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投资 > 国际艺术界刮起“韩国风”

国际艺术界刮起“韩国风”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admin

  国际艺术界刮起“韩国风”

       西方艺术界对韩国艺术家早已青睐有加。1997年,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Lee Bul因她的装置艺术作品“Majestic Splendor”几乎一夜成名,她用宝石装饰死鱼,设计出闪闪发光又发出腐朽之气。2008年这家博物馆展出了Jung Yeon Doo指导的一部85分钟的纪录片,讲述一个艺术家想在太白峰寻觅惊人的视角,但无功而返的故事。2012年,《Art+Auction》杂志提名他为全世界50个最具发展潜力和价值的艺术家之一。与此同时,Tate Liverpool艺术馆2010年举办了韩国影像艺术之父Nam June Paik的回顾展,2012年他又在Tate Modern美术馆与韩国籍纽约影像表演艺术家Sung Hwan Kim合作,开始创办实验空间The Tanks。

  韩国艺术家IM Heung-Soon因纪录片Factory Complex,介绍韩国纺织女工的故事,赢得了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颁发给新锐艺术家的银狮奖。尽管46岁的他已经不再年轻,但在2015年他获得了国际认可,他的另一部纪录片Reincarnation,讲述越南和伊朗战争中幸存的女人的故事,分别在沙迦双年展和纽约现代艺术馆展览。

  韩国“单色画”流行于西方艺术界

  首尔Kujie画廊和纽约Tina Kim画廊展出的单色画(Dansaekhwa)也很受西方瞩目。“单色画”艺术反对西方现实主义和色彩,而是着眼于投影面本身,依靠原料的创新而使画面活灵活现。这是韩国艺术家在民族认同与西方艺术冲击中寻找契合自身文化特质的创作,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在韩国发展起来。尽管是在回应灾难性的20世纪中韩国被占领、殖民和政治镇压的历史,但这些抽象的艺术作品还是深深地镌刻着与对自然的理解、基于韩国文化的思考和传统水墨画的色彩。

国际艺术界刮起“韩国风”

  单色画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家是李禹焕(Lee Ufan),他的作品在一次拍卖会上竞价达220万美元。李禹焕也是一位雕塑家,日本Mono-Ha艺术家协会创始会员之一。他已经年近80岁,2014年被邀请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个展,用极简主义抽象派的手法处理石头和钢材,与法国景观设计师Andre Le Notre的风景画相映成趣,令人印象深刻。威尼斯展中的其他艺术家,如Chung Chang-Sup,Chung Sang-Hwa,Ha Chong-Hyun,Kwon Young-Woo,还有Park Seo-Bo,也包括Kim Whan-Ki,他是前一代现代抽象派画家的代表,都在拍卖会上叫价很高。2015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Park Seo-Bo的作品Ecriture No 9-75卖到了403000英镑左右,比估计的上限高了三倍。Chung Sang-Hwa的两幅《无题》画卖了424000英镑,是之前估价的两倍。“在过去12到18个月中,单色画艺术家开始在国际艺术市场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伦敦苏富比拍卖行当代艺术主管Alex Branczik说。事实上,佳士得拍卖行买了题为Forming Nature的单色画专题展览到纽约竞拍,就是看到了韩国当代艺术在香港的拍卖价格在11年中从9万5千英镑飙升到530万英镑。在香港,现代艺术家Kim Whan-Ki的作品Montagne Bleue卖到了179万美元。

国际艺术界刮起“韩国风”

国际艺术界刮起“韩国风”
李禹焕(Lee Ufan)作品
 

  不可避免的是,西方和韩国艺术画廊的兴趣是追随着国际收藏家而产生。韩国画廊Kukje和PKM展出了自2013年以来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受追捧的单色画作品;在伦敦,Lisson画廊和Pace画廊都办了李禹焕个展,White Cube画廊去年1月起开始展览Park Seo-Bo的作品;而纽约的Galerie Perrotin画廊则在去年办了Chung Chang-Sup个人展。

