学?要看出他的好处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石涛的好处能在四王的仿古画法笼罩着整个画坛的情况下,不随波逐流,能自出新意。”

陆俨少甚至认为,“(石涛)自己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未免大言欺人。其实他大幅章法很窘,未能达到左右逢源的境界。用笔生拙奇秀,是他所长,信笔不经意病笔太多,是其所短。设色有出新处,用笔用墨变化很多,也是他的长处。知所短长,则何尝不可学。”

对此一些学者认为,陆俨少之所以这么说,也正因为他在学石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深知其中的甘苦。结合创作,陆俨少对石涛的评点,实在正是他学习石涛心得体会的夫子自道。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12开)》之一 29×34厘米×12 1961年

在展览中,一套十二开的《古今人物山水册》(1961)几乎融合了陆俨少对古人笔墨的研究和转义,作品中清晰可见他对南北二宗均有涉猎。既有学习宋人燕文贵、郭熙的树石皴法,又有拟写元人王蒙、倪瓒的笔意;既有唐伯虎坚硬爽朗的树石,又有石涛灵动活泼的笔墨。有意思的是,此套册页虽为仿古,其中两开出现了今天的事物,一为水文站,一为夜诊。尤其是夜诊中的自行车让整幅画既滑稽又活泼。然而,这新元素的注入却与传统画面融合地恰到好处,毫无任何违和感。

对于为何这么画,陆俨少也许他在第十二开的题跋中,接着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阐述了原因,“ 石涛有云:笔墨当随时代,此一句是顶门棒喝。因思予以前自谓学古人,实则仅仅得其糟粕而已。一千年来,山水画中颓废出世思想与今时代精神宁有些子凑合否乎?此犹水火不能相容,而予恬然自安,不思其过,又复侈言笔墨,夫所谓笔墨者,充其极不过优孟衣冠,今时亦何用此古人之翻板?离开思想内容,不反求诸本,孤立以言笔墨,未见其有当也。学古人要为今用,故必有所创,创而后能合,往者已矣,迷途知返请自今始。”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12开)》之一 29×34厘米×12 1961年

在画家汤哲明看来,除了这套1961年创作作品的第十二开提到了对石涛“笔墨当随着时代”的感悟外,还在仿倪云林的笔意的一开(第十一开)中提到“此踽踽凉凉者,离群索居之人也。还他古人,非今所贵。”可见陆俨少在1960年代对于古代传统与现实主义创作的关系。观点结合陆俨少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上海中国画院展区)和毛主席诗意创作能看出如何将创作融入时代。对于石涛,陆俨少则认为,他们是师兄弟,所学的都是元人(王蒙)的传统。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12开)》之一 29×34厘米×12 1961年

陆俨少与刘旦宅、谢稚柳、丰子恺

龙美术馆展区的最后一个篇章是“俨少所乐”,记录了陆俨少与师友之间的书画往来。尤其是与刘旦宅、徐邦达、徐子鹤、谢稚柳之交往。

在陆俨少艺术院里耸立着一块名叫“两老峰”的太湖石,这是刘旦宅送给陆俨少的。陆俨少获此非常欣喜,曾两度题诗作铭。由此可见,他们的交情非同一般。陆俨少在《自述》中也提到,“我常同刘旦宅同志一起写生,出入相随,情好无间,从此建立了友谊。他擅画人物仕女,功力深厚,夫人王微粼与我老伴也颇相得,所以后来有好几次和他们夫妇同去名山胜地生活,我老两口在旅中也得到照顾。”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赠刘旦宅《山水册》之一 1963

为了重温二人的友谊,展览特别展出了陆俨少送给刘旦宅的《山水册》(十四开),此套册页创作于1963年。册页后面还有一开陆俨少补题:“旦宅同志出示予十三年前所作山水册,岁月一去,齿发日老。数十年学问如逆水行舟,回涡濆激,旅进旅退,盖变亦屡矣。后更十三年,不知作何面目,览之重有感焉。旦宅属题册尾,因书以志予愧。丙辰(1976年)五月,陆俨少于就新居,时年六十有八。”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赠刘旦宅《山水册》之一 1963

此十四开,皆为陆俨少根据写生而创作的,从金华陪园到乐清海滨,从太湖到雁荡铁城嶂。既有现实之景,又具杜甫诗意,既有劳动人民之乐事,又充满文人之书卷气息。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赠刘旦宅《山水册》之一 1963

《仿王蒙太白山图》扇面呈现了陆俨少与谢稚柳的艺术交往。陆俨少听闻谢稚柳从沈阳归来,盛赞王蒙的《太白山卷》,自己没有机会看到,“遂悬揣其意”画了一把扇子送给了谢稚柳。而扇面背后又有潘伯鹰的题诗。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仿王蒙太白山图》 1963

展览还有一卷《双松楼图》,卷首有钱瘦铁题引首,后有钱定一、吴湖帆、白焦、唐云等的题字,也可见当时的陆俨少的朋友圈。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双松楼图》 局部题跋

在龙美术馆的展厅中还有一件大幅《毛泽东词意图》,此为丰子恺为纪念弘一法师,在1953年邀陆俨少与田寄苇、吴琴木、吴伟、张大壮的合作作品。这些合作者中除了吴伟无从考证,其他参与者皆在海上画坛小有名气,但研究者认为,这件《毛泽东词意图》大部分出自陆俨少的手笔。

