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当空间成为审美,书房成为诗意的栖居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jane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
古都之秋,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文人气息浓厚的大展《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带我们走进现代人想象中的古人的书斋,书斋的生活,完成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
书斋,对于中国的文人而言,是独有的精神空间和心灵归属。他们在这里读书、创作、会友、雅乐……成为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
书斋的大小,因人而异。贫者一张方桌,置放一隅,便是天地。富者独筑一座书楼,专伺藏书及赏阅。“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无论大小,书斋的首字要求,便是“雅”。
雅,在于书斋的陈设、清玩、色彩等等方面。
雅在陈设。
纵观这九间书房的陈设。点、线、面结合,纵横交错,高低相长,流动着内在的空间节奏,如一首高古的曲子回荡在其中。古琴悬置墙面,下面需配一长几,几上置书,或手卷、册页,不一而足。再下,需一坐塌,坐塌需矮,与琴、几相应,方能和谐。
如果上悬一画,下面多放条案。案上多置梅瓶,瓶内插时令的鲜花或果实,花需错落有致,暗香疏影,为书斋增香添色。又置香炉,炉中应置篆香,袅袅蓝烟升起,方是为雅。
雅在清玩。
书斋除了书籍,笔墨纸砚之外,案头清供,成为文人心头的雅好之物。各式炉、瓶、如意、数珠、扇坠、镜、钩、钵、琴、剑、赏石(灵壁石、昆山石、太湖石等)等,更有喜爱盆景菖蒲,或是兰菊等,点缀其间,绿意盎然,为书斋增添活泼生意。
或是在隆冬之际,圈养蝈蝈,鸣于案前几下,葱绿饱满,为枯涩的冬日添趣儿,为友人之间多些话题。
雅在色彩。
书斋采用的色彩,多用冷色调,取颜色参差的层次,避免对比夸张的热闹。原木色、白色较多,突出雅静。悼红轩是例外,因其主人是一位红粉堆里成长的少年,采用了在中国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红色,反倒增添了悼红公子在热闹中尝尽人间百味杂陈的悲剧性。
徜徉于九间书斋中,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九位知识分子的悄然对话。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朱熹、赵孟頫、文征明、董其昌、曹雪芹,每个时代的文坛执牛耳者,他们的书斋,他们在书斋中的生活,他们的斐然文采,经国文章引发我们的对美的沉思,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质疑。
国际都市中,你如何安置一张自己的书桌?如何安置精神的家园,诗意的栖居?
收藏家刘锡荣先生讲‘中国书斋“
“中国书斋”讲座现场
附:
1、归去来馆
【古代文人】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有一张没有琴弦的琴 每逢饮酒聚会的时候 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当代主人】于丹(当代著名文化学者)
“其实书房是有书香滋养灵魂的地方”
“一个人可以藏匿在人群之中但却心如止水”
断想:这些当代的主人,被价值和资本裹挟着,诠释着古代文化精粹。归去来馆,如果主人选择叶嘉莹先生,这位中国“穿裙子的士”,一路讲着五柳先生的诗词,吟唱一曲“归去来辞”,该是何等风雅。
1、天然之美《归去来馆》
2、竹里馆
【古代文人】王维(唐代著名诗人 画家)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一悟寂为乐 此生闲有余
【当代主人】王鹏(当代著名古琴艺术家)
“琴者心也”
“琴声能穿越时空 与古人对话 与宇宙相应”
“弹琴要进入无我的状态 去掉表演的成分 听者就像是偶然从面前经过而已”
2、生活之美《竹里馆》
3、三然书堂
【古代文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仆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 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为君 为臣 为民 为物 为事而作 不为文而作也
乐天既来为主 仰观山 俯听泉 傍睨竹树云石 自辰及酉 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 外适内和 一宿体宁 再宿心恬 三宿后颓然嗒然 不知其然而然
【当代主人】贾廷峰(当代著名艺术策展人)
“用艺术开启智慧,唤醒生命”