  “单色画的增值是亚洲当代艺术增值的一部分内容,比如日本的Gutai,也是一个1954年战后组织起来的先锋派团体。”宝龙拍卖行的亚洲代理主席Magnus Renfrew说。艺术顾问Arianne Levene Piper把韩国单色画派与同样喜爱单色但热情洋溢的意大利贫穷艺术运动和Zero品牌作比较说:“考虑到当今市场的需求,单色画的复兴很有意义。要与其他类似的团体相比较,合理地给单色画艺术家估价。”

  不一样的“90年代”的韩国艺术家

  人们对单色画的喜爱拓宽了韩国艺术家的知名度。Gagosian画廊接手了多媒体艺术家Nam June Paik(2006年去世)的作品,随后在香港的画廊就举办了Nam June Paik:The Late Style展览。韩国Hanmi画廊在伦敦的分店也将主办他的作品展。“我觉得这种认可来得太晚了,我见证了韩国艺术全球化的步伐。”画廊创始人Kwak Heashin说。“特别是,我希望这种艺术能够拓宽收藏家在视觉艺术上的视野,改变过去认为它很难商业化的偏见。”

  Levene Piper指出2012年是韩国艺术的转折点:“那一年,Korean Eye在Saatchi画廊的展出是当代韩国艺术在西方大展风采的开创性时刻。”事实上,这是Parallel传媒集团创始人兼主席David Ciclitira在伦敦策划的第三次韩国艺术展,但无疑是规模最大、吸引了最多的媒体和收藏家关注的一次。Ciclitira从2007年起开始收藏韩国当代艺术品,对他到韩国出差时见到的繁荣艺术景象和艺术家的创造力充满热情。“韩国是亚洲的创意强国,它的艺术就是能向世界表达自己。”他说。

  许多Ciclitira策展过的韩国艺术家都在国际收藏家那里声名鹊起。首先是韩国Hyundai画廊代理的艺术家U-Ram Choe,创作出复杂的运动机械雕塑,把工程师与艺术家的技艺完美集合;在伦敦工作的Meekyoung Shin,因她在香皂中复制古代中国花瓶和希腊雕塑的作品Translation Series而出名;Yee Sookyung用陶瓷碎片做成高耸的雕塑,在伦敦Almine Rech画廊办展览;还有Lee Jaehyo,在伦敦Albemarle画廊可以看到他的作品,受佛教哲学的影响,创作了由木头和钉子组成的精致雕塑。

  这些艺术家是在1990年代成熟起来的一代。佳士得拍卖行的联合副主席兼地区专家Yunah Jung说:“1990年代对于韩国艺术来说是非常有趣的年代。”在1988年第三次国会选举之后,国家的经济开始增长,社会趋于稳定。1993年首尔举办了Whitney双年展,开启了韩国艺术家推向世界的潮流。随后在1995年的第一届光州双年展加速了这种趋势。Yunah这样评价这一代艺术家:“他们成熟老练,非常聪明。他们与西方文化交流,但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韩国的生活。”

  伯明翰Ikon画廊主管Jonathan Watkins十分同意Yunah的看法,他策划了Lee Bul在英国的首次个展。事实上,他唯恐现在西方对韩国艺术的热情会冷却:“如果说在日本和中国之后,现在是韩国文化流行了,那并不合适。”他补充说,“我们必须杜绝像猎奇日本文化那样猎奇韩国文化。”他提醒我,有相当多的韩国艺术家生活在伦敦,更别说巴黎、柏林和纽约了。另一方面,他认为韩国艺术中的优势来源于独特的历史:“Lee Bul被认为是一个从困难的历史时期过来的先锋。”他强调说,“不仅是新技术,韩国艺术家在手工制作方面也很厉害。”

  Ciclitra也同意这些观点。他抬起头,说:“主流的兴趣已经显而易见了,我们只是迎合而已。”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