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近现代书画 > 花 鸟 >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张璋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20世纪30年代的徐悲鸿留学归来的徐悲鸿既是一位单纯、有个性的艺术家,又是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领袖人物。对徐悲鸿来说,两种身份同样重要,但救亡图存与献身艺术教育似乎是更为迫切的事情。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徐悲鸿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抗战赈灾义卖画展后归来,在重庆与中央大学艺术系部分师生合影。当敌寇铁蹄蹂躏中华国图,使千百万同胞丧生、流离失所之际,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受苦受难的群众的忧患之心,无不在诗、画、文章和通信中流露着。1938年,他热情满怀地投到了由周恩来领导的武汉军委政治部三厅,同心同德,一致抗敌。转战重庆,他又说:“难道我是为了谋求一官半职才去武汉的?我是要使我的艺术为抗战服务!我自己,已决定去南洋带自己的作品去展览,以全部售出的款项作为救济战争难民的捐献。”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徐悲鸿1938年在南洋举行赈灾画展时留影1941年,徐悲鸿赴东南亚举办画展,为支持抗日战争筹措资金。当时他曾为新加坡友人张汝器作一幅《白梅图》,画中即题写此诗,全诗为:“香雪俨然,掩盖疮痍重,悠悠春回岁改,怅触増余痛,明月南天,故国依稀魂梦。和风醒人魂,漫行二三里,举眼见古梅,一白清如水。”这首自题诗悲怆厚重,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显示出画家内心的焦灼,为国家命运的担忧。时光流转,五年之后,抗日战争胜利,但国家又陷入内战,五年前所祈望的和平仍未实现,国家的状况却更为恶劣,因而画家在重录旧题时,不免有痛心疾首之慨。追随徐悲鸿在这一段时期的足迹,他除了在重庆磐溪主持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不辍之外,他也在为国家前途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诸如1945年时,徐悲鸿参与签名的《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在《新华日报》发表,进言针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一党专政,提出必须实现民主,徐悲鸿因签名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恐吓,但他始终一往无前。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徐悲鸿《白梅虬枝图》款识:香雪俨然,掩盖疮痍重。悠悠春回岁改,怅触增余痛。明月南天,故国依稀魂梦。此吾卅年岁始在星洲写梅花题长短句,今隔五年,虽胜利而情况更恶,重画梅花,益增感慨,仍录旧题,痛心疾首。剑如宗先生雅教,悲鸿。印文:鸿、一尘不染说明:奉文堂旧藏。奉文堂主人为香港著名收藏家陈淑贞,移居香港之初曾加入东方陶瓷学会,并以第一位女性收藏家的身份成为第一届求知雅集的会员。陈淑贞收藏极为丰富,从近现代书画,到青铜器、高古陶瓷、文房杂项,且品位不凡。
   此幅《白梅虬枝图》作于1946年,徐悲鸿重题五年前的旧句,感慨万千。画面构图简约,一株腊梅呈S状贯穿上下,树干虬曲粗壮,枝条舒展,白梅点点,花枝搭配巧妙,尽管物象不多,却通过疏密穿插、粗细相间、高低不等地安排营造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意境,在简约中有一种丰富性。画法上,树干以湿笔写出,以淡墨先皴树身,再乘湿施钩勒,水墨淋漓,湿润饱满,颇得苍劲奇古之意。数根梅枝从老干上探出,粗枝用淡墨写,细枝用重墨写,不疏不繁,花朵亦不密集,但有一种倔然向上的生气,一种傲霜挺拔的精神。花朵以淡墨圈出,一笔而成,笔致疏落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有超然出尘之致,空里疏香之趣。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南宋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元 王冕《墨梅图》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清 金农《梅花图册》局部

  徐悲鸿的梅花图并不多,多为清心赏玩、馈赠友人之用,其中以墨梅较为多见。徐悲鸿画梅花主要延续了中国文人画的传统技法,亦融合了一些西画之法,是怀旧,亦为创新,是追溯,也是前行。从历史观之,文人画梅由来已久,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南朝梁代张僧繇画有《咏梅图》,不过早期画作大多不存。至北宋时,画梅成为一种时尚,文人士大夫将其作为文人风骨的象征,其中以华光仲仁开创的墨梅一宗影响最大,华光引入对梅写生之法,研究了不同品种、时节与长势的画法。南宋扬无咎将其墨梅法发挥至极致,他使用圈画法画梅朵,“笔分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满纸干净爽利,构图与形象既概括又丰富,这种画法直接启发了稍晚的赵孟坚等画家,元末王冕的墨梅亦是这一路画风的嫡传。元代之后,由于世事环境的变化,文人们更注重在画中表现自己的君子气节,寄托内心的复杂情思,因此梅花的形态更为自由纵逸,甚至不拘形似。清代扬州八怪的金农、汪士慎、郑板桥均画梅自成一格,其画作映射着各自的古怪个性。近代齐白石、吴昌硕等人亦为画梅高手,他们以雅俗共赏之法赋予这一古老的画种以新的气象。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南宋 扬无咎《四梅花图卷》局部

一位有“家国”理想,自觉担负着复兴中国美术这一宏大目标的单纯有个性的艺

  徐悲鸿《白梅虬枝图》局部

  徐悲鸿的梅花图,从技法层面而言继承了扬无咎的写生之法,从精神层面而言则继承了文人画托物言志的传统。他的梅花图未脱离物象的形骸,而是尽可能地在形态的准确与意趣的生动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既有稳重逼真的画面效果,又饱含着时代的深意。轻薄的表象与厚重的历史所交织的画面是徐悲鸿作品的特色,表面的静默中往往隐含着时代风云的奔涌,令观者也可感同身受,透过疏枝梅影,体味徐悲鸿所处时代的阵阵悲痛。从此件《墨梅图》中便可见之,梅花与题画诗显然是一个整体,清冷的艺术形象与悲怆的诗文相互契合,互为照应。总而言之,徐悲鸿画梅延续了南宋扬无咎以来的传统,注重写生,亦吸收了金农、汪士慎等人的技法,且在画树时融合了一些西画中的造型法,使树干更具有立体感,拓展了传统技法的表现空间,而最令人敬重的则是徐悲鸿在画中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时过境迁而依然沉重。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