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秋拍 拍卖 收藏 当代艺术

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几大误区要注意,警惕“虚胖”的美术馆

几大误区要注意,警惕“虚胖”的美术馆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傅军

  前几天回浙江老家,听说家乡要建一个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新美术馆,如此“大手笔”的确令人鼓舞。放眼全国,美术馆建设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无论是省一级,还是地市级,普遍是越建越巨大。但在笔者看来,部分新建美术馆存在“虚胖”的状况,折射出人们在认知上的误区,有必要引起社会各方面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

  现象一:无论在省里还是地市,美术馆建设动辄投资数亿元、面积数万平方米,然而,新馆建成的喜悦还未褪去,摆在每一位馆长面前的难题就出现了:拿什么去填充这些宏大的公共空间?此外,长期维持一个如此庞大美术馆的正常运行,也是地方政府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

  问题一:美术馆的硬件与软件存在巨大缺口

  中国的美术馆建设明显有别于西方国家。西方的美术馆绝大部分是先有藏品再建馆,其展示空间主要用于做藏品的固定陈列,只有小部分用于做3个月至6个月不等的临时展览。而中国的很多新建美术馆往往藏品资源有限,有些在建成之初几乎没有什么藏品,因此很少会设立常设展厅,大部分都需要用临时展览去填充。这就意味着,如果美术馆面积越大,展览的数量就要越多。然而,现阶段国内优质的展览资源十分有限,专业从事学术研究和展览策划的人才也很缺乏。因此,新建美术馆的硬件与软件极不相称。

  有必要强调的是,美术馆整体建设中,硬件只是第一步,重头戏是后续大量的软件建设,比如收藏、研究、展览,以及人才培养。否则美术馆就难以正常运作,影响其文化职能的发挥,但这些恰恰是一些地方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

  众所周知,打造一座成功的美术馆,藏品才是立馆之本,没有优质的藏品资源和相应的典藏研究,那么美术馆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外,作为美术馆主业的展览,不仅需要优质的专业的人才,还需要经费来保证实施。如今美术馆专业化的人才基本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美术馆,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引入机制以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机制,才能让美术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现象二:一些貌似现代的美术馆建筑,很多选址在城市新区或者开发区,与当地的城市历史文脉几乎没有什么关系,难以形成个性化的地方特色,有同质化倾向。同时,由于远离了人们的活动半径,除了开幕日,其余时间不得不面临“门前冷落鞍马稀”的窘境。

  问题二:选址对于历史文脉与服务人群的考虑欠妥

  今天,艺术不再是象牙塔里供人朝圣的对象或者生活的点缀,很多时候,它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就是生活本身。从这种意义上说,美术馆应该位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可及之处,方便到达,从而对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持久深入的影响。所以选址好坏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经常展示美术类作品的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于2006年完成新馆建设,除了归功于建筑大师贝聿铭亲自操刀设计之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位于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与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街区乃至整个苏州古城连成一片,且风貌统一,又有现代特色。当年,贝聿铭先生就表示,如果博物馆新址择于苏州新区便了无情趣。另外,其“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理念,让苏州博物馆很快成为城市更新的样板。

几大误区要注意,警惕“虚胖”的美术馆

苏州博物馆以其“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理念著称。

  再比如,迪美博物馆是位于波士顿东北边、只有4万人口的塞勒姆小镇的博物馆,却是当今美国最具活力、最富创意的博物馆之一。它在中国被广泛知晓是因为这座博物馆用7年时间,花费1.3亿元,将一幢拥有200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余荫堂”,从安徽黄村整体搬迁至迪美博物馆。“余荫堂”不仅成为迪美博物馆一处热门景观,更是它最特殊的一件藏品,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综上所述,假如选址前能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名胜古迹、历史街区和名人资源,有效盘活地方文化资源,为一座新建美术馆铺垫一个高起点,将为美术馆的后续发展持续助力。

  此外,国内各地新建美术馆基本都参照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美术馆建设标准》,但多追求标准的上限。其表现之一是将所在地区的总人口作为美术馆的服务人口来确定硬件建设标准。但根据目前国内艺术尚不普及的现状,即便是城市居民,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口从未踏进过美术馆,更不用提广大乡村农民,所以合理估算美术馆的实际服务人口数量,作为建设美术馆的重要参考,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象三:如今很多公共美术馆为了成为地标性建筑,片面追求外形的奇特与视觉冲击力。内部多采用了大空间,为后续的展览策划和布置带来很多难题,也增加了分割、搭建等布展成本。还有的把中厅或走廊设计成像商场那样华丽的大空间,这是对美术馆空间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

  问题三:美术馆设计在前,专家论证在后,决策程序不科学

  美术馆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建筑物。首先,设计之初就要对内外两条动线的规划、不同的空间感受、视觉的整体呈现、不同灯光的配置、标识与导视系统等作出充分的考虑和研究,因为这些将决定和影响今后展览的逻辑性、便捷性、舒适度和可观性。其次,美术馆展示空间的设计必须尺度适当,既要有适合小的架上艺术作品展示的空间,也要有适合大型装置、影像等各种当代艺术展示的多元化空间。如果由于作品大小无法与大空间匹配,展示效果将深受影响。再次,美术馆展示空间除了要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可变性,以适应不同展览的需求外,还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前瞻性,以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追求,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然,美术馆设计的超前性,是建立在对美术事业发展的了解与未来预判之上,对美术没有深度的关注与研究,就无法做出清晰的判断,也就无法做出相应的设计。所以必须借助美术行业专家的意见,为美术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化保驾护航。

  如今很多公共美术馆建设的专家论证会,大多是在选址已经完成、建筑方案基本尘埃落定的情况下召开的。所以,这样的专家论证会就沦为一种摆设、一道程序,有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中国的美术馆历史相对较短,国内对美术馆设计有专门研究的建筑师很少,而一些擅长美术馆设计的国外建筑师又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因此,积极听取美术馆、博物馆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是公共美术馆建设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根本保证。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网主编信箱:dongshizhong@cydf.com 电话:010-806999906转2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号:京网文【2013】0344-083号 京ICP备0902363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273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15 北京艺宝网络文化有限公司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