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作者-周文昭

 

  日前,李可染先生的一幅《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拍出了1.2亿港元的价格,成为苏富比拍卖公司书画的重头戏,也敲响了2017年秋拍的金锤。

  截止目前,加上这一幅,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在拍场上过亿作品已经出现过六次。苏富比拍出一次,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出四张,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拍出一幅。

  分别如下: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李可染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1978年作,171 x 94厘米,香港苏富比2017春拍,成交价:1.2亿港元。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万山红遍 

  李可染 《万山红遍》,1964年,作 131×84cm,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成交价:RMB 2.9325亿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韶山

  李可染《韶山》,1974年作 141.5×243 cm,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成交价:RMB 1.242亿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长征

  李可染《长征》,1959年作,96×146.5厘米,2010年中国嘉德秋拍,成交价:RMB 1.075亿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井冈山

  李可染《井冈山》,1976年作,181×129 厘米,中国嘉德2015春拍“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成交价:1.265亿元。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万山红遍

  李可染《万山红遍》,1964年作,2015年11月15日中国嘉德秋拍“大观”夜场,以1.84亿成交。

  这些作品均为大尺幅山水,也见证了李可染先生在中国画山水之路上的探索,对待传统与创新,他有坚定的艺术主张:“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一生磨砺,作画六十余载,从未间歇。七十仍然像学童一样的用功,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他有一枚印章:“白发学童”,可见他在艺术上的谦虚。长期以来,他的作品能够在艺术市场上屹立不倒,并拍出过亿的高价,正是其艺术得到人们认可的一个有力证据,同时也说明了他的作品经受的住时代的考验,和时间的积淀过滤。

 如今,这幅创作于1978年的《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避开了他常用的红色题材,采用了富有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的会稽山阴作为描绘对象,更有一番心思。他的艺术在1978年已经迈入成熟阶段,画艺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这幅旷世杰作是怎样的?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6幅亿元作品,李可染作品成拍场首贵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局部图

  《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这幅作品,高山大川,高山巍峨耸立,苍郁葱茏,大川纵深高跳,飞流直下,气势憾人而磅礴大气。李可染先生的空间布局精妙得当,群山耸立,主峰处于远处,却是位于最高处,近山层层递加,蜿蜒巍峨,若断若续,细看看不出一块石头,渺然深秀。远处云霭升腾,一枚红章恰似一轮红日升起,照亮了整个群山,水口安排自然妥帖,高山流水,逶迤而来,行至山脚,流泉湍湍,有高远、平远、深远的空间穿插的布局,给人丰富的视觉呈现。山是立体的山,水是立体的水。

  整幅作品沉稳庄重,给人以纪念碑似得庄严之感动,但却不觉沉重,为何?因为整幅作品气韵贯通,含蓄而空灵。最亮处与最暗处经过精心的安排,光从水口处照耀而来,光披两面,迎着光的一部分,色彩亮,这亮又分为几个层次,清楚而突出,而暗处也层次分明,每一处色阶钧有分别。细看画中之树,近前的树林,棵棵清晰,有迎向阳光的一面,树叶透着光的绿色较浅,高一些的树亮一些,而矮一些的树则较暗,体现了树的生长的挣让关系,主次分明,条理清楚。这树叶应是用极快的速度按下去,又飞快得提起,将树叶的阔叶形象、空间、光线等透气而又繁茂有力的表现了出来,远处的树笔触模糊,含蓄丰富,给人一种成片成林的悠远之感。他的老师齐白石曾说:“笔笔相生,笔笔相因,”整幅画的气是贯连的,气贯连才有力生动。

  此画中钤有印章“在精微”,正体现了李可染先生的艺术追求,虽然“河山如画”,他要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立碑立传,本是宏大的题材,在他,是处处小心经营,在阔大的题材中体现每一笔的精妙。他曾说“古人说:‘若不经意’,我认为‘若’字旁边应该打几个圈强调一下,或者更明确一点,在下面加上‘经意之极’四个字,成为‘经意之极,若不经意’。这和苏东坡所说:‘始知真放在精微’是同样的意思。”他还有一方印章曰“放在精微”,正是由此而来。

  李可染先生对于中国山水画得创新,除了逆光的运用,更对山水画的笔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至北京后,拜黄宾虹、齐白石为师,学习黄宾虹的积墨,齐白石的线条。他对黄宾虹的画理解得准确,吃得通透。他的水墨画中墨是主要的,一层层积上去,明暗、笔触都表现了出来,据说为了整体的效果,即使有些很好的笔触,他也会积墨上去抹消,做出牺牲。他的着色湿润透气,辅助着墨色,山的形象就更为苍郁葱茏。他的线条笔笔到位,在纸上留得住,线的控制力量到位,并与整体步步相关联。

  据说,李可染先生向齐白石先生学习时,齐白石看了他的线,说“你都用草书画画了,我还在用楷书画。”这样委婉的提醒,让李可染先生悟到自己线的速度画得太快,在纸上出现了浮华的迹象,因而修正了自己的用笔。更因为其书法初学赵体,因方法不当而失于“流滑”,于是,为了修正这种缺陷,他自创了粗壮有力的“酱当体”,粗放醒目,踏实醇厚。

  这幅画的线条已经是笔笔入纸,墨透纸背。深得齐白石、黄宾虹艺术之精髓。李可染先生自称是“齐黄之子”,深得其中三昧。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