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市场 > 焦点 >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彭菲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嘉宾合影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 研讨会现场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艺术家蔡志松

  11月26日,“天人之际:蔡志松个展”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展览呈现艺术家“故国”、“玫瑰”、“云”、“家园”四个系列,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共32组(件)作品。其中,蔡志松为本次展览创作的最新系列“家园”首次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任学术主持,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任策展人。展览名“天人之际”出自司马迁名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旨探究天道与人事的联系、历史到现实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独家学说。蔡志松的雕塑艺术,正是从对历史的追问出发,最终抵达的是人类生命永恒的痛楚。诗意,在他的作品中不只是云鹤与文人的飘逸洒脱,还同时为这种洒脱带来一种厚重的沉思。

  蔡志松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之后便留校任教。2001年以青年教师的身份参加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作品展,凭借“故国”系列作品一举获得最高奖——泰勒大奖。在巴黎秋季沙龙近百年的历史中,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获此殊荣。如今,“故国”系列仍在延续。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蔡志松新作《我想为你打开这扇窗》

  展览以位于美术馆核心筒的新作《我想为你打开这扇窗》开始。该作品既保留了艺术家“故国”系列原有的元素与精髓,又讲述了一个全新概念,将一种圣洁与震撼的力量带给所有观众。艺术家用光芒与迷雾,构造了一种生命哲学的境遇——人在迷雾之中丧失自我,却又在神圣的光芒之中重新得以呼吸。生命的复杂性隐喻为迷雾与砂石,当人们进入到展厅之中,就是进入到自己生命的诸多场景及其纠结的过程。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展览现场 作品《冬日玫瑰》

  玫瑰

  进入二层空间后,一只大型的《冬日玫瑰》映入观众眼帘。玫瑰主题是蔡志松隐喻爱情的主题。据他介绍,最初的“玫瑰作品”是铅制的:“铅的光泽既绚丽又纯净;既柔软又沉重;既可塑造又易损毁。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却在融化消亡时会释放出毒素。这种材质正如爱情一样。”此次展出的《冬日玫瑰》则用冰冷的钢来表达瑰丽。而在展览的其他空间,另一组铅制的《方玫瑰》同样传达了艺术家对爱情的思考——既诱人又致命,既脆弱却又永恒。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展览现场 “家园”系列

  家园

  经过《冬日玫瑰》后,可以看到艺术家为本次展览创作的新作——“家园”系列之《栖》与《凝》。这些作品主要以鹤、鹿和虎为形象。而在中国文化中,它们寓意吉祥和灵性。当作为雕塑的鹤、鹿和虎的精神性,与作为动物的通灵性结合起来的时候,“家园”系列雕塑的语义张力就彰显出来了——这种张力不是来自正常与反常之间的冲突,而是来自正常与超常之间的不同。在特定的张力中,也体现了艺术家对美好家园的思考和追求。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展览现场 “家园”系列

  据悉,为了完成“家园”系列,蔡志松在工作室外养了一对梅花鹿,并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察丹顶鹤。“我并不想让这些鹤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在底座上‘站立’的雕塑,我希望它们‘飞起来’,和展示空间形成关系。”蔡志松说。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展览现场 “家园”系列 作品《吼》

  临近展览尾声的“家园”作品《吼》,则以一个装有感应装置的巨大虎头,再次呼应和营造了展览所呈现张力。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展览现场 “云”系列

  云

  作为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云”系列在本次展览中也有全新呈现。作品结合白色砂石、纱幔等不同媒材,营造出一种令人深思的意境。借助“云”的形象,探讨可见与不可见、永恒与瞬间等等的关系。在这洁白无瑕的云朵中,或许会引发我们对于近来日趋严峻的环境危机的思考。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展览现场 “故国”系列

  故国

  “故国”系列以历史上的人物为题材,以《诗经》为文化脉络,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塑造技法,以具像造型与现代材料语言,传达了艺术家对历史与人性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虽然使用古人的形象,但他们的行为与动作,却传达出一种当代人心灵的焦虑、迷茫与痛苦的内心世界。这些情绪从历史的形象中折射出永恒,也同时传达一种美感。故国二字,将给人们带来的不止是伤逝,也是希望,让人性在历史的纠葛中不断振动着生命之翼。

  “我二十多岁获得‘泰勒大奖’,当时觉得,好像从此以后人生会改变。事实发现,这并没有,我还得一步一步走。于是,逐渐逐渐大家才知道我,逐渐逐渐我才被学术认可,逐渐逐渐进入市场,这个过程,我一直在往前走。我不是像别人想像那样,20多岁就获得国际大奖,之后就怎样怎样了,直到现在,我四十多岁了,还在经历学习的过程。”蔡志松曾告诉雅昌艺术网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展览现场 放映区

  文献和放映

  展览尾声呈现蔡志松的相关文献展和影像放映。观众不仅可以从中深入了解艺术家的艺术经历和创作心路,也能聆听策展人彭锋、学术主持范迪安对于本次展览的深度解读。

  总体而言,本次展览的动线与空间叙事,即是蔡志松探讨人的生命从混沌、清晰直至哲学的过程。它从艺术家对“信仰中的人”的关注开始,结束于对“历史中的人”的探寻与渴望。观众在巨型空间中穿越隐喻为生命的迷雾,并在玫瑰与仙鹤所构造出爱情和家园之中发现生命的喜乐与孤独。在较为躁动的场景之后,鹿的隐喻会为观众提供一种安静,让展厅成为一个十分富有趣味的沉思的空间,并在云的意象中将自己的生命和宇宙联系在一起。而最后则通过古人的形象与人们内心对故国的留恋,从而将展览升华到身体、历史与生命力的哲学主题中。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艺术家蔡志松、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本次展览学术主持范迪安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本次展览策展人彭锋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艺术评论家贾方舟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清华美院副院长张敢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Beate reifenscheid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Art in America 美国艺术》杂志主编Richard Vine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双喜
 
从“故国”到“家园” 蔡志松的“天人之际”
上大美院人文学院院长李晓峰

  今日下午,一场主题为“当代雕塑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的论坛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展。艺术家蔡志松、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范迪安、策展人彭锋、路德维希美术馆馆长Beate reifenscheid、《Art in America 美国艺术》杂志主编Richard Vine、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双喜、艺术评论家贾方舟、清华美院副院长张敢、上大美院人文学院院长李晓峰出席论坛现场,分别发表各自观点。

  据悉,展览持续至明年1月4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网主编信箱:dongshizhong@cydf.com 电话:010-806999906转2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京网文【2013】0344-083号 京ICP备0902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273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15 北京艺宝网络文化有限公司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