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鉴藏大家梁清标与历代名迹

鉴藏大家梁清标与历代名迹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李虹霖

鉴藏大家梁清标与历代名迹  

        明清易代之际,北方京畿一带出过两位在文化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影响垂今不衰。一位是迄今谈旧京史者犹艳称不已的孙承泽孙退谷,另一位即是河北正定人梁清标梁蕉林。何道州曾有诗云:“近畿文藻数谁家,梁氏雕桥孙退谷。”

  雕桥是正定梁氏的旧宅,为梁清标曾祖父梁梦龙所建。赵南星《味檗斋文集》尝谓:“吾郡梁太宰有雕桥,在郡西十五里,大茂诸山之东,前临湖陀、西韩二水,东为大门,表之曰‘尚书里’,有楼曰‘莲渚仙居’,有堂曰‘寿槐’。”正定梁氏在明清之际,是直隶乃至中国北方最富盛名的世家大族之一,自明中叶起,“一堂荣五代”,“人物蔚起”,“祖孙兄弟四人入吏部,前后相望”,世代书香。所出人物个个官位显赫,享一时之誉,门庭盛极一时。梁清标曾祖父梁梦龙(1527—1602),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人称“梁阁老”,是明代中晚叶朝野上下目为尊长的人物。一代名将、抗倭英雄戚继光,即蒙梁阁老多方庇护,拔擢提携。梁清标父辈伯仲皆任要津,父亲梁维基曾任广东南雄知府,官声极好。梁清标同辈兄弟梁清宽、梁清远,均科甲折桂,同列九卿,在晚明及清初,并称“三梁”,声名不在“昆山三徐”之下。

  一、梁清标之生平及履历

  梁清标(1620—1691)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生于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字玉立,号蕉林,又号棠村、苍岩、苍岩子、蕉林居士,室名秋碧堂。据现在所能看到的资料,清标自幼聪颖,14岁补诸生;22岁“三试皆冠军,秋领乡荐”;明崇祯十六年(1643),23岁时即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次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清标不及避乱,在李自成朝廷中担任过一个多月的闲曹(事后为此曾被定入“从贼案”)。顺治元年(1644),五月,天下初定,清政府以清标原庶吉士资历,授予翰林宏文院编修之职。随后,33岁便升任国史院侍讲学士,34岁又升詹事府詹事,兼内翰林秘书院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35岁调吏部侍郎,旋又奉“特旨拜兵部尚书”。清世祖欲亲征郑成功馀部,选派随征大臣十一人,其中即有梁清标,虽未果行,但可见“简在帝心”,为顺治帝所赏识。之后,清标历筦兵部、礼部、刑部、户部四部尚书。康熙二十七年(1688),擢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官封一品,奉命监修《三朝国史》、《政治典训》、《大清会典》、《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会典》、《统一志》等国家工程类典籍,并充任《明史》总裁官。顺治、康熙两朝皇帝,皆师事梁清标,不时请益,有“师恩之谊”。

  清标一生笃学不倦,风雅好文,领袖词林数十年,“风流宏奖,巍然为钜人长德”。《新世说》里说他“每退食,即帘阁静坐,啸咏自娱”,概可想见其丰神。身后遗有《蕉林诗集》十八卷。所为诗,诗笔清丽,“以和平、雍容、浑浩博通于诸大家,穆如清风”(清人汪懋麟语),“读之能令人低回不已”(邓之诚语)。其诗题材广泛,除酬唱应答之作外,有不少题画诗及田园风物诗,从中可了解清初的文化、文人交往及社会风貌。诗之外,清标还“间为小词”,著有《棠村词》。其词“雅丽浑成,不事雕饰”,笔调委婉曲折,情意缠绵。诗词之外,有《蕉林文稿》、《棠村奏草》行世。

  梁清标一生运途跌宕,三落三起,两次被降任,一次被革职,一年多赋闲京师,晚年又由从一品降至正三品。但他历任四部尚书长达四十馀年,门生故吏遍天下,时人俱尊为“梁相国”,职高位尊。如是煊赫地位,方得以成就他庞大的收藏。清标一生嗜书画,精鉴赏,生平搜罗金石文字、书画鼎彝之属,甲于海内。翁方纲《复初斋诗集》有《蕉林书屋图》诗,句云:“项家蕉窗梁蕉林,图书之富甲古今。蕉窗图画我未见,蕉林有此清且深。作图者谁乔白田,棠村弟子馆阁贤。一时文儒盛簪紱,相过鉴赏追联翩。苍岩印记卷对启,秋碧堂帖工初镌。风清日朗暴秋午,蓬莱玉镜披暄妍。”今天读来,均是前代掌故了。

