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收索: 拍卖 李虹霖 秋拍 收藏

中国书画网 > 近现代书画 > 山 水 >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三少奶奶

  傅抱石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但认知面并不覆盖到社会各阶层:给傅抱石带来更大名气,让全社会都认同的份上,则是作于1959年秋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6月,应湖南人民出版社之邀,傅抱石在湖南长沙、韶山一带参观写生,创作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其中有《韶山》手卷,《韶山耸翠》、《慈悦晚钟》、《石壁浪泉》等韶山组画及《毛主席故居》等20余幅。7月上旬,他突然接到江苏省国画院要他速归的电报,大意是:抱石同志,中央来电,请你火速进京。于是他中断了写生创作急忙回家,到家后才知道是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联名点将,要他为人民大会堂绘画。于是,他冒着盛暑,匆匆赶到北京,下榻北京前门的东方饭店,任务是与岭南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作画。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大师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送审稿本)1959年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江山如此多娇 小稿 1959年作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江山如此多娇 1962年作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 江山多娇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落成了十大建筑,最宏伟的是人民大会堂。中央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来京,按建筑布景需要分别作画。原打算请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分别各画一幅山水,时从北门拾级而上的步入宴会厅必经之地的迎面开阔大墙上,因来不及布置大型浮雕,需改用国画替代,故请已经到京的傅先生和关山月先生合作,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合作画幅大画,题目叫《江山如此多娇》,是周恩来总理定的。

  这个挂画的地方,是所有进入大会堂宴会厅贵宾的必经之地,位置极为重要。这是当时作为政治任务布置的工作,无疑是时代赋予画家的一次特别的机遇。

  “这次作画,从探索主题,经营位置……直到挥毫落墨,几乎无时无刻不受到党的关怀和鼓励。”陈毅、郭沫若、吴晗、齐燕铭等人到他们下榻的饭店和他们共同构思:“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应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可包括春夏秋冬,只有这样才能概括祖国的壮美江山,只有这样才能‘娇’得起来,才能体现‘多’的磅礴气势。”“主席写这首词的时候,全国还没有解放,词里有‘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可是,今天情况不同了,‘太阳’已经出来了,‘东方红’了,它的光芒已以普照着祖国大地,画面上一定要画出一轮红日。”

  傅抱石为此作了多幅草图小稿,通过后,两人分工,在表现技法、使用工具、色彩运用等方面,两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傅抱石后来在《北京作画记》一文中如此追述:“我们力求在画面上,把关山月的细致柔和的岭南风格,和我的奔放、深厚为一体,而又各具特色,必须画得笔墨淋漓,气势磅礴,绝不能有一点纤弱无力的表现。”

  画幅要求高五米半,宽九米,计有50平方米,荣宝斋的老师傅甲三十多张清朝乾降年间的“丈二匹”宣纸拼接而成,在画厅里立起一块约3米高、9米宽的大画板,上下设9米长的两根轴,先把纸卷在上轴,从下端开始逐段往上画,纸随着往下卷,作画时是看不到全貌的。傅抱石作画所用的大笔和排笔的竿子,就有1米多长,像扫帚一样,调色用大号搪瓷面盆,一摆就是五六个。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前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关山月先生画几株大松树,傅先生画山岩瀑布、远景雪山和长城等,赶在国庆节之前完成了这幅旷古未闻的巨制。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创作现场

  大画完成后,裱在饭店大礼堂地板上,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站在门口也看不到整体效果。画面上同时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同时出现了东西南北、高山平原的不同地貌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不同自然景观。傅抱石后来较详细地作了描述:“近景是高山苍松,采用青绿山水重彩画法,长城大河和平原则用淡绿,然后慢慢虚过去。远处则云海茫茫,雪山蜿蜒。右上角的太阳,红霞耀目,光辉一片,冲破了灰暗的天空,使人感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幅煌煌巨制庄重典雅,笔墨淋漓,气势磅礴,尺幅之大创下了历史记录,画面右上角的一轮红太阳的直径就将近一米。

  9月27日,从外地回京的毛主席为画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字。这是毛泽东一生惟一为绘画作的题字。题字放大后,由沈左尧和李方白两位先生描到画面上,仅一个“娇”字就将近一米。

  大画装裱上墙后,以恢宏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和昂扬向上的主题风貌,赢得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不同文化层次人士的欣赏、赞美,也立即成为许多报刊竞相报道、登载的内容,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外宾时合影的背景而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介中,从而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家喻户晓,同时也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章。

