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学人档案/李虹霖]

[学人档案/李虹霖]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晓山

      李虹霖是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著名书画鉴定家。自小喜爱书画,又博闻强识。后又拜入徐邦达先生门下,跟随先生学习古代书画鉴定并梳理历代古书画文献资料20余年。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吉林省博物院首任院长、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兼国家典籍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等职。在长期的工作研究中,李虹霖以其深厚的学养、独特的鉴赏能力、严谨踏实的学风、兢兢业业的责任感和富有前瞻性的专业视野,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海关等国家机构鉴定或征集文物达数万件,保护和挽救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李虹霖在策展和学术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曾策划并主持了300余场重大展览和100余场学术研讨会,成绩斐然。

一、师承与求学经历
 
高人指点 潜心治学 慎思笃行
 
      李虹霖自幼受家庭熏陶,嗜古人书画,立志以保存中国艺术精髓,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少时即开始临习法书碑帖及名画范本,并且十分喜爱思考,从不人云亦云,而是自己去寻找答案。家中长辈曾带他去著名鉴定家张伯驹先生处玩耍,先生赞赏其聪慧文敏,将来定有所成。
 
      书画鉴定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它需要博闻强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自髫年起,李虹霖即开始阅读书画史及鉴定类的书籍,其中他最爱研读的是我国文物鉴定界权威专家徐邦达先生的著作。徐邦达先生在文物鉴定和学术研究上造诣极高,他鉴定古画只需看半尺,就能分辨出该作品的真伪、作者、年代,有“徐半尺”之称。李虹霖敬佩万分。几经周折,李虹霖与徐邦达老先生建立了联系,他的好学、对古书画的执著热爱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悟性和才气打动了徐先生,遂为徐先生收入门下。成为徐邦达先生入室弟子后,李虹霖每日跟随先生遍历古代书画作品,并在先生指点下梳理历代古书画文献资料。朝暮课诵,寒暑不辍,逐渐练就过硬眼力。同时,李虹霖通过类比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鉴定思路与方法,为国内外中国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及同行所认同。本世纪初,李虹霖集多年所学及心得成《中国历代书画探考——翰墨遗珍》一书,徐邦达先生为题“翰墨遗珍”四字,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也为此书题字“究书画源流 通古今之变”。
 
      李虹霖还师从欧豪年先生、张立辰先生学习绘画,长期进行山水花鸟画的创作,在继承古代绘画精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逐渐将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底转化为当下的艺术语言,富于时代精神面貌。
 
二、学术和研究经历 
 
学风严谨 视野开阔 富于前瞻性
 
      多年来,李虹霖一直于中国历代书画鉴定、近现代美术史论、主题性美术研究,以及当代美术批评、博物馆研究和展览策划等方面深耕,不断钻研提高业务水平,创新工作方法,成果丰硕。

 [学人档案/李虹霖]

      身为徐邦达先生的弟子,李虹霖深知鉴定的重要性,亦格外珍视师门的招牌。他博闻强识,眼光独到,判断敏锐。虽然在面对作品时,他往往能一眼就识别出真伪,但他不遗余力地搜集资料,逐一比对,详细考证,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和结论。正是由于做了大量的工作,当海量的作品摆在他面前时,他往往能够淘沙取金,也因此成为业界公认的一位拥有着扎实学识、丰富实战经验,且实事求是、恪守敬业的鉴定专家。

 [学人档案/李虹霖]
主编《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李虹霖曾担任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带领文博工作者完成了吉林省三十多万件文物(包括书画、青铜器、瓷器等)的普查、鉴定和定级工作。在吉林省博物院任职期间,还组织编写了《吉林省博物院藏中国古代书画选集》、《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画集》等重要书籍。尤其是张大千画集一书,是国内比较早的对张大千生平及其作品进行梳理研究的书籍,在张大千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调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李虹霖又多年担任国家博物馆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负责书画的鉴定和征集工作,为国家博物馆藏品的鉴定和扩充做了很多工作。此外,李虹霖还长年为荣宝斋、北京市文物局、中国嘉德等各大拍卖公司鉴定,多次阻止了珍贵文物的外流。

