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收藏 >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来源:上海博物馆、新民晚报等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部


9月26日,著名华人收藏家张宗宪先生向上海博物馆捐赠包括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私人收藏,张宗宪先生携家属亲友等出席。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代表馆方向张宗宪颁发捐赠证书,党委书记汤世芬主持捐赠仪式。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张宗宪是收藏明清宫廷掐丝珐琅器的重要私人藏家。此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这批珐琅器,极大地支持和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与展陈,将在上海博物馆得到良好的保护、研究,并进行展览展示。
 
掐丝珐琅以铜为胎底,用铜丝盘出花纹框格,将各色珐琅料填施其中,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序后成器,色泽明艳。这种工艺在十三世纪中叶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在明景泰年间制作技术臻于成熟,因此有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景泰蓝”。

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在古代主要由宫廷制作和组织生产,供皇室享用。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景泰蓝”一词即较早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宫内务府设有造办处,初期置于皇宫内廷养心殿,负责制作供皇家使用及陈设的各色器物,珐琅作是下设作坊之一。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工艺得到空前发展,当时除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外,还有广州、扬州、九江等重要生产基地,制品呈现出不同的地方风格。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清 掐丝珐琅及雕刻珐琅象尊(一对)

张宗宪是当今世界上收藏明清宫廷掐丝珐琅器的重要私人藏家,此次捐赠的46件铜胎掐丝珐琅器中有“三多”——精品多,不乏清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宫廷珐琅器的华贵风格;数量多,制作年代跨度较大,较全面展现了掐丝珐琅的历史与发展过程;器型多,包括陈设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种器类。 
 
其中包括明早期掐丝珐琅觚一件,为仿青铜觚造型,花形饱满,胎体厚重,釉质纯正,具有早期掐丝珐琅器的特色。清乾隆掐丝珐琅蝴蝶纹屏风(一对),此对屏风掐丝均匀流畅,釉质纯净,纹饰秀雅脱俗,为乾隆时期珐琅器的典型作品。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清乾隆 掐丝珐琅蝴蝶纹屏风(一对)

另有一对体量硕大的清乾隆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纹饰与宫廷器物相异,具有地方特色,为扬州制品。这对熏炉以象头为足,蓝底上饰以红色莲花和绿色卷曲枝叶,金色镂空处被雕琢成云朵。这对清乾隆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是目前所知存世掐丝珐琅熏炉中最大的一对。颇为珍贵。这次捐赠也是提升了上海博物馆在这项领域的收藏等级。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清乾隆 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一对)

张宗宪(Robert Chang)1927年出生于上海,祖父张楫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经营“聚珍斋”,是当时上海有名的古玩商号。张宗宪先生自50年代在香港创办“永元行”以来,以其传奇经历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在中国及世界古代艺术品收藏界和拍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更助力推动香港成为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张宗宪在永元行坚道仓库 1960 年

张宗宪先生也是诸多内地拍卖行的001号买家。1993年6月20日,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主办了中国大陆第一次的书画拍卖会,张宗宪出现首拍现场,高调以高价买走第1号拍品(丰子恺画作),支持着上海的文博和拍卖事业。

仪式上,96岁的张宗宪精神矍铄,他激动地表示“我和上海博物馆历任馆长、许多专家都是好朋友,我希望他们都不要离开岗位。我愿把重要的收藏捐赠上博,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爱国!这是我第一次向上博捐赠,还有下次!” 

张宗宪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
张宗宪与其捐赠的清乾隆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李茂君 摄)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张宗宪先生一直与上海博物馆保持密切联系,长期关心博物馆的发展,此次慨然捐赠的珐琅器珍品,既是这种深厚情谊的见证,也极大地支持和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与展陈。未来,这批珐琅器将在上海博物馆得到良好的保护、研究,并在展陈中绽放异彩。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