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李虹霖,编辑:中国书画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书籍是文化和思想的主要承载方式与传承方式。中华文化绵延数千载不曾间断,典籍文献功不可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古籍文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相对“沉睡”的状态。如何让沉睡于故纸堆中的文字重焕生机,使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众,为大众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精神动力,是当下图书馆工作者肩负的重任,也是当下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激活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国家典籍博物馆于2012年7挂牌成立,并于2014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笔者参与了典籍博物馆的整个创建过程,主持策划了典籍博物馆自开放以来的数百个重大展览及相关学术讨论会,如“古韵镌拓 纸墨千秋——国家典籍博物馆宋元善拓暨全国书法临摹展”、“从莎士比亚到福尔摩斯——大英图书馆的珍宝”、“甲骨文记忆”展、“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等,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和良好的社会效应。尤其是甲骨文记忆展和永乐大典文献展,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受到专家的一致赞赏,评为该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与“优胜奖”,还被列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活动等。通过这些展览和相关的活动,刮起了典籍旋风,大众对古籍文献的兴趣与热情逐渐被点燃。

      兹就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为例,与大家分享该展览的策展和办展过程,以期能为同行和其他文博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经验。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展览现场

      古籍属于文物的一种,但它不同于陈列在博物馆中的一般文物。古籍多为平面化的纸质文献,以内容为首要,色彩、造型及装饰相对比较简单,不像器物、书画那般造型多变或色彩斑斓;且古籍中的文字多为文言文或繁体字,观众在参观时难免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古籍展览很容易成为阴森冰冷的陈设,让人不愿靠近,有人甚至将古籍文献喻为“展览之死结”。
要想办好古籍文献展览,让民众愿意看,看得懂,必须要以创新的思维适应时代,在策划与实施上要跳出以往以藏品为中心、重说教的误区,注重换位思考,站在观众的角度来思考,注意将学术内容以讲故事等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同时,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多媒体技术等尽可能地让展览更加立体,构建人与古籍对话、互动的平台,方可能引起观众兴趣,拉近古籍文献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惠及社会公众。
 
一、根据馆藏情况选择主题与展品
 
      《永乐大典》是一部“合古今而集大成”的大型类书,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总字数约3.7亿字。汇集先秦迄明初图书资料七八千种,收录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制度、名物,以至奇闻异见,谀词逸事等内容,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但是,《永乐大典》成书后命运多舛,屡遭兵燹水火和劫掠,流散世界各地。国家图书馆从建馆之初即致力于大典的搜集与保护。百余年来,经社会各界和几代国图人的不懈努力,通过政府调拨、海外送还、藏家捐赠、员工采访等多种途径,国家图书馆现收藏《永乐大典》224册,是海内外最大收藏单位。《永乐大典》历经600余年沧桑,可以说是中华典籍聚散流变的一个缩影。
笔者带领典籍博物馆团队策划“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希望通过展览,揭开这部史上最大类书的神秘面纱,让观众领略大典的风采,了解国宝背后的故事,感知先贤的非凡创造,普及古代典籍知识,从而激发大众传承民族文化、共同守护国家文化宝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挖掘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文化需求的新价值。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展出中的《永乐大典》原件副本实物

二、提取展品的重点、亮点、看点,并以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激发观众兴趣,引起共鸣
 
      本着让展览“活”起来的理念,力求有气节、有温度、有趣味,贴近民众,笔者首先带领策划团队总结提炼出《永乐大典》五大看点。
 
      1、大典“合古今而集大成”,规模远超前代所有类书,为典册渊薮、佚书宝库。诸多佚文秘笈、典章制度赖其得以流传后世,造福学人。规模宏大,内容详赡,包罗万象,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永乐大典》的第一大看点。

      2、大典的编修过程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大典的修纂者受到极大的礼遇及优待,不但有权查阅皇家藏书,而且由光禄寺负责饮食,锦衣卫负责保护人身安全。大典的修纂者既包括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才子解元”解缙,也有普通文人,时称“两脚书橱”的陈济等等。这与当今国家重视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礼遇专家学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和用人机制十分一致。

      3、《永乐大典》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大典的开本宏大,使用洁白柔韧的皮纸。文字部分,各个门类首字用篆、隶或草体,正文则用明代台阁楷体抄写,端正整齐,又不乏洒脱精神。正文为墨色,引用书名、断句和标声符号则用红色。全书“朱墨灿然”,被誉为“写本中的珍品”。书中还穿插有人物故事、博古器物以及宫室建筑、园艺花木、山川地图等各类插图,采用传统白描手法绘制,十分典雅美观,在绘画史、书籍插图史等方面也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4、跌宕起伏的流传及珠还合浦的历程。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收藏,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几代国图人的不懈努力。这其中,鲁迅、袁同礼、郑振铎、赵万里等贡献尤著,其中还有不少鲜为人知而有趣有意义的故事。此外,海外友好国家及机构,如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等归还大典这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务的佳话也是非常重要的亮点。

      5、古为今用的典型。2012年,典籍博物馆特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传承人朱炳仁先生设计博物馆大门。经笔者建议,朱先生最终选取了《永乐大典》“真”字韵“门”字册中的“凌花双龟背”纹样,此设计成为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古为今用的典型范例,这将会成为一个十分有趣的看点。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入门处弧屏将大典各项数据信息可视化  