  这幅作品虽然在构图等许多设想上,不得不听取负责同志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建议,难免有束手束脚之感,因此未能尽显先生的技艺、才能,特别是“抱石皴”技法,但它的尺幅之大、气势之磅礴,却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它产生的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其他画家和作品无法企及的。

  画作完成后,傅抱石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出席了国庆招待会,并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国庆观礼。全国各大报刊杂志相继发表了《江山如此多娇》彩色画页。傅抱石所领导的江苏省国画院被评为先进集体,他本人当选为江苏省1959年度先进工作者,并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江苏省“群英会”,戴上大红花,还当选为全国群英大会代表。《新华日报》发表傅抱石的文章和《江山如此多娇》图,《南京日报》发表他的文章《北京作画记》和《江山如此多娇》画及作画时照片。《北京文艺》《文汇报》、《美术》等,陆续发表了他个人以及和关山月合作的创作体会文章。

  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迎宾厅置有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这里还铺有人民大会堂最大的一块地毯,宽16米,长23米,重3吨多。

  《江山如此多娇》五易其稿 周总理最后审定

  在我的父亲关山月一生的艺术作品中,有一些反映毛泽东诗意的作品,其中最巨大、最雄伟的应该是和傅抱石在1959年用4个月的时间合作完成的《江山如此多娇》。父亲生前曾对我讲过那一段难忘的创作经历。

  1959年4月底,父亲接到通知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画,以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5月初,他和当时任江苏画院院长的傅抱石分别前往北京接受任务,并到人民大会堂作现场考察。画的题材是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表现内容为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画题定为《江山如此多娇》。

  任务是光荣而艰巨的,一定要在4个月内,即国庆前,完成至少7米宽、5.5米高的大画。

  接受任务后,父亲和傅抱石便开始构思画的草图。两个月的时间里,两人每天都在一起研究、交流,并互相提意见、反复修改草图。有一天,陈毅、郭沫若、吴晗和齐燕铭来了解他们创作的进度。当时,他们的草图一稿、二稿、三稿都未能通过,大家陷入了苦思。傅抱石便道出了“题材实在太大,不大好把握”的心里话,陈老总听了笑着说:“绘画也跟作诗一样,首先要立意。”郭老点头表示赞同。陈老总接着又说:“江山如此多娇!首先在画面上必须突出一个‘娇’字,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西南北,又要体现四季变化的春夏秋冬;不仅要表现‘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而且要描绘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要有江南,又要有雪山。只有在这‘多’的气势中,才能体现出‘娇’来。”关于画面上空间要不要出现太阳的问题,郭老认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指的是1936年,而现在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画面上当然应该出现太阳。”大家一致同意郭老的看法,两位画家重新修改草图。

  第四稿草图终于通过了!父亲说,这是集体的创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全面展开作画时,他们把东方饭店二楼的会议厅辟为画室,由荣宝斋特制了一米多长的大笔和排笔,并用五六个大号的脸盆作为调色盆。作画前,郭老曾对两位画家说:“一定要保持各自的风格,但又一定要使画面求得和谐统一。”所以,虽然两人的画风分别属于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两人能够相辅相成并尊重对方的擅长:父亲画前景的松树和远景的长城雪山,而流水瀑布则由傅抱石来画。也正是由于他们这种互尊互让的作风,使画面保留了不同的个人风格,从而达到了最佳艺术效果。

 

  9月中旬,周总理来到人民大会堂现场作最后的审定。总理仔细地从各个角度观察了大画,在赞扬的前提下提出了意见:画幅挂在人民大会堂还是略显小了些,此外太阳也要加倍放大,并要用最好的朱砂上色,才能永葆光辉。两位画家在听取了总理的意见后,立即动手修改,将画幅扩大到宽9米、高6.5米,画中的太阳也加大了一倍。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直到9月下旬,才算基本完成了这幅巨作。接下来便是题词和盖章了。毛主席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6个字,张正宇教授整整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放大描摹在画面上,而画上的印章“江山如此多娇”则由齐燕铭刻成。巨作《江山如此多娇》终于装裱完成,赶在国庆十周年的盛典之前挂在了新落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

  父亲热爱祖国,对艺术执著,并用自己的作品为人民服务。在文章《我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中,他说,生活要有所积累。《江山如此多娇》中,我画的雪山,从解放前画祁连山时熟悉的题材中得到不少益处。生活积累的基础越扎实,对艺术创作就越有好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