相比陆俨少中早期的“毛主席诗意系列”,龙美术馆展出的《毛泽东词意图》,这样尺寸的作品比较少见。其山石绵柔厚劲,以卧笔中锋写就;雪景留白,虚实安排错落有致。画面右侧崇山峻岭,飞瀑幽谷,在山势龙脉之上长城高耸,颇得深远高远之趣;左侧大河蜿蜒,堤岸错落,又有平远之趣,山道、旷野上,商旅、牧民点缀其间,正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境。

除了同辈之外,展览中一件《怀王同愈的行草自作诗》似乎回到了陆俨少诗书画的原点,王同愈(1856-1941年)曾教陆俨少学做诗,对陆俨少也是谆谆善诱、爱护备至。多年的时间里,陆俨少在王同愈的指导下学习诗文书画,并教导他在年轻时多读些书,于是陆俨少便养成了“白天作画,晚上读书”的习惯,这种习惯也贯穿了陆俨少的一生。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行草自作诗一首(怀王同愈)》

为其山水画所掩的人物画

陆俨少虽以山水闻名,实则人物、花鸟兼善。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突出了陆俨少在人物画上的成就。他的人物不仅有传统的线条,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陆俨少投身人物画学习,是从临习《韩熙载夜宴图》、唐寅的《纨扇仕女》和陈洪绶的仕女高士等开始的。后又大量翻画刊行的摄影图片,或者实景写生,以创作拉动技法的升级。无论是单独的人物画作品,还是山水画点景人物都有一个质的飞越。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60年代人物画册页(机器脚踏车)》 上海中国画院藏

陆俨少学习现代人物画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此次专题展上海中国画院展出了陆俨少现实题材作品近30件,50-60年代的人物画69件。其中,50-60年代的人物画是为入藏上海中国画院以来第一次集中亮相。这些人物画大部分都刻画人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女焊接工人、社员,有解放军战士、收割水稻的农民,有小孩与老人,还有少数民族。

陆俨少还在画稿上写道:“唐宋以前的画家,都是山水人物兼擅并能的,到了明清以后,才把它机械地分开来,画山水的多半不能画人物了,要知道劳动创造世界,在山水画中处处可以碰到劳动人民和他们所创造的事物。如果离开了他们,不去反映它,山水画是不能想象的。所以在这组画稿里将以较大的份量来描绘劳动人民和各种生产工具、伟大建设等,以资示范。学者掌握了这些,山水画才能较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彝族青年男女自由的歌声》 上海中国画院藏

展览同时呈现了陆俨少创作于195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末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一时期的陆俨少有许多出去写生的机会,因而他的笔下常常会出现钢铁厂、造船厂、水电站、临海农场,出现一大会址、海防、井冈春色、烈士纪念广场,还有林荫大道、疗养院、人民公社、新安江等风貌。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公社之晨》1964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他把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运用到了描写新事物上,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结合地恰到好处。如《雁荡耕牧》、《与滩争田》、《引水上山 送肥到社》描绘的都是劳动人民进山开垦耕田、促进生产的新中国景象。而从其构图、笔墨技法上都能从传统中找到出处。浑厚的山水皴法,精致的人物画线条,远山云雾缭绕的处理手法,无不让人感到这分明是传统的山水画。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伟大的起点》 上海中国画院藏

其实陆俨少画现代人物也是为了从事连环画创作,1953年至1955年陆俨少画过近十部连环画,甚至还有外国文学的内容,如长达数百幅的《牛虹》。

故乡南翔,风景这边独好

“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在嘉定陆俨少艺术院的部分,以“风景这边独好”单元分两个展厅来呈现陆俨少的书画艺术,一楼是陆俨少综合展,涵盖了陆氏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二楼是书法册页专题展。这样既侧重介绍了陆俨少花鸟画与书法作品,也总结了陆俨少书画艺术的一生。

在花鸟画中,主要展出的是陆俨少的梅花题材。陆俨少的梅花老干疏枝,自出新意。亦是从传统中变法而来,梅干苍劲老辣出自陈老莲,梅朵虽学习王冕而别开生面。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梅石图》

二楼书法册页专题展中展示了难得一见的陆俨少艺术院馆藏陆氏书法册页。这套册页原本一百四十开,展览从中挑选六十开。这些书法册页大约创作于70年代,所写内容为唐宋诗词。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书李太白诗》18×137cm 1977 年作

陆俨少书法少由魏碑入手,后转习王字一脉,参之以杨凝式、苏轼、米芾、杜牧诸家之长,数十年潜心探临,各去其短,遂自成面目。晚年用笔追求锋在笔中,结体去方为圆,取沉着痛快意,线条“劲拔而绵和,圆齐而光泽”。取法无不来自前人却又让人不能察辨其所从出,是其山水画之外的又一大成就。

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 上海三展同时开幕

陆俨少 《雁荡山图》

展览还展出陆俨少的雁荡山、新安江等写生题材。其中《雁荡山图》最具陆俨少写生作品的代表性,为了表现雁荡山特性,作者不局限于一家之法,而是“必备多种手法”。画面既有范宽、李唐皴法之雄,又有马夏大斧劈皴之爽利,还有元人笔意的秀润灵动。更为难得的是,馆藏《洛神图》也在展出之列。

展览信息

真迹原作展:

龙美术馆(西岸馆)(综合展一区)

2019年10月24日-12月23日(周一闭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现实题材、人物画专题)

2019年10月24日-11月24日(周一闭馆);陆俨少艺术院(综合展二区/书法册页专题)

2019年10月24日-12月23日(周一闭馆)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及网络)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