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收藏 >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作者:admin

        CAFAM旧藏唐卡的修复情况目前已经发布了两次笔记,向大家介绍了这批的保存情况和修复过程的一些主要步骤,如通过无氧封存杀死霉菌等。在第三记登场的是修复师一直对战的敌人,受损唐卡的首要破坏者,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霉菌。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唐卡生霉处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唐卡生霉处

  正如我们在前两记中所言,这批旧藏唐卡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霉问题,唐卡表面和内部生长的霉菌,不仅对唐卡的继续保存产生巨大危害,同时也威胁着修复人员的身体安全。所以,处理唐卡上的霉菌,是唐卡修复的第一步且最为重要的工作。

  霉菌这种微生物,生长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特定环境下会加速繁殖速度。霉菌的持续生长会影响作品结构的稳定性,会造成作品上的颜料褪色、剥落,并会腐蚀作品上的有机材质,譬如,唐卡的表面和底料在制作时使用的“胶”,就成为了它生长的“富饶养分”。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用棉签采集霉菌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将采样霉菌收集到圆形器皿中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将块状霉菌收集到特形器皿中

  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的技术支持下,经过超景深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的多重扫描和分析,附着在唐卡上的霉菌终于露出其真面貌,其中一种就是较为常见,形状类似多丝球的“球毛壳菌”。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扫描电镜(SEM)

  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腐生真菌,具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生长扩张迅速。从显微图片上可见,生霉唐卡上分离得到的球毛壳菌,子囊果球形,生有密集发达的附属丝,附属丝直立有分隔。球毛壳的附属丝可分化为须根,向下插入纤维内部固定菌株并吸收养分,随着其不断的生长,伴随活性酶类和代谢产物的释放,便会造成有机质文物表面结构的损害,进一步使文物发生断裂、粉化等病害。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唐卡上分离得到的球毛壳菌在超景深显微镜下的形态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唐卡上分离得到的球毛壳菌附属丝在生物显微镜下的形态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球毛壳菌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250倍放大)
第三记:始作俑“菌”,原形毕露

  球毛壳菌在扫描电镜下的形态(800倍放大)

  对小伙伴们来说,这一次的修复笔记,可当做是对一种会损坏文物作品的微生物的科普,了解到小小微生物对作品的巨大破坏力。但对修复师来说,对敌人知己知彼,修复工作才能百战不殆。

  文/刘希言

  图/霉菌的显微图片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提供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