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中国书画网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是新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民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步伐,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描绘出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它以崇高的美学特征、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昂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影响,成为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提振精神的重要武器,抒写出守正创新的中国美术新篇章。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王迎春、杨力舟《太行铁壁》中国画 横190厘米 纵178厘米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以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为代表的有组织的军事美术创作活动,成为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其中,胡一川《开镣》、罗工柳《地道战》、王式廓《井冈山会师》、莫朴《南昌起义》、高虹《决战前夕》、艾中信《红军过雪山》、董希文《红军不怕远征难》、靳尚谊《送别》、傅抱石《强渡大渡河》、王盛烈《八女投江》等,版画有古元《刘志丹和赤卫军》、关夫生《红军过草地》、王朝闻《刘胡兰》、潘鹤《艰苦岁月》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等等。这些作品凝聚了那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特征,在军事历史美术创作领域,遵循以现实主义为主导的创作方向,以深厚的生活积淀、高尚的精神引领和朴素的艺术语言,恰当地体现了政治、社会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形象标志和经典佳作。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傅抱石 《强渡大渡河》纸本设色62×109cm 1951年 南京博物院藏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靳尚谊《送别》 1959年

      6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群众性美术活动获得很大发展,全军第二、三届美展隆重举办,展现了军队美术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成绩和贡献。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邓拓在《给美术创作带来新的生命》一文中热情洋溢地写道:“看看我们最可爱的英雄战士的作品吧,谁能不被这些作品表现的巨大生命力所鼓舞,而感到无限惊奇呢?”不少战士画家或小组的作品,如郎卓红(赵聿贤、周永家、冉茂魁三人组合)油画《抢救渔民》等,虽然稚嫩,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生动的军营特色。相对于军事历史画来说,现实题材的军事美术创作在同时期也取得瞩目成就,如张文新《工程列车》、何孔德《祖国来信》,程十发《欢乐的泼水节》、黄胄《巡逻图》等。这些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在艺术思想和语言表现方面反映出时代心声,把新中国军事题材美术推向一个令人感奋的境界。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张文新《工程列车》125×280cm 1957年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张文源《红军过草地》 油画 纵184厘米 横300厘米 1976年至1977年作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中,军队美术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态势与多元共进的格局。军队美术家积极响应时代,从学术性的追求与个性化的表现,核心价值的彰显与人文关怀的自觉等方面,反映出军事美学的特征和精神品格,构建了军旅美术的时代形象,从而形成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中一支始终张扬民族意志的艺术劲旅。如油画有《秋收起义》《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平型关大捷》《红地毯述》《华北军演》《历史的星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空间·作为》《1997·香港防务交接》《清晨的三沙》等,中国画《百团大战》等,这些作品在探索宏大叙事的当代表达方面显现出新气象和新作为。它们在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引领下,广纳博取,将军事美术的审美特质与时代语境相结合,不仅在形式语言上体现出新时代的审美特征,而且在主题开拓和精神发掘方面,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廖宗怡 张树军《1997·香港防务交接》油画 180×180cm  2007年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沈嘉蔚  李如《百团大战》500×300cm  油画 2000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王睿《清晨的三沙》 油画 300 cm×600 cm

      跨入21世纪,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军队美术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在彰显核心价值与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凸显学术性的追求与个性化的表现,构建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形象和美学特征。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杨丽珍、邵亚川《华北军演》油画 240cm×600cm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美术工作者在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在根植军营厚土的同时,自觉融入时代洪流,以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英雄情怀浸润创作。数字信息化时代促进了军队的发展,神舟号上天、蛟龙号下海、辽宁号启航、歼20试飞……这些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让全国人民振奋,也让美术工作者找到新的创作题材。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李罗《出征》 油画  300 cm×530 cm

      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秉承“为兵服务在路上”的宗旨,军队美术工作者深入军营,走边防、下海岛,筑牢生活根基,贴近备战前沿,在继承我军战争年代美术工作鲜明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数字化传播方式,以丰富的造型手段和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诠释、宣传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和目标,涌现出一批深刻再现我军履行新任务、新使命的新风貌,生动描绘新时代士兵新风采的优秀作品。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刘鲁新《深蓝·深蓝》 岩彩画 2019年

      如周长春的《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以三联画的形式,展现了全副武装的空军飞行员在机场上热火朝天进行实战化训练的人物群像场景。整幅作品突出军味、兵味、战味,展现新语境里“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独特风采。从加强培育战斗精神这一角度来展现改革强军崭新风貌,陈林的油画《钢与泥·前进》选择的是战士们训练经过泥潭的一个场景,虽然只是平常战术训练的一个瞬间,却以小见大让观者看到了我军将士献身使命的钢铁意志和决心。张恺桐的国画《使者》表现了中国维和战士为非洲居民送水、取水的场景。整幅作品体现出我国军队走向世界的姿态以及维护和平的使命和担当。此外,王一帆的《智胜空天》、张蕊的《使命行动》、刘鲁新的《深蓝·深蓝》、窦鸿的《东风第一旅》、王树鹏的《军列91538次》、孙振生的《雪地情》、陈继龙的《南海坚兵》、李如的《和平之泉》等作品也都以丰富的造型手段和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诠释、宣传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和目标,深刻再现了我军履行新任务、新使命的新风貌,生动描绘了新时代士兵的新风采,同时,也在材料的应用和风格建构方面,具有大胆的尝试和拓展,体现了军队美术的开放与包容的当代性,从视觉感受与精神感染两个层面赋予军事美术作品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魅力。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王吉松《万家灯火》  1999年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孙震生《雪地情》 油画 2019年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和性质定位。从历史叙事角度来说,描绘宏大的历史事件,以群像、组图等方式记录特殊历史时间节点,占据了创作的主流方式,以震撼人心的绘画方式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历史瞬间的记录,增强官兵的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革命史观,增强军队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当然,细微的生活视角也能撼动人心。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冬戈《生命的呼唤》

     从现实写照的角度来说,作品更多从官兵生活、训练、学习的细节出发,通过对这些平凡瞬间的细致描绘,加以适当的艺术升华,来反映新时代一线部队生活的点滴变化,在内容多样性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力求从细节处体察官兵鲜活的情感,从人本角度关怀官兵的精神文明需要,更多的体现当代军人的革命情怀和奋斗意识,贴近生活、贴近实战,让“兵味儿”跃然纸上。这些细节的描绘要内含当代军人的品格,百折不饶的精神和坚定必胜的信念。
 
     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发挥价值取向的人本性,以情感美来强化军事文化的感召力、宣传力,同时把实战意识、危机意识渗透在作品的表达中,力求坚持主题创作来反应强军实践。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周长春《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油画 2019年

     在强调创作主题的同时,也不乏对绘画语言的探索和追求。传统水墨画、传统油画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审美定式,如何突破现有的笔墨语言,在传统构图、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和当代艺术与设计理念的新平衡,更多的去探索军事美术的现代性。
 
      新时代产生新气象,新气象催生新艺术。有志于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美术工作者,自觉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聚焦和描绘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精神图谱和视觉见证。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犹记先烈英雄 向中国军人致敬
张驰《勇燃》版画2019年

      万水千山 不忘来时路
      波澜壮阔 犹记百年征程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缅怀不朽先烈英雄
      展望未来 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任重道远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