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外人道也”将在京拉开帷幕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三少奶奶
「不足为外人道也」,是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艺术家邱志杰,以及声音艺术家张梓倩联合策划,由两位艺术家和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艺术家们携手创作的一次展览。这次展览的灵感来自2016年6月同一组艺术家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同题表演。尤伦斯表演由金杜艺术中心赞助,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首次在西方艺术经典作品环境中的表演,已经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史。
我们将在开幕式上隆重推出另一次由声音艺术家张梓倩指导的大型集体表演,结合声音、视觉,嗅觉和艺术家的行动。以《桃花源记》中“忘路之远近”为题,以中药的气息和寓意为线索。这次表演是同类艺术行为首次出现在北京经济中心地区一座金融大厦的中庭,这已然意味着它将是一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另一次开风气的表演。
邱志杰,艺术家与策展人,福建漳州人,自幼接受传统书法训练和广泛的文史阅读,在家乡追随 郑玉水 先生等学书法篆刻。读美院之前就接触到当代艺术并有志于此。 1988 年开始在浙江美院读版画系,受到激浪派和博伊斯影响。毕业作品《大玻璃》和1990年开始的课外创作《重复书写兰亭序 1000 遍》即被编入“后八九”思潮。1993 年开始,对语言哲学和文化人类学发生兴趣,在福建完成了《调查报告》系列油画后,在西藏、新疆、山西等地进行调查。1993 年底在杭州三台山期间开始使用摄影、录像和装置,主张用语言实验的最新成果来完成社会批判和自我批判。关注观看的视角问题,媒体权力的控制问题,身份概念的虚假性等。这时期的代表作有《公共生活》装置、《纹身》系列摄影、《卫生间》录像等。1994 年开始移居北京,到北大外哲所旁听哲学,学习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同时创作装置、摄影等。 1990 年代中期参与《江苏画刊》的“意义问题讨论”,发表大量文字批评中国艺术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获得写作的名声。1996 年策划录像艺术展,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新媒体艺术的推动者。录像和录像装置方面的代表作有《物》 1997 ,《现在进行时》 1996 。同时, 在杭州时期的摄影工作《纹身》、《虹》、《好》系列作品被认为是观念摄影潮流的代表作品。90年代末,转向对观念艺术中的智力崇拜倾向的批评,1999年开始策划了《后感性》系列展览,鼓吹作品的现场性和综合性,反对过度阐释,并开始走向策展试验。个人创作则两极分化,一方面转向中国式的生命哲学和历史感的,恢复对书法的兴趣,代表作品有《唐诗十首》、《说文解字》系列、《挂历 1998 》摄影系列等;另一方面则对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产生兴趣,在 2001 年前后进行了大量社会采集式的摄影和录像创作,重要作品如《亚洲时间》、《黑板报》系列等。并和后感性小组的其他艺术家一起尝试大型的现场艺术的制作,如2001年的《后感性:狂欢》、《新潮新闻》、《报应》等活动。2002 年,参与“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大型活动的策划,我将其作为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策展实验。个人创作则谋求和日常生活的无缝结合。创作了《长征-左右》等作品。2003年9月后我任教于中国美院综合艺术系,开始用“总体艺术”的概念整合此前新媒体时期、“意义问题讨论”时期和“后感性”等多方面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并用于教育。思想上我则由西方语言哲学和佛教的影响,部分地向儒学转化。“总体艺术”的理念,相信艺术问题的解决必须和人的生活问题的解决同时完成,把艺术理解为自我和文化进化的工具。因此主张用文化研究作为艺术工作的基础,用艺术工作作为完善的人和世界的基础。

展览名称:不足为外人道也
展览时间:2016/10/21~2016/12/0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号环球金融中心东楼2层201-(金杜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金杜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