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之我见

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之我见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周俊杰 责编:董世忠

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之我见

东晋  王献之

  如果有人问,当代书法创作诸问题中什么是首要问题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书法艺术道路问题应摆在第一位。

  这是一个宏观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性问题。

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之我见

汉简

  当代有头脑的书家,大概都会考虑到,在三千年的书法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创造出了只属于那个时代审美特征的艺术面目,它们既有前人艺术的特点,又明显地区别于前人,故书法长河才源远流长,到了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愿意躺在古人现成的艺术安乐椅上心安理得地做书奴,而像前人一样创造出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风格,从而能与古人那些旷世杰作并驾齐驱,而不使后人视我们这个时代的书家是一群没有艺术思想和艺术追求的侏儒,那么就应该总结书法发展的规律,以进击者的姿态,去寻找我们这个时代应当走的艺术道路,明确了这一问题,其它问题都会随之而解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是大文化,首先是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而关注世界的文化遗产,也就是说,要以古今中外这一具有时空观念的历史和时代入手,寻找并建立起我们这个时代所独有的大书法的观念和框架。如果不以宏观的立场关注书法历史性的发展,那就很难找到我们的明确目标。我们的先哲早就告诫我们:一个时代艺术要达到高峰,首先必须以强有力的思维做基础,否则便建立不起这个时代的艺术大厦。

  我们不妨先回顾历史.

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之我见

甲骨文 

  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书法艺术特征都极为鲜明;三代甲骨、金文的率意而朴厚,秦汉的雄浑与稚拙,魏碑的博大与雄强,晋人的潇散与飘逸,唐代楷书和狂草的谨严与豪放,宋人的重意,明人的尚态,清中晚期的碑学复兴,民国至20世纪80年代的碑帖结合,可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鲜明的艺术追求和独有的艺术特色.这中间贯穿了一个传承关系——即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追求都是建立在前人的传统基础之上,然而又均是在进行着批判性的扬弃。每个时代都是在统观前人所有遗产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时代的审美需要,全息性地、局部地重演着、重组着并选择着一个时代的艺术道路.如汉代,尽管金文曾风行了近千年,但在漫长的隶变过程中,汉人还是选择了以隶书作为其时代的主要书体。魏孝文帝入主中原后,抛开了在此之前的所有书体和书风,而独崇魏碑,其后数百年间北方甚至除了魏体书之外其它书体基本绝迹。到了唐,李世民则毫不顾及三代、秦汉及魏的丰厚遗产,而独独选择了晋人秀润书风作为楷模而顶礼膜拜,甚至使篆隶书退化到颇为糜弱的程度而不顾.他使帖学延续了一千余年,应当说有莫大贡献,但消解了三代以来的其它书体,确也显示了其艺术上的独断专行。清初,帖学已走向末路,于是,有头脑的清中晚期书家便将自己的目光转到三代以来的碑刻上,碑学全面复兴,从而创造出了中国书法史上又一个高峰期。民国以来的书家走了一个从帖到碑又到碑帖结合的三段式,并延续至今,以当代不少人的观点看,到目前为止,前人似乎已将书法的道路走尽,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悲观情绪,一些人提出,我们尽可以在古人任何一家两家之下将字做得更精到一些即可;也有人提出根本不需要创新的观念,您一辈子都写不过王羲之、颜真卿,还谈什么超越他们?有人说,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行了,何必管今后如何发展;有人还提出书法“全盘西化”的主张,想以西方的艺术观念改造中国书法;更有甚者,还有人则干脆抛开古人的丰富遗产,企图“完全重新开始”等等,各种论调不一而足。当然,这些人要么是近视者,根本不具备长远的艺术眼光;要么是虚无主义者,想当然地将当代书法艺术建立在沙滩之上。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当代书法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而与使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出现一个高峰的理想更是不啻千里。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摒弃这些思想,一方面要结合我们的书法实践进程,积极地寻找一条新的历史时期所期待我们的书法全面复兴之路,从历史上所呈现出的书法发展规律看,一个朝代艺术的发展,要有充分的客观条件以及其鲜明的时代审美思想,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之我见

青铜器底部文字

  我们这个时代既不能仅仅停留在帖学上,也不能像清人一样以碑代帖,即使碑帖结合的路子也让民国以来的书家们占尽了风光.随人作计、步人后尘终究不是办法。但当代书家都有着前人不及的优势,其一,20世纪以来,尤其近几十年,我国出土了大量的碑刻、墓志以及民间的简书、残纸、瓦当、石幢、器物、砖志。造像、石刻等,那些虽然并不精美但却显示了天然、自由、稚拙并充满生命力的文字极大地启发并调动了当代书家创作的灵感,这是一个重要的源泉,也是我们远比古代书家更占优势的一面.有人总以一个王羲之或者整个书法史中帖的一面去否定碑学的成就,而面对灿若星汉的民间书法他们更是不屑一顾。岂不知,帖、碑、民间书法均是我国丰富文化遗产中的组成部分。当帖走向末路时,碑学的兴起打开了书坛的新面,而当碑帖结合的路子也让前人走过后,民间书法则如一丝丝春雨,及时地洒向我们这个时代。这是当代书坛之大幸,是上苍为了让我们开启书法创作的新面而赐于我们的一把金钥匙。近十多年的书法实践也证明,不管有人承认与否,民间书法的大量引进书坛,确为当代书法闯开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道路。民间书法整体审美上的率意、充满情趣和生命的张力,与当代审美的追求不谋而合。当代人重情、重趣,肯定自我,重视生命力的勃发与张扬,而这一切均可在民间书法中找到。当然,面对这些粗犷的、未经精心雕凿的古代艺术品,我们不能仅仅在形质上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我们还要以文人书法系统作径,吸取民间书法中所体现出自由的生命力和充满天然的意味。民间书法所显示的童心感和博大的气象,与严谨的、规范的文人书法相结合后,与仅仅在文人书法内部进行糅合这种近亲结婚所创出的新貌相比,显然要比清新、健康得多。当代有艺术头脑、有才华的书家大多感悟到了这一点.也许过若干年后,人们的思想更为开放,再来关注我们这几十年的书法,将会深深地感到远亲培育与近亲繁殖所创作出的作品,无论艺术意蕴或时代话语的强弱都会显现出巨大的差别,艺术规律与生物繁衍的规律是一致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