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收藏 > 常培杰:经验贫乏时代的艺术

常培杰:经验贫乏时代的艺术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网络

 

  现代以来,“艺术应该朝向什么,艺术应该表现什么?”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在以前,无论是西方的中世纪,还是中国的封建时期,艺术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比如“宗教”、“上帝”、“自然”,或者哲学里面的“真理”。然而,现代以来,这个状况发生了改变。就此问题,也就是“艺术应该表现什么?”其实有人已经回答了。那个人是法国著名的理论家、诗人和艺术家波德莱尔,他第一次给出了“现代性”的定义。他说,所谓“现代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短暂、转瞬即逝、昙花一现;它的另一个方面是永恒。现代艺术所要表现的就是我们当下即刻不断涌现的经验,如此艺术就走向了开放。它的结构不再具有一种确定的方向,也不具有应该被建构成的确定形式。艺术应该根据个体经验进行建构,也就是说从经验出发,由经验来决定艺术应该成为什么。经验不断更新,艺术也要不断更新,如此也就有了现代艺术中的一系列“求新”的先锋艺术实践。

  先锋艺术随着经验的更新而不断更新,但是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当代艺术到目前为止,有没有超越20世纪20年代的先锋艺术实践开创的艺术范式?我们知道,杜尚的一些艺术作品(最为知名的是《泉》),是“装置艺术”这种艺术范式的源头之一。那么我们再问一个问题,杜尚之后的先锋艺术实践,是不是在重复自身?现代艺术(包括当代)中的很多艺术实践,在总体上是不是一直在重复杜尚的开创的传统、自我重复。但是,艺术本身需要突破,需要把握住我们最新的“经验”,给它以最为恰切的艺术形式。艺术实践的自我重复,无论对艺术家本人而言,还是对于艺术总体而言,都必然带来贫乏化的结果。

  不过,我们也要问:我们的经验本身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厘清了这一问题,也就自然解答了上述问题。其实很多理论家和艺术家都已经说过:在现代世界,我们的经验本身也是贫乏的。如此,艺术应该如何表现这钟贫乏经验,就同样成了的问题。如果艺术和我们的经验同一,那么艺术就必然也是贫乏的。所以,当我们说,艺术要表现我们自身的经验的时候,已经暗含了艺术要面对并超越这种贫乏的要求。换言之,艺术要克服自身的贫乏,应该批判我们的生活经验。因而,艺术无法与生活和解。

  与“艺术与生活”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艺术如何处理自己与政治的关系?”这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话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要问:艺术要不要表现政治,又要如何表现?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对艺术提出了政治诉求,要求艺术关切政治。但是,如果所有的艺术都将自己的目光停留于政治之上,被政治困扰,那么必然带来艺术表现上的贫乏。而且,不能要求所有的艺术家都去关注政治,要求所有艺术都去表现政治,要给艺术家和艺术更多的空间。如果我们要求所有的艺术家都去关心政治,那么就会造成一种新的专制。而且批判性的、表现政治的艺术,往往具有两个不好的倾向:一个是,因为要表现相对明确的政治观念而造成艺术形式上的糟糕、蹩脚;另一个是,因为艺术形式太精妙,而使得它意图传达的政治观念发生扭曲。就算艺术要表现政治,我们也必须反思:艺术要如何表现政治。艺术要以恰当的方式介入政治和日常生活,过于直接的政治关切,只会败坏艺术自身。恰切的艺术形式的力量,远大于直白的口号。艺术关切政治和生活的关键,不是道德勇气,而是艺术形式。同样,虽然当代艺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但我们也不能要求所有的艺术家都来反对市场。正是市场给了艺术家自由,因为市场提供了除官方之外的生计之源。我们应该从理论上重新认识艺术与市场、艺术与政治等的关系问题。

  总之,当代艺术是很难以理解的,这一个方面是因为艺术形式本身的难度和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本身的复杂和贫乏。理论家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每一件艺术作品一个确定的意义,而是解释这样一种“不可理解性”。我要讲的东西基本上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2016年10月23日

  作者:常培杰 来源:棱镜Prisma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