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 德披后世:西泠建社元勋之吴隐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自古西湖便是文人雅士驻足流连的地方,位于西湖边孤山南麓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更是无数海内外的文人墨客向往朝圣之处。曾到访过孤山社址者,想必对西泠四泉之一的“潜泉”景点并不陌生。潜泉左上方端坐的人物造像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
吴隐(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又号遯盫,今作遁盫。斋称纂籀簃、松竹堂。浙江绍兴人。近代篆刻家、文化企业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尝集古今名人楹帖缩刻于石,名古今楹联汇刻,又集所藏印为遯盦集古印存。又有遯盦印话、铁书、古陶存、泉存、砖存、编遯盦金石丛书。
吴隐(1867-1922)
吴隐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他为西泠印社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以不竭的资源。
吴隐前后四次共捐大洋490元,如1905年,他与丁辅之等捐资并在仰贤亭内勾摹镌刻丁敬像;1912年,他又出资建造了石交亭、山川雨露图书室、宝印山房、题襟馆等。其中,题襟馆是由吴隐、哈少甫、胡二梅、王一亭、毛子坚、吴昌硕等海派书画领袖共同筑成。同年,吴隐又在仰贤亭内刻上28座印人画像碑。
吴隐还独资在孤山购置一块地皮,建成遁庵、潜泉和味印亭。他还勉励两子(吴熊与吴珑)及两位侄孙(吴朴堂与吴善庆)加入西泠印社。受其影响,吴熊在遁庵左侧建起一座“阿弥陀经幢”,其从孙独资修建了还朴精庐、鉴亭、观乐楼等建筑。
还朴精庐
吴隐还自办雕版作坊,研制潜泉印泥,在上海成立西泠印社别社,从事图录谱籍的编辑与出版,出售篆刻用具,并开办书店,逐渐形成了一条龙产业。经商所得又投入孤山社址的建设中。如今的孤山社址有如此规模,吴隐功不可没。
吴隐辑 《缶庐印存》
《古今楹联汇刻》是吴隐最值得一提的代表作品,乃是其花费数年时间于1900年镌刻完成。该汇刻将明清名贤296人的楹联,共367副,用照相技术缩小再刻于石,这在当时可谓是一项创举。后由当时文人名士挥毫题签、加跋,帝师翁同龢题写帖首,并题写收录三名贤小传。该书于1906年正式出版,风行于世。
吴隐摹刻《古今楹联汇刻》
吴隐与夫人孙锦共同研制的潜泉印泥,有暑不化、寒不冻及富有质感的特点。起初为自用,偶送人。后来吴隐在上海专门创办一个印泥企业,吴昌硕为之亲写招牌,并选深玫瑰红的色调,又赐“美丽硃砂印泥”之嘉名,印林争相求购。
潜泉印泥
可以说,吴隐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艺术商人,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其在篆刻上的成就。
吴隐于印从浙派入手,曾得吴昌硕亲授以钝刀中锋之法,印风为之一变,笔力健而能得圆腴苍劲之妙。由于他精通金石碑版,兼及陶、玺、封泥、古泉之类,又富收藏,孕育变化,益加浑厚苍劲,古趣盎然。著有《遁盦印存》《周秦古玺》。并于1897年辑自刻印成《吴石潜摹印集存》一册。丁仁《咏西泠印社同人诗》中有吴氏一首:“绝技刀藏埒数公,阿谁双眼辨真龙。风流更有吴公子,钿阁尤传铁笔工。”西泠印社一进门那幅摩崖石刻就出自吴隐之手,可见吴隐功力之深厚。
吴隐辑《遯盦印存》
吴隐在印学以外,还有诸多才艺。以书法论,其行、楷、篆、隶均苍老如其印。在西泠印社的阿弥陀经幢下崖壁上,有“隐间”两字行楷。传世小对联甚多,如隶书“司徒弘道,太史书年”等。又能诗,《西泠印社志稿》卷四收其一联“冶铜刓石拨蜡销金,解得汉人成印处。揉艾研砂封泥署纸,流传谱录任君参。”此联所述治印、制泥、集谱,为吴氏于印学之三大成就,系为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所撰,则又兼印社在内矣。吴隐亦工山水,秀润有新意。
吴隐书“司徒弘道 太史书年” 西泠印社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