      确定了看点后,笔者主持遴选了12册不同时期入藏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代表性卷册原件,每一册都有故事,如,大典卷19418收录入了元代《经世大典·站赤》一文,有力地证实了马可·波罗来华的真实性。大典卷3518、3519,该卷册中的“凌花双龟背”纹样是典籍博物馆大门样式的来源。加拿大华裔袁葰女士捐赠的大典卷2272-2274,与国家图书馆原藏“湖”字单册恰好前后相连。除了大典原件外,笔者还遴选了其他珍贵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名家手稿和舆图,各个时期入藏的档案,不同时期出版的《永乐大典》影印本及海外收藏《永乐大典》影印本,以及大典的修复工作过程等作为展示。

      继而,笔者与典籍博物馆策展团队一起,别具匠心地将展览分为:“大典犹看永乐传”、“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阅沧桑惜弗全”、“搜罗颇见费心坚”、“遂使已湮得再显”五个单元。并且将修典的始末、主要人物、贮藏地流变,以及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经几代国图人孜孜求索及海内外各界人士艰苦努力,终于明珠还浦,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历程用一个个鲜活的、平易近人的小故事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吸引观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古籍的世界,聆听文献承载的思想声音。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永乐大典》

 
三、展陈设计在传统的展陈方式上加入高科技手段,多层次立体化地呈现展品和主题;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体验性。
 
      一方面,在展厅的空间布局方面,参考右往左的古代行文方式排布展线,并且采用回字形布局,将展厅空间分为序厅、外展区及内展区。在序厅安置一块长达14米的弧幕。观众进入展厅首先可以通过弧幕上的各项数据信,感受《永乐大典》浩瀚如海的规模。继而,在外展区主要通过展板和一些模拟场景及艺术化的展示装置叙述大典的修纂及流传经过。大典实物安排在内展区。通过灯光指引等进行重点展示。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展厅采用回字形布局,并按照右往左的古代行文方式排布展线

      另一方面,设置多媒体互动游戏、电子触屏、全息投影、大型书籍装置等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游戏和艺术装置。力求使单向灌输式的展览转变为向双向互动式的展览,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典籍不是隔着厚厚的玻璃窗、默默在展柜中的静物,而且还是可以触碰,可以亲近甚至把玩的活生生的存在。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立体缩微还原场景

      第三,特设了专门的休息区,并安排播放大典的相关纪录片,让观众可以一边休息一边通过纪录片了解大典。

      此外,通过互联网及三维虚拟技术,将展馆、陈列品移植到互联网上进行虚拟展示,并且结合有相应的三维互动体验。使展览的受众范围更广,传授手段更多元化,延续时间表更长。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小朋友在展厅现场体验多媒体互动游戏、电子触屏

四、针对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精准推出多样化的配套活动。尤其注重吸引青少年一代的兴趣,让经典进入当代生活。
 
      由于古今变迁,对于一般的观众,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小朋友来说,平时生活中与古籍文献的距离较远。因此,让大小读者能够理解古籍的内容,真切地领略到其中的魅力具有格外的意义。笔者主持策划时特别关注这一点,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设计了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性、参与性的系列互动体验项目。

      《永乐大典》展览特别设计了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如,开展“观文献大成 抄传世经典”活动,邀请观众,尤其是小朋友,一起抄写《永乐大典》中的经典篇章,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大典的成书过程,零距离地感受那些珍贵文献的魅力。又如,开展“门内门外阅古今”活动,发放大典插图页复制品,让观众亲身体验填色创作。此外,还开展了“永乐大典寻宝奇兵”、线上线下“《永乐大典》知识竞赛”有奖竞答、“观永乐大典 赏明代石刻”活动等等。通过交互式体验,带领观众穿越历史,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籍文献展览策划的新思路——以“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
小朋友在抄写《永乐大典》中的篇章及体验填色创作

 
五、关注成本投资入与产出。
 
      一个展览的成功离不开多方支持和众多工作人员的精诚合作。永乐大典展览得到了部领导班子的及时批复与大力支持。正是部领导对文化事业的热情和敢于担当,促成了永乐大典展览的举办。展览的成功也是与国图人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分不开的。整个永乐大典展览的设计、施工都是国图团队自己完成的。因此,展览成本投入十分低,仅一百多万。而展厅面积八百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1千余元,三个月将近二十万人次参观,人均年成本投入不足三元。

     同时,笔者主持设计开发了《永乐大典》为主题的,涵盖复仿品、生活用品、办公用品、邮品、服饰五大类别,融古老与年轻、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近30种文创产品。在为典籍博物馆增加收入的同时,更多地希冀以生动多样的文创产品为媒介,让观众把“典籍”带回家,让经典融入人们的生活,进而激发社会大众探求传统文化内涵的兴趣与渴求,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传播与合理利用。
 
      综上,人是文化的创作者,也是传承者。只有亲近经典,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要想办好古籍展览,让民众愿意看,看得懂,必须要以创新的思维适应时代,在策划与实施上要跳出以往以藏品为中心、重说教的误区,注重换位思考,站在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新一代的角度来思考,提炼出重点、亮点和看点,并且注意将学术内容以讲故事等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同时,适时地改变单一、呆板的展览模式,通过多种方式,借助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等尽可能地让展览更加立体,构建人与古籍对话、互动的平台,让历史文化不再仅仅是书本中静默的文字,而是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的,能够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的活的东西,这样方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此外,办展览不一定要大制作高投入,只要抓住重点,创新思维,较少的花费也能办好展览。
 
      以上即是笔者带领国家典籍博物馆团队策划并成功举办“旷世宏编 文献大成: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文献展”的过程,希望能为同行和其他文博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经验。让我们一同努力,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走进博物馆,让参观博物馆成为当代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年轻人、孩子成长的一种方式。并且通过展览,拉近古籍文献与民众的距离,激发民众对古籍文献及其背后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兴趣,增进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为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