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张育英 责编:董世忠

  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笔墨在中国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笔墨是线的艺术,抽象的线条,与中华民族有着特殊的联系。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用线条来表达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据《周易·系辞》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由线条组合的八卦,成为中国人在上古时代,对于世间万物的抽象概括的重要形式,也是象形汉字形成的基础。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王原祁  山水作品

  由于中国的汉字,是一种既可描绘客观事物,又有“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用的文字,中国人向来敬重文字。据胡适在《名教》一文中说,中国人敬重文字,来自“名教”。他举了《周礼》外史下注:“古曰名,今曰字”,认为“名教”便是崇拜写的文字的宗教,古人认为字具有神力和魔力。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也说:中国老百姓“他们也敬惜字纸,然而这是因为倘不敬惜字纸,会遭雷击的迷信的缘故。”可见文字与神灵相通的观念,直到近代还保留在民间老百姓的意识里。

  中国的象形文字,其形象和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对中国各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都起了重要影响。在建筑艺术中,“线”体现在斗拱和飞檐的建筑上;善舞的“长袖”,则是“线”在舞蹈中的表现;戏曲中的“拖腔”,也是“线”的一种表现形式。书法是“线”的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正、草、隶、篆等各种书体,都是书法家以极为优美的线条形式,淋漓挥洒自我情感的产物。在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国画,更离不开“线”的作用,中国画,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都以线条勾勒为主要造型手段。“曹衣出水,吴带当风”,都表现了线的魅力。画论中的“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笔迹者界也”,“无线者非画也”等,都强调线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布歇   阿波罗向牧羊女暴露他的神性

  西方绘画也使用线,但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线,是严格依附于客观形体的线,是在焦点透视中形成的线。由于中国的“线”,是人们表达对事物认识的产物,所以中国画的“线”,就不是一般描绘客观物象的线,它并不完全依附于客观形体,追求形似,而是追求所画物象的“神似”,在“形似之外求其画”。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铁线描”、“竹叶描”、“蚯蚓描”、“减笔描”等众多线描表现方法,这些用线方法,都是为了表现画家对“神”,即对“道”的把握。力,直到15世纪初,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发现了亚麻仁油和核桃油,是比较理想的油画调和剂,这才使油画技术,得以稳定。用这种油调和作画,不但牢固,而且能比较稳定地保持画的颜色,既不退色,又有光泽。这种技法很快在欧洲各国流传开来,成为油画的主要表现手段。

  西方绘画的油画传统,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方面的因素,又有观念方面的因素。从观念来看,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比较突出。首先,基督教强调光的作用,认为光来自上帝,它可以照亮一切,自然界的美,反映了神的光明。《约翰福音》第8章12节写到:“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走的,就不在黑暗里行走。”《启示录》把耶路撒冷看成光的世界,要求信徒到“从天而降的圣城耶路撒冷去”,亲临沐浴荣耀光照,亲自在“城的光里行走”。因此到耶路撒冷朝拜,成为基督教徒的最大愿望。神父也宣扬光的作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伏生授经图   唐 王维 绢本设色 纵25.4厘米横44.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西方绘画,主要是宗教画,表现基督教《圣经》故事,大都绘在教堂墙壁上。由于西方教堂建筑,是纪念性的永久建筑,是追求千百年与时间同在的建筑,因此,教堂的壁画,也必须保持永久性。为了追求这一目的,画家采用油质来调和颜料,以延长绘画的寿命。经过各代画家不间断地努用,认为“彩色玻璃窗子就是基督教的《圣经》,因为它们的亮丽,使得真理之光照进了教堂,它们照亮了一个内在的世界”(圣·维·克多之休语)。关于光的论述,还可以找出很多,因为光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其次是色彩,基督教也十分重视色彩,因为色彩是光的体现。德国神学家大阿尔伯特就说:比如色彩,它本身并不是物质,而是由于光才被人见出,而光的存在又分为三个方面,即光、照、亮,因此,色彩在这种透明中是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的(引自麦克诺编《中世纪哲学文选》)。

  油画追求绚丽的色彩,注意色彩的变化,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表现,一方面为了再现视觉形象的立体美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体现光的作用。有光才有色彩,色彩是光存在的体现。在西方,色彩成为油画描绘物体美的重要手段。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鲁本斯作品

  欧洲早期油画的基本因素,是以素描和色彩的紧密结合,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色彩成为绘画的基本因素。如提香的绘画,已经不用线条造型,而是运用色彩和明暗层次来造型,发展了油画的技巧,对以后欧洲油画影响很大。18世纪,由于物理光学的新成就,促使油画在色彩方面又产生了重大变化,画家不仅注意色彩的明暗深浅(即色度)还非常讲究色相、色性、色调、纯度、饱和度、对比、张力(即强度)等因素,以色彩造型,重色彩变化,创造真实的空间关系,使所创造的形象,更加接近自然的真实。

  中国绘画,不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光色变化,而是以墨色来表现物象的形体。特别是文人画成熟以后,直接用墨色作画,以墨的干湿浓淡,明暗层次为色彩,并利用宣纸的本色,使墨色呈现在白底之上,形成一种黑白相间的颜色。即使用彩色作画,也不表现自然光照中的色彩,而是随画家的主观意念设色,如将绿色的竹子,画成现实不存在的红色竹子。泼墨画、积墨画、破墨画等重墨尚黑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传统。这种水墨画的形成,并非中国古人不懂得用色规律,而是因古代哲学观和宗教观的影响所致。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八大山人绘画作品 花鸟画

  为道教所崇尚的老庄学说,认为“五色令人目盲”,表面上似乎主张取消色彩,但老子的以素朴为本,以玄化为理的思想,却提出了包括色彩运用的辩证法则。“素”与白相通,“玄”与黑相近,在哲学观念上,黑与白具有两极对立,互为转化,相辅相成的意义。黑与白具有的无边际的表现力,是通于虚无的途径。为道教崇尚的《周易》,则以“一阴一阳之谓道”来解释世间万物万事的规律,所谓阴阳,从色彩上说,即是黑与白。以黑白为主色的中国画,包含了一切色彩的变化。正如潘天寿先生所说:“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五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潘天寿美术论文集》)。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华嵒  作品

  关于水墨山水画的尚黑用色,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早有论述,他说:

  夫阴阳蒸发,万象错布,玄化忘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飏,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这是从“道”出发,对中国画尚黑的重要阐述。可见,运用墨色绘画,不是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是“道”的观念对画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中国古代画家,要通过运用黑白色的方式,表现如石涛所说的“悟墨” 的过程。“悟墨”即是“悟道”,也就是感悟生命,以求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并生的“得道”目的。可见,中国画的创作,是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具有很强的精神性。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笔墨线画与彩色油画

吴冠中 作品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真正的艺术能够“和宗教与哲学处在统一境界”,能够表现出“人类的最深刻的兴趣以及心灵的最广泛的真理”。中国书画艺术,正是黑格尔所说的“和宗教与哲学处在统一境界”的真正的艺术。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