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收藏 > 寻找木心

寻找木心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宋佩芬

  “木心是谁?”2006年以前在中国大陆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可能不多。这位1927年出生于浙江乌镇,擅长写诗、绘画、热爱音乐、哲学的“现代文艺复兴人”,虽然已经被台湾和旅居海外的华人拥戴数十年,但在十年前的中国内地竟然默默无名。木心在中国内地的知名度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中国大陆首次出版他的文学著作时才开始有人关注。而2015年11月间,乌镇木心美术馆的成立更是向这位文学家与诗人的致敬。

寻找木心

  出生于江南大户,木心从一出生就有得天独厚的机会,从小有私塾先生教导,茅盾更是他远房的舅舅,他的书房是木心小时最喜欢游荡的地方。他同时吸收中国与西方文化的精髓,学习钢琴,酷爱音乐,都给他自由的心灵带来养分。他的创作,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毫无拘泥地游走于古今中外的文化与思想。“文化像风,风没有界限,也不需要中心,一有中心就成了旋风了!”木心曾经如此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语系教授童明说。

  但是在过去,这一类型的创作在中国内地是很难被接受的。木心在文革期间做过牢,他因“思想犯罪”被关在潮湿废弃的防空洞。但是他很倔,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创造力一直没有消失,三度坐牢期间密密麻麻地写下66页的《狱中手稿》,不向官方体制屈服,继续保持自己心灵的自由。

  到了1979年他终于获得平反,1982年移居纽约。美国为他提供了时空,给他机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一次收到木心的稿件,感觉是惊艳。怎么有人写得这么好,这么与众不同?他的书写不带一丝当时的大陆文风。这位来自大陆定居此地的作家,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当时旅居纽约的台湾作家王渝在阅读木心给《美洲华侨日报》投稿之后,立刻向台北《联合报》副刊主编痖弦推荐。痖弦不但在联合报上多次刊登木心的文章,1984年《联合文学》创刊号中还提供了“木心专辑”。木心在家中举办的“世界文学史讲座”,陈丹青就是其中的弟子。木心在海外名气遥遥直上。

  乌镇旅游局的陈向宏在筹备“文化乌镇”项目时无意中阅读了一篇木心的文章,发现了这位被内地埋没的文化同乡,决心要找到木心。陈向宏透过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得知陈丹青是木心好友,辗转认识了木心。为了说服木心搬回乌镇,陈向宏将木心故居全部收购下来,努力将其恢复原状,吸引其回归。同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5部他的著作,在短暂的时间中,让木心从默默无名成为极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家。不像中国体制内长大的上一辈,这些年轻人少了条条框框的约束,特别喜欢木心,虽然不完全了解,但多少形成社会的力量。木心虽然没有官方背景,但读者在民间不断增加。他2011年去世时,从来没有见过面的读者都来追悼,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底层人士到知识分子。

  陈向宏除了为木心修复故居之外,还承诺出资为他盖美术馆,让民众有机会看到他的画作与文学手稿。木心过世前看过了美术馆的初稿,这是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建筑事务所的冈本博和林兵两人设计的。历时四年,造价1.5亿人民币的木心美术馆在今年11月15日正式开放,由陈丹青出任馆长。
编辑/朱冬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