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钱币宋代钱币目前市值价多少
来源: 作者:
如果说北宋钱是我国钱币铸造及钱文艺术的高峰,那么徽宗钱就是其中的“顶峰”,而徽宗最后一个年号所铸宣和通宝,又是北宋钱之集大成者。无论对钱艺术、精良铸工及版式变化,均可作为此时期的代表。
宣和通宝的版式虽不如皇宋、元丰、崇宁等繁多,但钱文富于变化,不同版式间区别明显,铸造精良,常见白铜钱,这也是吸引众多爱好者的原因。 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又可将风格类似版别归作一类,本文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宣和通宝小平铜钱的版式特点、稀少程度及市场价格等(背陕类铁钱式暂 不讨论),以期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朋友加入宣和钱的收藏、研究当中。
“美制”顾名思义,指制作精美,多种北宋钱均有美制版,宣和小平美制类是包含美制在内几种版别的集合,下面分述:
美制阔缘对钱另外美制阔缘隶书背内郭左上角微决,所见真品几乎都有此特征,应该是来自母钱的“遗传基因”。此版式有安南仿铸者,铸工粗劣,收藏意义不大。
乍看与美制非常接近,降一指“宣”字下方的“一”较美制版更贴近内郭,但若仅靠这一特点并不容易区分。实际上与美制相比,降一版四字都大(之前此版叫“美制大字”,个人感觉更贴切些),背郭较细,另外通字走之的写法也有明显区别。
此版铜钱谱隶书定为二级,篆书三级,从实际存世来看,隶书定级有些偏高,三级似乎更合适,属少见版别,可能与美制版太像了,直到近些年才被发现。目前市场价格1000元左右,白铜极美品对钱网上有过近4000元的成交价格。
据说唐高祖李渊开国四年之后的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汉以后一直流通民间800余年的五铢钱,开铸创世纪的“开元通宝”铜质小平钱,钱文直读(旧有释为旋读“开通元宝”钱者,后考不确,当为直读,终究属于公婆嘴舌,余以为直读合理一点,姑且从之。),钱文书体隶书八分开,史称八分书。流通制钱的钱质为铜质,民间有以铅、铁盗铸者,累禁不止。钱值为平钱,钱径初铸在24—25.5厘米之间,晚唐后铸者大小不等,小的在22—23厘米之间,大的达到26厘米。直到唐哀帝李拀天祐四年朱温灭唐而废,至此“开元通宝”钱行用289年。
然,“开元通宝”钱的钱质除了铜、铁、铅之外,还有金、银者。显然金银的货币属性远远高于铜质,唐代的金质和银质“开元通宝”当不具有货币流通属性。但唐代的金银质“开元通宝”钱到底作何用途,值得一说。
唐代法条证实,唐代的金银钱不是官方的流通货币。唐律规定私铸铜钱者为罪,而铸金银钱者不予追究。通过大量出土实物和史料证实,唐代的金银“开元通宝”钱为宫廷所铸,其主要用途是用于游戏、赏赐、撒帐,以及洗儿。在宫廷的习俗影响下,民间有少量的打制金银钱作为佩饰。
《旧唐书》载唐玄宗李隆基有赏赐金钱的金钱会: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九月“己卯,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楼下撒金钱,许中书门下五品上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以致多年以后,杜甫还在其《曲江对酒》诗中记叙了当年金钱会的盛况:“何时重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有唐代后宫嫔妃游戏中以掷金银钱为戏,就是说的唐代后宫嫔妃在开春的时候聚在一起掷金银钱做游戏的见闻。后来王建所填《宫词》也记叙了这种场面:“宫人早起笑相呼,不识介前扫地夫,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就是说得宫廷金银钱的游戏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