鉴藏大家梁清标与历代名迹

  二、蕉林书屋与梁清标之收藏

  康熙六年(1667)三月,梁清标担任会试主考,因得罪当朝权贵而被罢官,旋即“翩然归里,手葺蕉林书屋,赋诗饮酒,悠游泉石间,有终焉之志”。梁清标职高位尊,学问渊博,收藏之富甲于天下,且广结天下名士,蕉林书屋于是便成了一时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李寅、肖晨、乔莱、陆新征等画坛巨匠,都曾不时来蕉林书屋盘桓、作画。

  蕉林书屋蓄古今图书数十万卷,翁方纲诗“项家蕉窗梁蕉林,图书之富甲古今”,当是咏实。“项家蕉窗”是明中晚收藏大家项元汴的斋名,项元汴即项墨林,谈书画版本者没有不知道的,二家前后辉映。除了古书,蕉林书屋最重要的收藏是历代法书、名画,所藏自晋唐五代迄宋元明清,多是稀世之珍。在中国历史上,历代书画收藏大家之中,以项子京所藏最为丰富,但若以收藏质量而论,则当首推梁清标。

  为了使同好看到自己的秘藏,梁清标从自己的藏品中选出晋代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张金界奴本),唐代杜牧《张好好诗》、颜真卿《自书告身》和《竹山堂联句》,宋代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归去来辞》、黄庭坚《阴长生诗》、米芾七言诗、蔡襄《自书诗》,元代赵孟頫《洛神赋》、《常清静经》、《黄庭经》等墨迹,请金陵名工尤永福精心摹刻,成《秋碧堂法书》八卷。雕工精良,摹勒纤细,保持了原墨迹的神韵,其中尤以《平复帖》为最。刻石久已散佚,所存部分残石,现藏正定隆兴寺文管所。

  但乾隆时王昶在所著《春融堂集》里说:“梁相国刻《秋碧堂帖》未成而卒,其石覆在廊西,绝无知者。金桧门侍郎督学京畿,过此发而视之,乃属太守洗拓,遂行于世。”则《秋碧堂帖》之刊刻,是清标下世之后的事了。

  除了历代名家法帖,清标收藏的绘画作品,如晋代顾恺之三种版本的《洛神赋图》、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周昉《簪花仕女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后梁荆浩《匡庐图》,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唐《万壑松风图》,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还有明代仇英《赤壁图》、清代王时敏《仿古山水册》等,皆为中国历代绘画名品。

  据迄今研究,梁清标一生约收藏法书107件,其中晋唐名家名迹28件,宋元名家名迹74件,明代4件,清代1件;收藏绘画约510件(册),其中晋代至五代的绘画藏品有63件,宋元藏品349件,明清绘画藏品87件。

  梁清标去世之后,其藏品大量流出,大部分进入清内府,收入乾隆时期编纂的《石渠宝笈》,很多法书还被选刻入《三希堂法帖》。如今经梁清标收藏并钤印的古代书画名品,不仅是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私人藏家等中国书画藏品中的上等藏品,也是研究晋唐、宋元传世书画的主要内容。

  三、梁清标的收藏渠道

  梁清标生活在明末清初江山易帜之际,正是书画藏品更迭易主的时代。明代末年,官家、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被作为“折奉”(把书画当成薪水),分散到官宦手中,迭经明末天崩地解,这些书画又从皇宫和旧臣家中流落出来的,为梁清标的收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家族藏品是梁清标收藏的重要来源之一。梁清标为明代重臣后裔,其叔祖梁志就是“收藏甲富”之人,在古董、书画的收藏方面对他多有教诲,其精心珍藏的部分书画,以及梁氏祖上的其他珍贵遗产也都转入梁清标手中。

  梁清标收藏的第二个主要来源是同僚、下属的藏品,或赠或购。如曾在康熙身边当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他的一部分藏品在去世后即转到梁清标的手中,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阎立本《步辇图》卷就是其中之一种。再如故宫藏品宋代李嵩《货郎图》卷、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卷》,原为孙承泽所藏,后来也次第转到梁氏手里。曹溶的部分藏品,如宋代米芾《多景楼诗册》等,也与梁清标有着递藏关系。

