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理论-首页 > 中国文房的由来

中国文房的由来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董世忠

  “文房”之名起源于南北朝。当时所谓“文房”,是指国家典掌文翰之处。唐宋以后,文房则专指文人书房而言。南唐后主李煜,喜好文学,收藏甚丰,今见其所藏的书画皆押有“建业文房之颖。北宋雍熙三年,翰林学士苏易简以笔墨纸砚“为学所资,不可斯须而阙”,撰《文房四谱》五卷,分笔谱二卷,砚、纸、墨各一卷。各卷分述:叙事、制造、杂说、辞赋诸事,博收约取,内容详赡。故文明从此有“四谱”之名。南宋初,叶梦得撰《避署录话》谓“世言徽州有文房四宝”,故“文房四谱”又称《文房四宝谱》,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宝用。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长期以来,浙江湖州(旧为湖州府治)之湖笔,广东肇庆(隋唐时为端州)之端砚,安徽泾县(旧属宣城郡)之宣纸,歙县(旧为徽州府冶)之徽墨,至今仍负盛名。因此,自古以来人们习惯地抒湖笔、端砚、宣纸、徽墨说成是“四宝”代表。

中国文房的由来

  四宝之外,笔有笔筒,砚有砚匣,纸有纸桶,墨有墨订,至于水丞、水勺、笔架、笔洗、臂阁、书镇、书签、图章、印泥、压尺、裁刀、画杈、绫绢之类,既为文房所用,就与四宝同珍。洗笔滴砚,日以为常,笔砚精良,人生一乐,窗明几净,自有乐趣。因此文四宝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在国外也有极高声誉。

  1、笔得由来

  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故雅号、戏称也多。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里称笔为“管”。曹植则称笔为“寸翰”,其《薤露行》云:“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左思称笔为“柔翰”,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中山人也,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先生友善。”此传问世后,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便成了笔的雅称;而陈玄、陶泓、楮先生则成了墨、砚、纸的别名。白居易称笔为“毫锥”,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陆游则称笔为“毛锥”,其《醉中作》诗云:“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此外,笔尚有“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等诸多雅号。

  现代毛笔的原料主要是兽毛和竹管。在文具工厂里,毛笔的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例如选毛就很麻烦。一只山羊身上的毛可分为19个等级,可以用来制笔的只有5种。工人们要从千千万万根羊毛、兔毛、狼毛(黄鼠狼毛)中一根一根地挑选,然后进行搭配组合。可见生产一支毛笔是多么的不容易。

  毛笔的品种较多。就原料和特点来看,可以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三大类。软毫的原料是山羊和野黄羊的毛,统称羊毫,写起字来柔软圆润。硬毫的原料是狠毫和山兔毛——紫毫,它们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刚劲。兼豪是软硬两种毛按比例搭配。初学写字,大多使用兼毫类毛笔。

  毛笔又有大小之分。最小的叫圭笔,然后是小楷、中楷、大楷……最大的笔有几十斤重,笔杆比碗口还粗,写字的人好像拿大扫帚扫马路似的。那末,品类如此繁杂的毛笔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直沿用至今。传说,我们现在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非常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活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子。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进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

中国文房的由来

  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蒙恬大受启发,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吸足了墨汁,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原来,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变得柔顺起来。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幸”字上加了个“竹”字头,把它叫做“笨”(今日简写作“笔”)。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2、墨得由来

  三千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如《庄子·田子方》所云:“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引唐人文嵩《松滋侯元光传》云:“易元光,燕人也,其先号青松子,颇有才干,封松滋侯。”易水盛产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故名“元光”。墨系用松烟制成,故称其先人为“青松子”。这样,“元光”、“青松子”、“松滋侯”,便成了墨的雅号或戏称。墨色黑而形似圭,故又称“玄圭”,如杨万里《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另外,墨还有“乌金”、“组圭”、“龙宾”、“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等雅号,语出唐冯贽《云个杂记·墨封九锡》:“薛稷又为墨封九锡,拜松烟都护、玄香太守、兼毫州诸郡平章事。”

  墨是由碳素单质(烟、煤)与动物胶相调合,经和剂、蒸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墨具有色泽黑润,历久不退,舐笔不胶,入纸不晕,香味浓郁,书画自如的特点,特别是桐油、脂油、漆烟墨等高级产品,加入麝香、冰片、公丁香、猪胆汁等十几种贵重原料制成,产品尤为称着。

  使用时,墨色能分浓淡层次,刚柔相济,得心应手,因此成为历代艺术家们抒发聪明才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世界美术史上树立了中国画的独特风格。墨还是中国印刷术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之一,我国古代的典籍及拓片等也都靠着它流传于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内容。墨的造型中汇集了中国绘画、书法和雕刻技巧,所以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工艺品。

  追溯墨的起源,可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两类,天然墨始于新石器时代,如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有石砚、研石、水盂和黑红色氧化铁矿石。使用时是用研石压住矿石在砚上兑水研磨,这块黑红色氧化铁矿石,就是天然墨。人工墨,从最早的文献记载看,《尚书·伊训》篇中说:“臣下不匡,其刑墨”。又《尚书·说命上》篇中说:“惟正从绳则正。”

  《礼记·玉藻》篇中说:“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以上墨刑、墨绳、墨龟三种不同的用途,都是以墨为主体,有着不同的用途,说明人工墨的起源,始于甲骨文时期,即商代。对甲骨上书写的红字和黑字,美国人曾在1937年的《工业及工程化学》(分析版)上作了颜料的微量化学分析,结果证明,在甲骨上书写文字的颜料,红色是朱砂,黑色是碳素单质(现在制墨的原料)。经过化验证实朱砂和墨创始于殷代,即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已用于书写甲骨文字。

  3、纸得由来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纪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文房四谱·纸谱》引文嵩《好畤侯传》云:“楮之白,字守玄,华阴人,中常侍蔡伦搜访得之于耒阳,贡于天子,封好畤侯。”楮皮白,可造纸,故称为“楮知白”,亦称“楮先生”,简化为“楮生”。纸还有“云肪”、“云蓝”之称,如米芾《寄薛郎中》诗:“象管钿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胸中多少英雄泪,洒上云蓝纸不知。”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五代造纸业仍继续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的纸。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如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造纸的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中国文房的由来

  灞桥纸:

  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出土了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古纸。出土时,这是一叠纸片,有大有小,最大的有10×10厘米,最小的有3×4厘米,米黄色。经过反复科学检验,发现它主要是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制成的,也就是说,这是“植物纤维纸”。这座古墓最迟不晚于汉武帝时,即前140年至前87年,因此可以断定,在二千多年前,即公元前2世纪,我国已经生产并使用植物纤维纸了。这种灞桥纸,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蔡伦纸:

  蔡伦,汉代造纸术发明家,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市)人。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宫为宦。东汉章和元年(87),任尚方令。元兴元年(105)发明造纸术。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左伯纸: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藤纸: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

  4、砚的由来

  《文房四谱·砚谱》引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云:“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于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砚的雅号。砚还有“石友”、“石泓”之称。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诗:“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苏轼则称砚为“黑白月”,其《龙尾石月砚铭》云:“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砚形似月,分割为磨墨和盛水两部分,前者黑,后者白,故有此称。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文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义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中国文房的由来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