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近现代书画 >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三少奶奶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入清后又自号悔迟,浙江诸暨人。擅画山水、花鸟、人物,尤以人物故事画著称。
        陈洪绶所画的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清晰、流畅,钩勒有力度,整体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称三百年间没有他这样格调的笔墨。陈老莲夸张的人物造型是基于深刻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他的想象力在此显示出极强的说服性。综观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人“化”,晚年则 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鲁迅早在壮年 就着手于陈洪绶作品的搜集,晚年还预备把他的版画介绍出来。这一切,都说明了陈洪绶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伟大画家。明清之际,摹仿陈洪绶的画家多达数千人,其作品和技法远播朝鲜和日本。陈洪绶一生从事版画艺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世。他的作品数量很多,流传下来有《九歌图》、《西厢记》、《鸳鸯冢》、《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五种,都由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刻工雕刻,是明清木刻版画的代表作。陈洪绶的着作,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筮仪象解》等。陈洪绶的版画艺术,对清代画家萧云从、任熊等名家从事版画创作,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按史籍记载,《雅集图》中人物除愚庵和尚外大多生活于明万历年间,曾仕宦明廷。公务之余,雅好读诗说文,挥毫弄墨,在当时颇著声望。其中袁宗道、袁宏道兄弟俩,因 力排王阳明、李东阳学说而倡导唐白乐天、宋苏轼诗体,被世目为公安派。《雅集图》即是描绘当时的社会艺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他们大多为陈洪绶所熟知,因 此全图用较为写实之法,以米仲诏为中心,展现了特定环境中各个人物的典型特征。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都经过精心描绘,在形似基础上,力求突出名士风度,表 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逼真动态。这一形式,与常见陈洪绶夸张画格,躯干伟岸形象殊有不同,显露了陈洪绶精湛深厚的写实功底。可以断定,画家是怀着对这些名士 的崇仰感悟,来绘制画幅的。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局部(一) 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局部(二) 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局部(三) 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此作品描绘万历年间,一辈文士聚会雅集的场景。卷中画一石案,案上置一尊观音雕像,并有水盂、香炉、瓶荷等供奉品。案前一高士趺坐于兽皮地毯上,面对雕像展卷吟读。从图中署名可知,即为米万钟。其右侧是愚庵和尚,愚庵身后是王静虚。陶幼美扶杖伏案,黄辉正襟危坐,陶君奭背身侧首坐于树荫下。米万钟左侧老树丛中,依次坐着 3位高士。陶望龄依树,袁宗道双手垂拱,袁宏道两手支杖。人物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劲,人物各具姿态。衬景则十分典雅,林木苍郁,湖石奇秀。整个画卷采用以工带写的画法,情景交融,有庄重而淡泊的意境。图右上作者自署“僧悔为去病道人作”,接钤“悔迟”、“弗迟”白文联珠印,系作者入清后晚年之作。现藏上海博物馆.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局部大图(一) 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局部大图(二) 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局部大图(三) 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尽显写实实力的《雅集图》赏析
《雅集图》局部大图(四) 陈洪绶  纸本,白描 纵 29.8厘米,横 98.4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

  《雅集图》画中人物用白描勾勒,线条清圆细劲,有李公麟的笔意。他以吸取赵孟頫把书法融化到画法上为基础,熔铸变化,产生出自己独特的运笔方法,从而使他的线条即使是淡毫轻墨,也具有浓重的金石味。同时代的崔子忠,虽也以白描人物著称,并有“南陈北崔”之誉,与陈洪绶相比,则又略逊一筹了。此图的另一特点是,林木苍郁,湖石奇秀,布景优美,力求创造典雅环境。而在技法上,以工带写,远师王蒙,近法蓝瑛,取王蒙之苍润,去蓝瑛之媚俗,融会贯通,达到醇厚拙对的艺术效果。在整个画面中,情景交融,庄重淡泊,起了重要的陪衬、烘托作用。
         陈洪绶能师古,主张博学古人之长。在为林仲青画《溪山清夏图》卷的题识中,他写道:“今人作家,学宋者失之匠,何也?不带唐法也;学元者失之野,何也?不溯宋源也。如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得元之格,则大成矣。”可见,他博览宋、元名迹,是为了探究传统正脉,使画学振兴,师古而不泥古。因此认为只有兼唐、宋、元人之长而尽去其短,才可“横行天下”。这就是他的艺术思想。而《雅集图》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创作实践。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