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羽士图》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三少奶奶

《长松羽士图》,明代/1652年,弘仁,纸本墨笔,立轴,纵114厘米,横56厘米,贵州省博物馆藏

弘仁画像
《长松羽士图》中的人物采取白描法,线条用铁线描。画人物对于作为山水画家的弘仁来说,毕竟是偶尔为之,终非“强项”,在这 幅画中,或许是因为对人物造型不够娴熟,行笔时似乎有些拘谨,没有那么挥写自如是自然而然的事,衣纹皱折的用笔小心迟滞,使线条显得“弱”而单调,比起作 者所画的松石,自然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运笔自如。作者在画中以松、竹、梅,这岁寒三友作为人物的陪衬,使画中人更显得肃穆,高洁,超凡脱俗,再点缀灵芝 这样的仙药灵草,那画中的人物就让观赏者产生了道法至深,似人亦仙的感觉,意境伟峻秀逸。如此地构思和创作这张画,特别是画中以梅作陪衬,比较符合弘仁的 志趣。

弘仁作品
《长松羽士图》无款,仅见画幅右侧有白 文方印“渐江僧”,画上方诗堂查士标的跋语云:“渐江上人画名重一时,于丘壑竹树无不尽善,独人物不多见,此图作长松羽士,神韵悠闲,笔致皎洁,深得李伯 时遗意,往曾为余作《系舟图》,一人危坐蓬底,意度潇洒,正与此同。余野人也,固宜赠以野人面目。先生深于道者,乃无意而得此蓬瀛之客,岂天之所以赠 金门曼倩,柱下老聃乎!辛未夏日查士标题。”跋前用朱文印“后乙卯人”,后钤白文“士标私印”,朱文“查二瞻”。查士标生于1615年,卒于1698年, 一生经历过两个“辛未年”,第一个“辛未年”即1631年,时年17岁。第二个“辛未年”即1691年,时年77岁,此跋应题于这一年,距弘仁卒年,已有 28年了。

弘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