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艺术理论 > 艺术批评 > 我与巴尔蒂斯一次难得的会面

我与巴尔蒂斯一次难得的会面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画家巴尔蒂斯非常不喜欢接受外界的访问,他也很不喜欢与别人谈论自己的作品,一八六八年,当巴尔蒂斯在泰特美术馆(Tate Gallery)举办个人展览的时候,著名的哲学家、评论家罗素用了一段另人印象深刻广为流传的文字来介绍他—— “我目前对巴尔蒂斯的了解就是,他是一位画家,这是他的作品”。

  1966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的一次展览上,看到巴尔蒂斯的作品时,我就开始对他深深地着迷了,虽然在那个时候,我还对他一无所知。后来,听说这位画家住进了“城堡”,且深居简出,这让笼罩在他身边的神秘气氛更加地浓厚了,久而久之,人们对这位艺术家身世的好奇甚至超越了他的作品本身。

  而我此时想要接近对他的心则变得更为迫切了,终于,我决心一定要找个机会去拜访他,尽管与他本人接触可能会让我失望,但我还想去一探究竟,毕竟,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的人格力量和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正是他作品本身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借在洛桑市举办展览的机会,我来到瑞士,并决定一定要找到这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画家,去做一次采访。

  从1977年以后,巴尔蒂斯一直隐居在瑞士一栋古老的木屋别墅中,在这里,他很不愿意去接待陌生人,同时,他陌生来访者的冷漠和不友好也是出了名的。法国文学家艾尔维·吉贝尔(Hervé Guibert)曾在他的书中讽刺过巴尔蒂斯的不尽人情,美国作家尼古拉斯·福克斯·韦伯(Nicholas Fox Weber)在为巴尔蒂斯所写的传记中,也对他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性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

  有了以上的了解,所以,当巴尔蒂斯以一种非常友善、和蔼的语气接打了我的电话,并同意与我见面后,我感到非常的惊讶。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我的名字让他误以为我是他女儿晴美(Harumi)以前老师的妻子。尽管感到困惑,但我还是感到非常兴奋,并期待着与这位大师的会面。但是,这次会面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我们必须用意大利语来交流,这并不是我,也不是他的母语,但因为我刚好懂这门语言,所以也便同意了。

  次日,当我来到他家后,他的日本妻子竹田节子(Setsuko)请我进到客厅,当我一迈进这个房间,我开始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来到了巴尔蒂斯的画中,与此同时,他的许多作品开始映入我的脑海。这里所有的家具,颜色,光线,以及环境都让我感到熟悉。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让我联想起他的作品,即便是节子刚摘的一束装在莫兰迪花瓶里的白牡丹,都仿佛是刚从巴尔蒂斯的静物画中拿出来似的。过了一会儿,当画家穿着他那蓝条纹和服,踏着木屐走过来时,我的紧张感已经消失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认识他很久了。

  巴尔蒂斯不喜欢以采访的形式来对话(对于他而言,所有的记者都是狗仔队),所以,我们选择了一种亲切友好的方式来聊天,当然,我们之间还有一些不言而喻的约定,那就是:绝对不谈他的创作、绝对不能录音,并且也绝对不能记笔记,此外,我还得把我的相机放在一边。有了这些默契之后,我们开始面对面地坐了下来,开始了一次愉快的聊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谈话慢慢地变得投机,我甚至能预测到他下一个要问到的问题,我们是如此的同频,因为我知道他所提到的每一个人,也读过他所提到的每一本书。

  见面快结束时,我告诉他我有两个女儿,也许有机会可以为他做模特,后来,在某一年夏天,他真的邀请她们到他家去做客,并且,其中的一个还真的给他做了模特,而且事实上,也成为了他画面中,最后的一位模特。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