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高源书法作品在京首拍成功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前,在北京五环大酒店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书法家高源的一副有个人风格的四尺行隶作品,落槌28000元成交。此次拍卖为国内有声誉的海天国际拍卖【天津】有限公司举办的“大众收藏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其中书画作品500幅,成交率为百分之九十。高源先生书法作品首次上拍即取得成功。
高源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藏家的青睐,与高源先生的为艺有‘味’、为学有博、为人有品不无关系。
高源先生的书法作品让人看后感到很有‘味’,这个‘味’是韵味,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的。最可说明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多年前曾对高源书法作品的评价:“他无间寒暑地临池,痴迷自不必说,又特重理性把握,不独摹其形,而思其理。他认为,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要用作者的心去表现美。所以应以技法为本,情韵为上。而抒情于心,用情于笔,情之由,情之质,亦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书家当有史学见解,哲学头脑,文学修养,美学思想。他的理解,他的追求,使他能够达到今天的境界:源自传统,不乏新意,潇洒俊逸而含蓄朴茂,文化品位,自在其中。”他的草书狂而不怪,流而不浮,韵律感强;其楷书行意入楷,静中有动,动中守静,正而不板;尤其是他的隶书,篆行楷魏笔法皆有,方圆兼备,开合有度,自出新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使人们感受到方块汉字的外在和内在之美。
高源先生的作品有“品位”,其根源来自他的好学博知。他是“老三届”的初中毕业生,他渴望知识,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不懈地学习、汲取。工、农、兵、学、商、党、政、群各个行业他都经历过,但每干一行,都没忘记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并用各种知识填充自己。三年的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为他打下深厚的书法根基,后又在“字外”狠下功夫。目前他不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这些头衔没有一个是虚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这是他自强不息努力的结果。同时对中华国学,尤其是道学的研究,更使他的作品增加了深厚的内涵。他的论文《浅议老子哲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2006年入选中书协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他常说,搞书法的最后拼的不是技法,而是学问和修养。张海主席前些年曾这样讲到高源:“当别人称赞他的艺术成就时,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业余作者。的确,就其本职工作而言,书法、摄影、赋诗均为业余;然而就其水平而言,即使专业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员,要求三方面均达到他的水平也近乎苛求。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书法作者在这三方面都达到专业水平,这样的要求也不实际。但是从事一门艺术的同时,也应涉猎或粗通其他艺术门类,以免自己作品的单薄,却是必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源先生的成功是一件可资借鉴的事。”

高源先生可以说是个重德修德的艺术家。他常说;“为艺先为人,你的东西再好,人品上不去,是不会走得更远。”他从艺几十年,始终把人品修为放在首位。1997年当他在当地小有名气时,他不忘的是回报社会,举办了一次高源艺术品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山区家乡教育事业。来京后,更是在各种慈善活动中看到他的身影。他曾被《中国环境报》授予“绿色公益大使”;中国慈善基金会、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为他颁发捐赠证书;日前又在环球华商会和青海玉树称多县政府举办的大型公益笔会上,被授予“慈善书画家”称号。近年来,他又为传承中华书法文化苦心探索出一种颠覆传统的习字方法——“快乐数码书法,”让更多人用此简单易记的方法去书写规范的最实用的行草书,使中国书法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别人称其为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可他讲,一个为艺者不能光为自己着想,更应为社会着想,明白自己对社会应该有所担当,这是艺术家的本分,功德之事由后人评说。

的确,高源先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孜孜以求地为艺,实实在在地做人,慷慨无私的回报社会,使他不断的完善和升华着自己的人品和艺品。所以他的作品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无疑是自然而然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