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拍卖 李虹霖 收藏 秋拍

中国书画网 > 近现代书画 > 公园漫步(巴黎索邦神学院广场)

公园漫步(巴黎索邦神学院广场)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编辑-jane

公园漫步(巴黎索邦神学院广场)
作者:
 朱沅芷
 
作者生卒:
 1906-1963
 
年代:
 一九三六至一九三九年作
 
质地:
 布
 
形式:
 油彩 画布
 
尺寸:
 73×92 cm. 28 3/4×36 1/4 in
 
款识
Yun Gee(右下)

  出版

  1998年,《朱沅芷》,大未来画廊,台北,第36至37页

  2008年,《Experience of Passage——朱沅芷、朱礼银作品选》,华盛顿大学出版社,西雅图,第89页

  2014年,《世界名画家朱沅芷》,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第141页展览

  1998年11月14日至12月1日,「朱沅芷个展」,大未来画廊,台北

  来源

  2001年10月14日,台北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37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凝视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大厦

  有着漂亮花园的房屋

  现在我突然感到

  那些人们寿命长久 无所取求

  毫无疑问

  他们是无産者的先驱

  此刻开始

  我对自然之物与人类表现的综合

  有了更深的理解」

  ——朱沅芷《巴黎》

  明媚光灿

  时代礼赞

  朱沅芷巴黎时期倾情力作:

  《公园漫步(巴黎索邦神学院广场)》

  作爲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批留学海外的油画家,朱沅芷一生行疆广阔,其自十五岁告别故土广州,远赴旧金山,成爲中国艺术史上旅美系统之先驱;二十一岁闯荡巴黎,成爲首位入选权威性独立沙龙的艺术家;二十四岁奔赴纽约,参与了现代主义在北美之发展,成爲第一个在西方当代艺术史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华裔艺术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凭借对艺术坚持自我的执着追寻,开辟出了令人折服的、独树一帜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更以跨地域的传奇经历,凝练出高度成熟且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及思想,堪称二十世纪华人艺坛的传奇。而多个西方重量级美术馆,如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洛杉机艺术博物馆(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等均有收藏其作品,进一步肯定了他在国际艺坛上的非凡成就。

  融合爲一:

  个人风格的至臻完善

  《行旅生涯:朱沅芷与朱礼银之绘画》的作者乔伊思(Joyce Brodsky)在书中这样总结朱沅芷的作品:「大部分他的作品内容都十分入世,象是风俗画、城市街景、人物肖像。他与许多近代跨国的移民艺术家一样,在他最好的绘画里,有一种融合爲一的视界,远超过只是把不同文化混合或综合起来。」

  1924年朱沅芷进入加州美术学校(今旧金山艺术学院),随恩师兼好友欧菲德(Otis Oldfield)学习立体派技法,通过共色主义(Synchromism)风格的训练及熏陶,掌握了通过色彩、形状、光线等要素来主导画面风格的现代主义绘画技巧,建立了独到的色彩表现风格。二〇年代末,首赴巴黎的朱沅芷积极探究、借鉴各种艺术流派,逐渐摸索出和而不同的自我风格。感悟印象派对于顔色光影的侧重已不具影响,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当前流行的观点是,无论色彩如何纯净、明朗,都会随时间褪色、老化。甚至就连对色彩幷置或混合的准科学研究也已被放弃,转而赞成『结构』与『风格』之说。人们寻求的是效果间的关系,而非效果本身。」于是该时期他的创作有了决定性的改变,从早期着重色彩、律动性转变爲以线条、结构和心情意境之营造,进入了他自己所称的巴黎「抒情时期」,侧重将个人情感及文化底蕴渗透至作品之中,色彩和构图都服膺于主题意境之需要,追求画面整体圆融抒情的意境,融入创作者精神气韵、以及对生命价值思考的呈现,多维体现了人与物、心与境相呼应的东方式宇宙观。

  之后朱沅芷在纽约进一步拓展绘画题材,将彼时被工业革命浪潮席卷的纽约都市城貌浓缩至其画笔之下,创作出代表作《工业之轮在纽约》,幷于1936年从纽约再次回到巴黎,展开《公园漫步(巴黎索邦神学院广场)》的创作,通过作品诠释了历经旧金山、巴黎、纽约的跨地域摸索之后,于绘画创作上收获的对色彩、构图、意境、乃至社会现实及生命价值的综合历练及沈淀,展示出迈入艺术创作至臻完善的成熟阶段,所散发更富自信、更爲全面的个人艺术魅力。

  辉煌见证:

  人生巅峰的珍贵之作

  「凝视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大厦

  有着漂亮花园的房屋

  现在我突然感到

  那些人们寿命长久 无所取求

  毫无疑问

  他们是无産者的先驱

  此刻开始

  我对自然之物与人类表现的综合

  有了更深的理解」

  ——朱沅芷《巴黎》

  《公园漫步》创作于1930年代晚期(1936-1939年),爲朱沅芷人生巅峰时期的代表力作,隶属艺术家个人毕生最钟情的公园风景题材,爲近年市场现身的最大尺幅巴黎时期抒情之作,在尽显艺术家毕生绘画特色与技法的同时,尤爲珍贵的藏匿了朱沅芷一生心路历程中仅有一段因被西方世界公平对待、尊重认可的欣慰心境,及对未来乐观向往的期许之情。

