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调查钱币投资之乱:有人投资数百万
来源: 作者:
投资者们仅存的“收藏票”证据上,客户名称署名“张先生”,盖章与企业注册名不符。 (潘庆照 摄)
看起来,钱币投资公司正陷入一场“跑路潮”,盛藏轩跑了,大唐文化跑了,典臻商贸跑了…………众多以老年人为主的投资者们慌了。
近一两个月来,卢俊玲等七八名老人频繁奔走于工商局和派出所之间,他们所投资的鼎藏文化(全称“济南鼎藏国际文化中心”)并未跑,但眼见着业务员越撤越少,“转移”到了另一全新法人、全新名称的公司里去,他们心里没底了。
但鼎藏文化未跑路的眼前现实和新公司的独立责任关系,让他们追讨投资的维权陷入了困境。记者了解到,这其中的老人投资几千、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元的都有,有老人透支9张信用卡参与,最高的个人投资据称甚至达到300余万元之巨。他们大部分的眼前现状是——不仅高额的收益率难以兑现,想要回本金都已难上加难。
是投资不当还是遭遇骗局?钱币投资到底是怎样回事?7月下旬开始,记者卧底进入被投资者称作鼎藏文化“转移”成立的新公司——济南博奕现代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奕现代”),一探其中端倪。
A 持邀约短信才能进入鼎藏文化
投资者说:它“转移”了
7月24日一早,卢俊玲等7人准备再次就鼎藏文化的钱币投资“骗局”报案。在此之前的一两天,比卢俊玲大10来岁的张英爱老人刚在鼎藏文化位于万达广场B座1612的展厅内晕倒,因此惊动了派出所民警。
目击投资者的转述和现场录音显示,张英爱是在追讨投资款的过程中引发不适,据称是鼎藏文化方面的人喊着“有本事你就从楼上跳下去,跳下去我也不管”。2015年1月至今,张英爱老人先后两次共计投资86万元,尤其是第二次投资的46万元大都是通过透支9张信用卡筹集,但投资到期后协调退款未果。
卢俊玲今年50多岁,是投资者中年龄比较小的,但她也是投资额度比较高的,她先后投资了近150万元,其中部分资金是由其弟弟方面借的。“起初说收益率20%,一年到期,后来收益率甚至承诺到100%”,卢俊玲的投资也大体分为两次,第一次是70万元左右,鼎藏文化兑付了20余万元,此后她又追加了近80万元,现余130余万元投资没有兑现,不仅收益未得,本金也没要回来。
据报案老人们普遍表示,正是鼎藏文化承诺的动辄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吸引了他们,但其实以上承诺均为口头,无任何纸面约定。他们手里唯一的“收藏品全国统一收藏票”(以下简称“收藏票”),客户名称一栏则只写卢女士、张先生等,并非全名。企业盖章则是“济南鼎藏国际文化中心专用章”,而据投资者反映和记者查证,鼎藏文化的企业注册全名应为“济南鼎藏工艺品有限公司”。
除卢俊玲和张英爱之外,报案的其他几名老人的投资额大多在几万至十几万不等,他们大体属于中小体量的投资者,而据称在卢俊玲和张英爱等之上,更大体量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甚至达到300余万元。多位投资者证实,在此前鼎藏文化召开的一次投资者的类似联谊会上,至少有400余名投资者到场,其中大部分为老人,所有人都投了钱。
据了解,他们所投资的是钱币收藏品,包括各种纪念币、外币和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币等。投资者反映和提供的“收藏票”显示,有的投资者甚至“全款已付,货未提”,连自己投资的东西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7月28日,按照投资者所反映的情况,记者曾试图深入鼎藏文化位于万达广场的展厅探访,但一进门口即被前台拦住——没有邀约短信不接待,记者当时看到除前台外展厅内另有3名男性工作人员,他们或坐着、或眼盯着手机,展厅里没有来客。
这正是投资者们所担心的,据他们了解和证实,鼎藏文化原有的不少工作人员现已转到与万达广场高架之隔的银座晶都国际广场1号楼6楼办公,那里新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博奕现代”。“鼎藏文化要‘转移’!成立了新公司谁还认旧公司的烂账?”于是他们更加大了追讨投资的力度,有的投资者甚至每天守在鼎藏文化的展厅,死缠滥打,另外也害怕他们跑了。
上一页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