  “南画北渡”的书画作品是梁氏收藏的第三个主要来源。明清之际,鉴藏中心逐步转移到南方,梁清标不失时机地将触角伸到艺术品相对集中的江南,让一些书画商、裱画师等代为搜罗,充作眼目。

  梁清标在北京结识的扬州书画装裱高手张黄美便是当时南北书画界双向笼络的关键人物。张黄美年轻时为扬州通判王廷宾装潢,一些原为王廷宾的藏品,如唐代小李将军李昭道《桃源图》、陈闳《八公图》,后来都成为梁清标的藏品。此外还有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钱选《山居图》卷、李唐《长夏江寺图》等,都前后北渡,归于梁清标。每次张黄美从南方携来书画时,梁清标就认为自己像坐在了“米家船上”(米芾常舟载书画游览江湖,在船上大书一旗“米家书画船”)。从蕉林诗《丰城道中喜广陵张黄美至》,足可窥见其心情,其诗云:“数上滕王阁,迎来剑水边。虚声惊羽檄,远道念风烟。袂接人情外,颜开图画前。何期归客棹,翻似米家船。”

  四、梁清标的书画鉴定

  梁清标是清初书画鉴藏史上的核心人物。无论他在诗中自诩到的“谛观审辨析毫芒”、“博物多识鉴赏精”,还是清初鉴赏家宋荦称赞他的“昭代鉴赏谁第一,棠村已殁推江村(案指高士奇)”,都可见他的鉴赏能力之高和地位之重。

  梁清标曾收藏过的晋唐书画是当今所见绝大部分晋唐藏品的来源。梁氏在鉴定晋唐书画时,经他题签、题跋者很少,沿用前人者居多。从当前流传下的作品来看,经梁清标题签、钤印和考证者最多的是两宋时期的书画,且大都精确得当。

  如梁清标收藏的《历朝宝绘集册》中第九开,有一幅何筌的《草堂客话图》,李佐贤在《书画鉴影》中著录,跋云:“此幅旧题‘何筌《草堂客话》’,系梁蕉林相国笔迹。按筌名画谱无徵,不知此题何所据,然画笔细入毫芒,无微不到而一丝不乱,工雅兼长,洵属宋人真实本领,元以后无此画境矣。”现代书画鉴定家张珩先生经过仔细观察,终于在画左方松树干上发现“辛卯何筌制”五字款,“细小特甚,以绢色沉黯,李氏未见耳”,可见梁清标对此幅画观察之细致。

  梁清标对元人书画的收藏以“元六家”(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主,其馀为辅。此外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他对元代王振鹏等人的画作鉴定相当准确,如今天收藏在北京故宫的王振鹏《伯牙鼓琴图》,即是经过梁清标鉴定过的真迹作品。北京故宫的另一件元代周朗的《杜秋图》,亦为梁氏收藏并鉴定过的元代著名画作。

  梁清标对明清二代的书画收藏相对较少,且选择性很强,主要是收藏“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如现藏台北故宫的《修禊图轴》就是仇英作品中较精的一幅。他还偏爱归隐题材的画作,如现藏台北故宫的唐寅《花溪渔隐图轴》,即为其特别喜爱的佳作之一。梁清标对明清书画的鉴定,迄今发现有失误的甚少,其鉴别能力,为之后的历代大家所公认。

  当然,梁清标的书画鉴藏中也有极少数失误的。如他定为钱选的《青山白云图》,现藏天津市文管所,画是伪作,卷后的元人题跋是真迹,无疑是后来有人故意配上去的,可梁清标并没有区分开来。极为个别的鉴定失误对于书画藏家来说实在难免,经过梁清标鉴定的绝大部分作品还是可信的。

  梁清标在所藏书画上钤押鉴藏印章比较谨慎,从不在画幅上乱盖图章。一般而言,手卷只在卷首或卷尾上下边角处钤盖少数印章,其他则钤盖在前后隔水及跋尾。条幅则盖在不影响画面的边角处。押缝处常加盖“棠村”、“冶溪渔隐”、“苍岩”等小印。常用的印章分姓氏、别号、堂室号、地名、闲章等几类,如“玉立氏”、“蕉林居士”、“蕉林秘玩”、“秋碧堂”、“保和殿大学士之章”、“家在北潭”、“观其大略”等印。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考察梁氏收藏及考辨这些书画的真伪,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