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艺术资讯 > 鉴定 > 明代经典瓷器—永乐瓷器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代经典瓷器—永乐瓷器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admin

  明代经典瓷器—永乐瓷器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当时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大大推动了制瓷工艺的进步,使其在继承元瓷工艺的基础上,又不断有所创新。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并广泛影响于后世。

  明初,随着手工业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达,对外贸易也日益繁荣。自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足迹远涉地中海、东非一带,既向外推销了精美的瓷器,又带回制瓷所需“苏勃泥青”色料(波斯语音译为“拉吉瓦德”--LAJIWARD,译为如青金蓝色料,产于古波斯雷伊城,今伊朗德黑兰城以南约40公里处),为景德镇烧制独具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造型特征

  永乐瓷器的造型,以优美俊秀、厚薄适度、仪态万方为其突出的特点。形制都很新颖,与宋代迥然不同,比元代和明初洪武有较大的发展和改进。

  此时瓷器品种繁多,仅从釉面特点来看,一改宋元时期的釉色单一而富于色彩。如有些相同的器型却具有不同的釉色,有些不同的器型却具有相同的釉色等等。

  过去,因永乐和宣德青花瓷的器型、釉面、纹饰都很相近。人们往往不加区分,统称之为“宣青”,故有“永宣不分”的说法,随着对永乐、宣德瓷器风格的深入研究,现在已经基本摸清其各自的面貌特征,完全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

  一般说来,永乐时大件器皿较少,圈足矮浅;盘、碗底心略微内凹外凸;大盘砂底细密,足墙外直内坡,偶见火石红斑。同样的器型,永乐的胎体比宣德的要轻薄,修胎工整;琢器腹部的胎体衔接痕迹不明显。较为突出的,是那些受外来影响的器型,如无挡樽、执壶、花浇、僧帽壶、鱼篓樽、八方烛台、折沿盆、大盘等,有的上面还写有阿拉伯文、波斯文或者藏文。这些器物是明初专用为西亚人烧制的外销瓷,大盘与西亚人的饮食起居习俗有关,花浇、执壶等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举行礼拜活动的用器;除此之外,这些器型也收到了元蒙文化的影响。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

  二、图案纹饰特征

  永乐时期,瓷器上的装饰手法日益繁多,不仅有划、刻、印、锥拱即里印外刻,而且还有青花画花、青花加金彩画花、釉上彩绘、雕塑、活环等。有的器裏印花,器外为青花画花,这种装饰,是承袭了元代枢府窑的传统方法。

  元代青花装饰繁缛;永乐时期风格一变,大都疏朗秀丽,笔意自然。由于“苏勃泥青”料呈色不稳定,易于晕散,纹饰中较少画人物,同时,内外加花、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得到广泛使用。元代器上常见的卷草、海水、回纹、点子花、变形莲瓣等边饰纹样,明初仍旧沿用,至宣德时依然可见,成为永乐宣德两朝共有的边饰。

  永乐时缠枝莲叶和元代不同,花大而叶小。蔓叶清秀,运笔流畅,形象生动,常绘织细齿状的叶纹,而有别于宣德同类器上的画法,引人注目。

  永乐时期瓷器上所印暗花,线条圆润,似隐似现,生动自然;清代康熙、雍正时期仿品上的暗花则用白粉状的线条凸出釉面,纹饰浅露。

  明永乐青花园景花卉纹盘

  三、品种分类

  永乐时期釉色品种很多,如分门别类归纳,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及一色釉三大类。一色釉即单色釉,并非都无纹饰。永乐时期的单色釉,一改元代和明初青白单调的色泽,烧制出极负盛名的甜白、影青、翠青、冬青、鲜红、蓝釉、黑釉等各具特色的新品种。

  举例:青花瓷----永乐青花继承前代传统工艺并有所创新,以青花绘画的纹饰多带西亚色彩;线条有粗有细,或粗细兼用,借以表现青花纹饰的浓淡层次;不论着色深浅,青花色泽都极为绚丽鲜艳,清晰明快;线条的纹理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浅淡处结晶斑点较少,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或者呈现金属锡光。这种现象是研磨不细的钴料在窑火中形成的自然晕散,绝不同于清代雍正仿品那样有意重涂点染,着意摹仿,这一特殊现象可以作为我们鉴定年代的有力依据。

  四、胎体特征

  永乐时期注意淘炼瓷土,因此,胎质细腻润滑,胎色洁白,较之后来的宣德瓷器胎薄体轻,器型规整;大器的细纱底,有光滑温润之感。永乐胎体有四种情况,分述如下:

  ①厚胎:细润而坚致,但较之后来的宣德及清代康熙的胎质,则是莹润有余而坚硬不足。厚胎多见于琢器类,圆器类也有,多为墩式大碗。因胎釉结合紧密,故釉面洁白,晶莹如玉。

  ②薄胎:器体玲珑、规整。圆器中以大小盘、碗居多,琢器较少见。如白釉、影青双声小罐等,胎体都很细腻轻薄。

  ③松质浆胎:胎色微黄,若得剖视其足部断面,则可发现胎质有烧结不足的现象。釉面片纹也呈黄色,一般开片纹较小,也有片纹较大的;底部开片较器身为重,甚至有的胎体底足裂有很深的纹路,釉面也随纹路开裂,以指弹之,胎声沙哑。

  ④脱胎:永乐的脱胎器名传于世,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俗称做“卵幕”。其胎体虽薄,器型却很规整,还能在器上印、刻花纹和款识,技艺可谓精湛绝伦。

  釉面:永乐时期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滑、平净为主要特征,绝无后来宣德时普遍存在的那种桔皮纹。而就青花瓷的釉面而论,永乐瓷器釉面的青白程度较元代有所减弱。同时,不可忽略永乐瓷器中也偶有不泛青而显洁白的釉面。

  五、鉴定要点

  1、永乐瓷的器型清秀、圆润、灵巧,含外来色彩,如天球瓶、抱月瓶、鸡心碗等等。

  2、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以白砂底之温润细腻而著称。

  3、永乐器的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

  4、此时的官窑与民窑常用的装饰,有海水、卷草、缠枝莲等,青花纹饰线条细致清晰,风格潇洒,所用金彩呈色足赤,红彩色鲜。

  5、青花器的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有自然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凹凸不平状。

  6、常见器足:高深外撇式圈足、内墙外撇式浅圈足、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等,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

  7、于官窑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识,始于明代永乐,多为四字篆书,笔法折角处浑圆,起落笔处尖细,字体结构紧凑。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