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彭利铭 编辑-周文昭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杨晓霖 《把酒话桑麻》
 

  杨晓霖生于北京,书画世家,品味作品内涵,感慨颇多。晓霖的艺术修为日趋大成,这无不与“画家画到最后其实就是画修养”的父训有关。二是晓霖不让须眉,能书善画博文,这得益于王乃壮关于“艺术应该多吸收,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要用于读书、临帖、看画、走山访水,悉心观摩”的师训。其三,她深入研究唐卡艺术,雕刻文化,博览群书、“化学”而取众长,正心格物、写生以究“物理”,是故作品灵动有神。第四,她深谙中西方金银铜玉瓷木陶等器物造型艺术,融合国画洋画、山水花鸟人物技法,打下了复合型艺术功底。其作品融汇中西,当属国风主导下的“海西体”,流淌着王乃壮、张仁芝先生之余风,饱含父亲家传之底蕴,尤聚女性之韵致,更彰男性之气度,乃当代书画界难得的全能型才俊。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杨晓霖《春归无觅处》

  写生是画家创作的必经之路,晓霖除了观摹自然山水外,其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她写生的聚焦点,始终定格在国子监与孔庙,多年静寂地跋涉在历史长河中,参悟古典建筑生命之灵魂,苦觅国学文化大美之渊源,刻画名胜古迹,追寻圣人圣迹。如果说习画离不开问道山水的话,那么,晓霖更多阅读的是国学之山、史海慧水。这份非常人的付出,使其艺术水准日益精进。观其临习的传统山水画与国子监写生创作,让我联想起这样一首诗:“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晓霖的画作尊古纳新,追求的是意境。她能在上下、远近、虚实、宾主、动静以及各种物象的全方位审视中,通过西方“具象透析”与国画“意象萃取”的高度契合,注入自己的情感思考,获取审美“真象”,使中国建筑结构有机地溶入传统界画与笔墨线条中,践行着“以理法取正,以神趣为归,重心灵之描写”的中国画宗旨。深入浅出地领悟着传统艺术的精髓,她在摹写物象纤毫毕现的同时,追求神会求似,这一点难能可贵,因为画里注入了她本质的人情味和修养学识所悟出的现代感和时代审美。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这位八零后画坛新俊,还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诸如大成殿的光影、《瑞鹤图》的景深,敬一亭的三维感,除奸柏的骨力,《圣人邻里》的设色、《万世师表》中古衣冠圣贤人物的独特视角,几幅杏坛图的别致构图,尤其是观《风扶枝头》则顿觉景风扑面,赏古建倍感人在画中,辟雍古意浓厚沧桑中萌发着新意,等等,皆为独到之处。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杨晓霖《千古流芳》
 

  大自然中有无穷无尽的美,这种自然美,没有远与近、亲与疏……,有的是上苍造物的自然景象,有的是祖辈建筑的人文景观。而国子监当属后类,这个从远古走来的文物,筋骨内隐含着文化,血液里激荡着文明,性灵中孕育着文艺细胞,每个毛孔中都散发着文学味道,无论红日升起,无论夕阳夕照,无论皓月当空,都充溢着人文之奇,造化之美,凝重之妙,流动之韵。不知多少名士儒学,陶醉于这“第二自然”流连忘返。穿越时光隧道,扫尽历史风尘,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楼一阁、一廊一亭、一松一柏、一竹一槐、一草一木、一鸟一鱼,仿佛都在向时代诠释着人文的本质和历史的变迁,诠释着知识在生命中的伟大意义。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杨晓霖《秋声》

  临摹也好,写生也好,创作也好,晓霖的艺根已经扎下,正在萌芽迸发,品味经典更是有所收获,这收获的确来之不易。而以我拙见,走好未来的路,最重要的当牢记两个字——坚持,这是做人行路总结出来的经验。人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人们各自有不同的选择,但选择后一定要坚持,如总在选择而不去坚持,就不会有正果,遇到挫折而放弃,就不会成功,见困难而退却,就不会进步,逢诱惑便改路,则不会有收获。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好运、良机才会伴你左右,当积累到达新的高度,自然会带来质的飞跃,积累本身就是文化,国子监更是文化积淀的结晶。也只有耐得住一切寂寞,经得住一切诱惑,坚持到最后,你才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我相信,过来人定有此心会。谨以此与晓霖共勉!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杨晓霖《石坊临风志(孔庙东井亭外写生)》
映日荷花别样红-读晓霖书画有感

杨晓霖《杏坛花蔓》

彭利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  中国美协理事

艺术家简介:杨晓霖,女,1987年生于北京,硕士研究生学历。长于艺术评论、绘画、设计,曾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中华文化画报》、《中国艺术时空》、《艺术评论》、《中国美术》等发表艺术评论二十余篇,《书房》、《巍巍正阳》、《瑞鹊图》、《圣地瑞雪图》等书画作品参加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美术展览。设计玉雕作品"花开见佛"获中国轻工部百花奬金奖。现就职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国家三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文博馆员。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