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董世忠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

  门,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门通常与家联系在一起,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生命繁衍的概念。《黄帝宅经》中提过:“夫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家族的安与不安,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门是人进出的通道,也是连接家人与外界情感的桥梁。在汉族人看来门上张贴门神画阻挡妖魔鬼怪的进入,是人们心灵寄托、保宅安家、祈福求合最好的一种方式。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

  门神是道教和汉族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汉族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千百年来,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写挥春贴对联和门神,祈福来年。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据《札记·曲礼》记载,祭门神被列为"五祀"之一。《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据《山海经》说:在沧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枝干蜿蜒盘伸三千里,桃枝的东北有一个万鬼出入的鬼门,门有上两个神人,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他们把守鬼门,专门监视那些害人的鬼,一旦发现便用芦苇做的绳索把鬼捆起来,扔到山下喂老虎。于是黄帝向他们敬之以礼,岁时祀奉,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和老虎的像,并挂上芦苇绳,若有凶鬼出现二神即抓之喂虎。后来《山海经》这种以神荼、郁垒、虎苇索、桃木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们承传了下来,如晋干宝《搜神记》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韦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眠,以驱不祥。"这中间,桃亦是人们崇拜久远的植物,人们认为桃多子多福,是长寿的象征,因此能够除灾避邪制鬼驱怪,《典术》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而老虎为百兽之王,能够"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故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这种信仰一直流传至今,除夕之时人们常常在门上贴上画有二神与虎的画,并挂上桃枝或桃人和苇索,以驱鬼辟邪。与过去稍有不同的是,画中神人除了神荼郁垒外,还有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或谓晋代之温峤,或谓东岳大帝属下之温将军)岳(岳飞)二元帅。道教崇奉的青龙白虎,一些地区信奉的赵云、赵公明、孙膑、庞涓等。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

  到了后来,五花八门新增加的门神取代了神荼、郁垒等先秦门神,门神的含意、形式和内容随着历史的延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后期新增的门神主要有“祈福类”、“道界类”、“文官类”、“武将类”及“其他杂类”等等。祈福类如赐福天官,道界类如青龙孟章神君与白虎监兵神君,文官类魏征、包公和文天祥,武将类如秦琼与尉迟恭等等。到元代以后,民间所贴的门神再次演变,上述诸类门神淡慢慢化,新增的秦叔宝、尉迟恭二人作为武门神普及最广。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转型”为门神是源于《西游记》和《隋唐演义》两部小说。《西游记》载: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於是它阴魂不散,天天到皇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二位大将便成了门神一直沿用至今。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

  中国门神在中国民俗发展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涵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它是中国民间百姓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也是全世界中华儿女民族情怀的一种体现。它使我们近距离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民俗艺术之美贯穿着我们的始终。可见门神艺术生命力之顽强,影响之深远。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
门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符号


门神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