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这两个法宝来鉴赏,很有准头,很有造诣!
来源:艺周刊 作者:admin
张叔诚于1898年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他的父亲张翼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重要人物,身兼总办路矿大臣、开滦煤矿督办等要职,把握着清政府京津地区的煤矿供应,因此张家的财力非常雄厚。张叔诚1911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就学,后因父兄相继去世而辍学。从18岁就担任了其父张冀创办的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监察人,后历任中兴煤矿蓝事、协理、常务蓝事等职。
1981年3月8日,时任天津市市长胡启立向收藏家周叔弢(左)、张叔诚(右)颁奖,奖励他们将收藏的文物图书捐献给国家。杨克 摄影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叔诚练就了一身古玩鉴定的真本事,在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当时的大古玩收藏家。热爱古玩收藏的张叔诚是琉璃厂的常客,后来更是与朋友邱震声先生一同创办“宝古斋”,如今成了一家经营古玩的百年老店。
赵孟頫行书 洛神赋 (局部)
在张家父子收藏的大量文物中,除了《雪景寒林图》、《青绿山水图》,还有很多稀世珍品,如元代画家边鲁的《起居平安图》,是边鲁存世绝无仅有的孤本。而元代赵孟頫的书法代表作《洛神赋》卷,更是录入了乾隆的《 石渠宝笈》之中。而在器物方面,张叔诚收藏了中国周代的青铜乐器“克镈”,它是研究周代政治、经济和铸铜工艺的重要文物。
在父亲张翼去世后,张家开始家道中落,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房产、店铺等,都被侵占和掠夺走了。为了不给日本人做事,张叔诚决意闭门谢客,以至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变卖家产艰难度日。
父亲50大洋买下范宽《雪景寒林图》
有一天,张家忽然来了一个日本古玩商。此前,这个日本古玩商就盯上了张叔诚收藏的古字画,曾多次托人找到他,希望将这些字画转卖给自己,但都被张叔诚严词拒绝。气急败坏的日本古玩商,便勾结日本驻天津的官员,强行侵占了张叔诚仅剩的一处房产,并“好心”地劝导他:“只要你肯卖收藏的字画,哪怕只卖一幅,房产立刻就归还给你。”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张叔诚义正词严地回击道:“我就是被饿死,也绝不会将祖先留下来的宝贝卖给日本人!”硬是靠着这个坚强的信念,张叔诚以身家性命守护着这些藏品。
转眼,张叔诚已到了耄耋之年,历史的教训和自身经验告诉他:“任何一个收藏家的藏品,很少能一代代地传下去。自古以来,文物收藏都是聚难散易,如今我已经老了,我担心的是在我死后,子孙将这些文物散卖了。”最终,张叔诚决定,将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国家。他说:“文物只有由国家收藏,才是永存的。”
张叔诚在继承父亲衣钵的基础上,独创了自己的鉴赏之道。一般人均讲“看画”,张叔诚却讲“读画”“审画”。他把画悬在屋里,端坐画前,一笔一笔地读,一画一画地审,连细枝末节都不放过。业界对他评价:“张叔诚鉴赏画作的真伪是七分看画,三分看有关的书籍,把来龙去脉都要搞个一清二楚,因此他的鉴赏很准确,造诣也极高。”(图文/节选自《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