 [学人档案/李虹霖]
“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展览现场

      除了鉴定书画,李虹霖也在展览策划等方面十分有建树。在李虹霖看来,博物馆连接着历史又面对当下,一座高质量的博物馆应当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中心,将引领一座城市的未来。博物馆应当与环境、社会、观众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拥有大量藏品对一个博物馆来说非常重要,合理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则更为重要,因为它将会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学人档案/李虹霖]
观众在“《永乐大典》文献展”展览现场的电子屏幕上临摹《永乐大典》原文

      多年来,李虹霖一直致力于通过丰富的展示方式、多元的展示主题、不同面向的文化活动、更加体贴的服务让藏品走出库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百姓的业余时间能够走进博物馆,来这里看展览、听讲座、聊文化。他主持、策划了数百场重大展览及学术研讨会。诸如“方增先先生艺术成就”讨论会、“自强不息”叶浅予速写研究展学术研讨会、国家典籍博物馆宋元善拓展暨“经典与传承”主题研讨会、“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高山仰止——张伯驹潘素艺术文献展”、 “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等等。其中“甲骨文记忆”展,获得第十三届(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获得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学人档案/李虹霖]
主持“自强不息——叶浅予自选速写作品研究展”学术研讨会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任职期间,李虹霖还带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管理部门探索合理利用文物,组织开发了具有国博特色的文创产品两千余种,并出版了我国文博系统的第一本文创书籍。2012年,国家博物馆在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中获“文博创意产业促进奖”;同年,李虹霖带领部门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综合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并有两件创意产品荣获“最佳创意产品奖”。这些文化创意产品不但广受人民大众喜爱,使得民族传文化真正融入当代民众生活,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也备受国际友人青睐,多次作为国礼送给国外领导人。国家博物馆逐渐探索出一条以文创产品为载体的文化“走出去”之路,以自信之态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展示给世界。

 [学人档案/李虹霖]
在2018“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介绍国图的文创产品和事业方向

      李虹霖也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如《《司马光<资治通鉴>稿草卷之流传与递藏探考》、《雄健浑厚 自由创造——唐李白上阳台帖浅析》、《守正创新典范:画坛圣手张大千——兼谈张大千<华山云海图>卷》、《汉碑研读断想》、《陳容<六龍圖>考證》、《谈谈李可染在中国画现代变革中的贡献——兼谈“写生”对当下的意义》、《刘勃舒在中国画变革中的历史贡献》、《穷通造化 绎衍八方——卢禹舜的绘画世界》等。编辑出版有《百家和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美术理论文集》(执行主编)、《中国国家画院文丛》(执行主编)、《从《诗经》到《红楼梦》: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执行主编)、《器用为尚——文房艺术与文人生活特展》(主编)、《且饮墨渖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主编)、《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名家对话展图录》(主编)、《鸣沙遗墨——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敦煌遗书图录》(副主编)、《铭刻撷萃——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金石拓片图录》(副主编)、《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图录》(副主编)等等,不胜枚举。

  [学人档案/李虹霖]
《《司马光<资治通鉴>稿草卷之流传与递藏探考》,发表于《中国书法》2022年08期(总第400期)

      在鉴、藏、论之外,李虹霖还一直坚持执笔临池,偶亦挥刀奏石,访碑传拓,所得颇丰。他在书画鉴定及美术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他勤于钻研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兴趣使然。传统文化的洗礼与滋养,亦使得他的书画创作言之有物而又清雅高洁,无矫揉造作人云亦云之陋习。他的篆隶书,凝练浑厚,气势充沛,雅逸自然。李虹霖在传统书写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在保持篆体古朴之美、遵循古体间架结构的基础上,尽量体现书法作品的时代感,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2001年,李虹霖获社会公选为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5年,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择一事终一生,初心不改砥砺前行。多年来,李虹霖一直本着对文博事业热爱的那颗初心,兢兢业业,履职尽责,默默用专业和敬业诠释着文博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