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中国性”不再那么重要了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admin
彼得·伯瑞斯(Peter Boris):我本人相信西方艺术以及其传统的重要性,我也希望能够收藏最好的西方艺术品。伴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收入的增长,中国的藏家自然会有愿望收藏西方最好的艺术品并带回中国。我很支持这一现象:这能使中国的广大艺术爱好者看到更多优秀的西方艺术作品。当年日本收藏家大量购买西方艺术品后,有许多作品被陈列在日本的美术馆里,向公众展示,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是一个信奉资本主义的人,我相信通过自由市场来产生财富,使得更多企业家的收入进一步增长,这能带来许多美好的事物,是中国许多人的父母在五十年前所无法想象的。人们在获得财富后,可以在本国的文明架构下,建立自己的博物馆、图书馆和医院等等,回馈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千万个这样的例子:比如大都会博物馆、摩根大通图书馆等等。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国际化,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会发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美好的东西,并希望将其带回本国。这代表了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和征服感。
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定论,现在不断涌现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艺术家的作品,而每一代的艺术家都非常不同。许多艺术家已经在国际艺术市场上拥有稳定的地位,其“中国性”反而表现得不那么重要了。首要的是他们是艺术家,而刚好又是中国人。是他们艺术创作的质量、创新性、以及与国际艺术产生对话平台的能力决定了他们艺术品的市场表现。
我认为这一趋势会继续保持下去。当然,未来我们迟早会看到另一个国际经济与金融危机。直到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会表现相对稳定。而危机发生时,会有许多人抛售艺术品,导致市场价值下跌。在这时候,那些富有重要意义的、具有历史性的艺术品就会彰显其价值。
我从来不相信艺术品是一个投资工具。我相信艺术收藏:你喜欢一件艺术品,将它带入你的生活,并保存下来。你买一件艺术品,因为喜欢它、需要它,而不是因为它日后会增值。如果艺术品的价值攀升,当然是好——这在现实中也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是艺术品不是股票或房产。艺术爱好者来自各个领域,不分贫贱,他们的共通之处是所有的人均对视觉的语言感兴趣。
彼得·伯瑞斯(Peter Boris)):纽约佩斯画廊行政副总裁,佩斯画廊1960年在美国成立,对美国六十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力。近几年,佩斯画廊加快了国际扩张的步伐,分别成立了佩斯北京、佩斯伦敦和佩斯香港画廊,代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也越来越多。
编辑/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