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天坑”专业?就业前景约等于0?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炎炎夏日,随着高考成绩的出炉,家长们开始为孩子打听、张罗着报志愿的事情。报志愿关系孩子未来职业方向的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而这几天,一场关于填报志愿的争论,也炒得火热。从事升学规划指导的咨询老师张雪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引发巨大争议。
在当下这个时代,信息差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许多农村或者小城镇出身的孩子,不仅自己和父母都对专业前景完全不懂,只能凭感觉填志愿,不小心就会踩到坑里。张雪峰凭借其对各大专业及就业前景的了解为考生和家长们提供建议,被家长考生们热捧。
前不久,张雪峰在和一位大学书法专业的学生的连线中,当学生说自己是书法专业时,张雪峰首先反问:“这么多艺术类的专业,为什么偏偏选书法?”
在随后的谈话中,张雪峰直言:学这个专业只能去当老师。连线的女生随即提问:“听说中小学会增设书法专业课程?”面对这个问题,张雪峰却三缄其口,意思不言而喻。
若是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大学里当辅导员,从事行政类的工作。如果想进一步考博,现在全国书法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有限,可能排到导师退休都排不上号。
至于考编,可能只有极少数敬老院类的机构会有相关的岗位。总之,这个专业就业面狭窄,并且几乎没有任何的专业优势。张雪峰虽然没一句明说书法专业是“天坑”,却话里话外都意指书法专业比“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更坑。
最后,张雪峰给出的建议是跨专业考研。即便是被称为“万金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跟书法专业之间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跨专业考研只能选择一个相对好上岸的专业,从书法专业跨专业,学什么都相当于从零开始。
对于张雪峰这番言论,不少业内人持反对意见:“去书法培训机构当老师年薪不会低于20万,比一般专业强!”、“张雪峰老师对书法产业和就业实际情况不甚了解”、“他对书法的误解是个人认知盲区”、“建议张老师去北京广东华东多地多了解看看,书法人才还是很热门的。”
普遍来看,书法确实是一项投入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的专业方向,它对书写者的人文素养、天赋、悟性的要求都非常高。要想成为一名书法家,在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要走的是一条金字塔尖上的路。
张雪峰的出发点基本是站在如何能更好的就业,过舒适、体面的生话,是比较功利、实用主义的角度。
对于那些只想养活自己,过安稳的生活,拥有尊严和体面的人,不必苛责。实用主义并不可耻。
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代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一穷二白”的状况了,哪怕是所谓的“冷门”专业,国家也予以了许多支持。个人的温饱、基本的生活是能够保障的。当然,天天“满汉全席”、各种名牌傍身或豪车座驾是不可能的。对于绝大多数专业、行业来说也是不现实的。
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理想需要现实做支撑,能够从容应对生活,才能谈诗和远方;但是放眼人生漫道,心中些许火苗也是支撑人一路前行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还会成为脆弱心灵的救赎。
2020年,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考上北大考古专业,网络上许多人劝她改填更有“钱途”的专业。但她不为所动,要以“敦煌女儿”樊锦诗为榜样,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献身。找到心灵的归处,追寻梦想,在明知未来道路充满困难的前提下,还能够坚持追梦,难能可贵!
不管是从功利、实用主义的角度,还是从理想抱负的角度,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地位的提升,机会总是存在,也并不在少数。
这几日,西交大的王树国校长在本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全程脱稿的演讲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王树国校长告诉学子们,今天接受高等教育,不是为了日后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当达官显贵,能让父母脸上有光,而是为了将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报效祖国,担纲民族建设的重任,成为国家未来的大梁。西交大王校长传递的是有民族担当的价值观。
原有的赛道已不适用,在新的赛道上,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