  1936年,再次返回巴黎的朱沅芷,迎来了个人生活、艺术创作、事业发展全面丰收的人生鼎盛岁月。此前一年,朱沅芷遇见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海伦,年轻的海伦不仅给朱沅芷带来了活力,更大力支持与鼓励他再次赴法施展艺术抱负,资助他在巴黎展览与生活开支,让他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艺术创作。该阶段他的作品广泛展出,如1937年一年便参加了不少于14次的群展,与彼时西方当代大师如毕卡索(Pablo Picasso)、杜菲(Raoul Dufy)、德朗(Andre Derain)等同台亮相。更先后两次在巴黎历史最悠久的玛戈皇后画廊(La Reine Margot Gallery)举办大型个展,赢得广泛声誉,收获西方主流艺术圈的尊重及认可,给予他莫大的鼓舞与创作热情,作品更显自信舒展的风采。

  《公园漫步》聚焦三〇年代的巴黎街头,人们在晴日之中信步于索邦神学院广场公园的和谐时光。索邦神学院广场爲巴黎大学校园的前身,自二十世纪以来一直爲巴黎重要的文化交流聚集地,是欧洲城市人文发展的重要地标之一。朱沅芷对城市风貌、公园街景等题材有一种特别的迷恋,无论在旧金山、纽约还是巴黎,亦或其风格受「共色主义」、「现代主义」、还是「立体派」及自身东方传统文化底蕴的相互影响改变,他始终以略带写实的技法,结合文学叙述般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纪录城市的风光景致,构成其绘画创作中一支独特的脉络,幷忠实记录了他一生动荡漂泊的生命轨迹。在朱沅芷一生不足200件的油画作品中,描绘公园景致的作品不逾15件,其中大部分来自四〇年代再次定居纽约后创作的「中央公园」系列,现知的早期同题材作品,除《旧金山唐人街》(1927年)外,作于三〇年代的仅有4件,《公园漫步》即爲其中顔色、人物等细节最饱满、丰富的一件,今次得以释出,再现世人眼前,实乃藏家购藏珍品的良机。

  色铸心象:

  明朗心绪与摩登时代

  《公园漫步》在展现朱沅芷一贯丰富变化的色彩特点之外,更相较于其他公园题材作品中用色的浓郁厚重,显得格外清妍舒雅、明亮流畅,揉和出轻松甜美的抒情意境,将彼时朱沅芷在巴黎艺坛如鱼得水的明朗、充盈与美好心境展露无遗。画面中,朱沅芷通过对比色调增加画面的视觉张力:从细节处前景人物衣饰的紫红与灰黑,到中景里红暖色调变化的建筑与湛绿色渐变的草地及树叶,直至大面积色块的蓝天与土黄的大地,各种色彩在自我高饱和绽放的同时又相互制衡,构建出和而不同的风景。艺术家借由平行重复的笔触,在不断转换的顔色律动中塑造了静物的立体形态,更进一步赋予顔色个人主观性的精神指向。如画面右中,头戴宽沿边、身着短款大衣、脚踩高跟鞋迈步前行的女郎身姿潇洒,一派当下最时髦的装扮。不同于前景人物中多色搭配的细致描绘,朱沅芷在此处摒弃了现实写实的用色,主观的选用灰白色覆盖女郎全身,看似随意实则体现了艺术家刻意借用灰白冷色调的视觉效果,配合形象塑造,以主观的现代主义表现方式传递人物时尚摩登的精神韵味,令人激赏不已。

  椭圆形主观构图:

  个人与时代的互动

  在构图上,受塞尚提倡的「将生活经验与感受转化爲绘画写实」之表现形式的啓发,《公园漫步》采用主观的统合、直觉的安排,而非传统的顶点透视或是平衡结构。作品中,朱沅芷使用左斜向上的椭圆图式勾勒索邦神学院花园地形的主体轮廓,主观的赋予原本平稳地势一种下倾式的视觉感受,这种效果也常见于塞尚的静物画中,通过打破既有的结构平衡,给予画面一种向下的真实动势。且自三〇年代初尝试入画起,至四〇年代纽约时期「中央公园」系列中的反复出现,椭圆形构图更在此后发展成爲朱沅芷城市风景绘画中最具识别性的绘画符号之一。受巴黎画派对于结构侧重的影响,朱沅芷于1929年之后的创作中,更趋向于探讨线条与构图结构间的互动关系,将原本构图中的立体几何空间架构转化爲曲线构成。

  《公园漫步》中,画面主体的圆弧形街道横向舒展,与中央竪立侧弯的树干遥相呼应,纵横曲线组成画面之骨架,赋予画面整体一股律动的诗意;沿椭圆地形密布的根根栅栏,与背景楼屋上的扇扇窗户对应列序,细密的直线具体构绘出都市建设的精致和辉煌。此外,朱沅芷更独具匠心的将大量细节暗藏于画面各处,如:前景中妇女与女童的入时装扮、右侧背景中驻停的摩登轿车等,丰富的再现了彼时巴黎优雅时尚的城市人文风貌。艺术家通过对线条、构图的娴熟把握,及于细节处显露的精湛绘画技法,将巴黎现代都市之美凝固于和风旭日的抒情意境之中,把自我黄金年岁的舒畅愉悦之情,与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平年代的巴黎都市风情合二爲一,化爲个人与时代的最美记忆。

  朱沅芷的一生亲炙现代思潮的烈焰洗礼,与其他第一批留法的艺术家如徐悲鸿、常玉等不同,他幷未刻意强调民族意识,而是更积极的融入至西潮各流派的交流之中,幷由于他的移民身份反较西方本土艺术家以更客观的意识形态作爲洞察基准,得以更开放的汲取各流派之精萃,熔铸出远超前于彼时中国啓蒙中的现代主义艺术的深刻探索,及丝毫不逊色于同辈西方艺术家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他用绘画记录了身处文化历史进演中,对于生命与周遭社会的关照,在明媚光灿的画面背后,留下的不仅是他个人生命情态的流露,更宝贵的以融合又独立于西方的视角,爲世人留下了西方城市风貌图景,成爲研究那个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