“不断发现和创造 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灵魂升级”
“以艺术之名度己度人”
3、质朴之美《三然书堂》
4、雪浪斋
【古代文人】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当代主人】梁建国(当代著名设计师)
“在这里,以书为伴,潜心修行,淡泊度日,给自己一个反观自己的机会”
“我希望这一次的设计呈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探索与尊重,一种属于中国的美学艺术呈现,像一本书一样,可以慢慢读,细细品”
4、艺术之美《雪浪斋》0
5、达观轩
【古代文人】朱熹(南宋理学家)
天地中间 上是天 下是地 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 山川草木 人物禽兽 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而这形而下之器之中 便各自有个道理 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所谓格物 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 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穷天理 明人伦 讲圣言 通事故
读书志在圣贤 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 岂计身家
【当代主人】吕永中(当代著名设计师)
“再往下走 可能我们还要回到源头 回到我们理想的一种态度上去 回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上去 从只关心我们自己回到关心系统上面”
“我们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设计师,我们做的事是一个善的事,那么善的事得有一个善的方式,如果你真正了解生活以后,你就导入了一个真正很有善意的平台,再植入或提出一些你的价值美学,慢慢地它变成了一个由下而上的意义”
“我觉得‘文质彬彬’对当下中国具有最大的意义”
5、哲意之美《达观轩》
6、松雪斋
【古代文人】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
元代著名书画家
炼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事 云在青天水在瓶
善观书者 澄神端虑 净几焚香 勿卷脑 勿折角 勿以爪侵字 勿以唾揭幅 勿以作枕 勿以挟刺 随损随修 随开随掩 得吾书者 并奉赠此
【当代主人】祝勇(当代著名文学家)
“赵孟頫可以被称作“元画家” 不是元代画家 而是一个具有原始推动力的画家 是‘画家中的画家’”
“赵孟頫与他身处的王朝,正如他鞍马图里的圉夫与马,不是谁驾驭谁的关系,而且相互成就,相得益彰”
“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端不该有忧怨,委屈,而只有困顿中的坚持和驰骋中的自由”
6、古意之美 《松雪斋》
7、玉磐山房
【古代文人】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
五十年来麋鹿踪 苦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 万里秋风两鬓蓬
茗杯眠起味 书卷静中缘 零落梅枝瘦 风吹更可怜
【当代主人】李亚鹏(当代传统文化推动者)
“让文化传统从经典古籍中走到人们的身边,回到生活之中,恢复传统文化的活力、空间和精神”
“复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儒雅之美《玉磬山房》
8、画禅室
【古代文人】董其昌(明代著名书画家)
画家以古人为师 已自上乘 进此 当以天地为师
字之巧处 在用笔 尤在用墨 然非多见古人真迹 不足与语此窍也。
醉后磨墨一斗 以三文头鸡毛笔 书此篇 迅疾如追风逐电 略无凝滞 皆是颜尚书 米漫士书法得来 书家当有知者
【当代主人】田家青(当代著名学者)
“我是个极卖力气的木匠 又喜欢音乐 所以这次做个‘木匠的音乐书房’”
“我在干活打造家具的时候,远比乐手们有激情,不论拉锯锯木头还是推刨子,爱哼着经典旋律一块干”
“热爱音乐对成就我的设计家具的事业起了很大的作用,把音乐一些特殊的规律形式灌注到设计中去,使我灵感更多更丰富”
8、禅意之美《画禅室》
9、悼红轩
【古代文人】曹雪芹(清代著名文学家)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当代主人】王子璇(当代禅修者 著名画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我看来就是一部悟道的书,我想画画也一样吧,经年累月,日以继夜 画笔随着心念反覆起落无画而画,我视绘画为修行”
“所有的一切生活,最后都要回到自己的内心”
9、华贵之美《悼红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