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奇”到的财富 ——郑进谈古董高尔夫球具收藏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朱冬
与高尔夫运动越发受到追捧相比,古董高尔夫球具的收藏却显得低调奢华。既有收藏性,又兼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成为一项新兴的贵族收藏品。在北京十里河佰汇古玩城佰宝汇会所,记者见到了会所的主人,即古董高尔夫球具收藏爱好者郑进,在与我们聊起古董高球球具收藏的言谈中,我们也似乎感受到这项新型收藏领域的潜力。
郑进说,严格意义上讲,自己并不能算是一名专业、全面的藏家,因为在他的古董高球藏品中,我们看不到门类区别,派系划分,不成体系,但每一个藏品都有自己的特点、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所以,郑进也常常被圈内称为古董高球收藏的“猎奇”者,而他自己也特别钟情这样一种收藏方式。他说:“我收集的不一定全部是精品,但我喜欢猎奇,以猎奇为主。我不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但我猎奇的东西是大家很难接触到的,我愿意多方涉猎。和传统意义上的收藏者不一样,对我而言,中西之间的差异性是我在收藏时较为关注的”。
在郑进的会所里有一个100年前百万富翁的高尔夫球包,复古的外表很有一种传承年代感的张力,这个球包印有家族的标志,手工全皮,是目前能找到的很罕见的球包。这是几年前他在加拿大一次拍卖会中得来的。还有一个木杆小羊皮球杆,上面印有“made in shanghai”(上海制造)的标识。当时身在国外遇到“上海制造”标志的球杆,郑进顿时心有多了几分自豪感。
郑进说,收藏古董高球和爱好打高尔夫是两个概念,会打高尔夫球的不一定有机会了解丰富的古董高球的内涵。开始收藏,必须了解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旅居海外的十多年,郑进最喜欢的是研读那些与高尔夫有关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他讲述说,其实自从罗马帝国时代,人们就开始享受在户外一边散步一边用力击球的快乐,但当时人们所用的球杆不过是一些弯曲的棍子。如今这些弯曲的棍子已经演变成一套经过精细打磨而成的器具,以用来应付那些不断变化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广阔场地中隐藏的沙坑、水塘以及草丛。最早的一套与现代高尔夫球杆相类似的球杆,被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于1502年买走了。尽管国王的球艺无从知晓,但是用榛木和白腊木做成的球杆非常受欢迎。苏格兰是高尔夫的故乡,15世纪已出现第一支木杆。当时的木杆杆身坚实,杆头沉重,握把缠绕着小羊皮等真皮。早期制作的木杆常常用山毛榉木,也用苹果木、梨木和李树木。这些木头都可以用来创造杆头。后来苏格兰人从北美引进柿树,柿木本质密实,不容易开裂,是制造球杆的良好材质。柿木坚硬而有韧性,木纹美观。木杆制作很费工,要经过干燥工序和细致的选料工序。尽管几百年后的今天,原本意义上的全木杆已很少见,但仍有专精此项手艺的木杆生产存在。
再来看材质,这也是古董高球收藏的需要关注的。郑进介绍,1860年,球杆制造商学会了用美洲核桃木来制作球杆,这样的球杆既结实,又有韧性。到20世纪初,钢取代了核桃木。钢中加入石墨可使钢的韧性增加,钢成为球杆设计中最常采用的原材料。1912年第一批无接缝铁杆在英格兰问世。到了本世纪20年代,类别与模式已很齐全的铁杆在美国行销。尽管如此,直到1929年铁杆的合法性才获得圣安德鲁斯皇家古代高尔夫俱乐部承认。此外,最为典型的老杆命名为“mashie niblick”,它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高尔夫球具,木质杆身,主要用于20世纪前,它最接近今天的7号铁……
收藏高尔夫球具的趣味不仅仅是来源于他们所传承的历史文化沉淀感,更有很多不同的乐趣。郑进透露,你可能不会想到,印着众多球星签名的果岭旗也是高尔夫藏品之一,“老虎伍兹的绯闻事件”而制造的十二个绯闻女友的高尔夫球同样被藏友津津乐道。而收藏的渠道也有很多,自己多年来通过拍卖活动或者去别人家里淘换,或者到一些小的市场上去买,这些渠道都淘到了不少宝贝。
其实,古老的高尔夫球具对收藏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年代越久远就越发的珍贵,它们不像是赛事签名或珍贵照片,古老的球具数量很少,而且售价十分高昂,加上历史的沉淀,本身的意义超出了纪念品,升级成为古董收藏。郑进介绍,一些珍贵的球具目前主要在欧美国家的博物馆中保存,市面上珍藏老球杆大多是手工制品。一套老球杆的身价往往是无法估算的。球星的签名物品可以转让,好的球杆确实可遇不可求,多用于展览以及收藏,市场上一旦出现都会引来无数买家,更是拍出了很多高价。郑进告诫收藏者在收藏时要注意球具本身的国别、产地、工匠等制造人的名字,是否为亲自签字版,公司的品牌、标志、制造材料是否有皇族标志等,这样的藏品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