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书法 > 魏晋南北朝 > 从《兰亭序》谈“曲水流觞”

从《兰亭序》谈“曲水流觞”

来源:《文史知识》 作者:姚喁冰

  以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名字流传的《兰亭序》,在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是一件带有神奇色彩的作品。尽管“兰亭真迹”早在唐代初期已经在扑朔迷离之中,流传的都是摹本和碑刻拓本;尽管一千年来不断有人怀疑它是否真正出自王羲之之手,尽管这样,《兰亭序》的书法艺术价值一直是公认的。

  就文章内容说,《兰亭序》也不失为一篇骈散结合,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优美散文诗。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一番诗情画意,同《兰亭序》书法的风貌可以说是很相称的。正因为如此,在《兰亭序》保持着书法艺术魅力的同时,兰亭“曲水流脑”的故事也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的向往之心。

  故事的梗概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之初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会稽(guìjī)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地方,按照“修禊(xì)”的习俗,借宛着转的溪水,“流觞”饮酒,吟诗咏怀。四十二人中,王羲之等十一人各自赋得四言、五言诗各一首;有十五人各成诗一首;另外十六人混迹在名士群中宴游,一首诗也凑不出来,只得各“罚酒三巨觥”。《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当时作成的几十首诗写的序言——当初是并没有这个标目的。

  “曲水流觞”同王羲之等人这一次兰亭雅集联系在一起了。其实这一次并非首创。王羲之等人只是套袭了古代修禊的习俗,不过这一次集中了一批名士,多了一些文人情调而已。修禊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之际,也许还早到西周。

  周代是巫术迷信流行的时代。每年春天,三月的“上巳”日(上旬的“巳”日),女巫在河边举行仪式,为人们除灾去病,叫作“祓(fú)除”,也叫“修禊”。祓指巫术仪式;禊有清洁的含义,在河边修禊,取洗涤积秽,祛除不祥的意思。人们总是追求着健康、欢乐的生活,他们给迷信活动注入了生活的情趣,把修禊和踏青游春结合起来。而且因为修禊是在河边的活动,又形成了临水宴饮的风俗。既然是临水宴饮,又索性变些花样,让酒杯顺着曲折的溪流漂浮,漂到谁的面前,谁拿起来一饮而尽。这就是“曲水流觞”。我们在古代文物里看到一种酒杯,叫作“耳杯”,也叫“羽觞”,浅浅的杯身,两侧有一对耳朵或翅膀;有的是质地很轻的漆器。“流觞”的觞,该就是这一类酒杯吧。

  修禊的古老巫术仪式逐渐让位于活泼泼的节日宴游了,虽然它依旧保留着祓除的意义。魏晋以来,“上巳”这个日子也不再拘泥,也许为了便于记忆,一般就定在阴历的三月三日(这是“春禊”;另外有七月十四日的“秋禊”,这里不谈)。这个节日常常反映在古人的笔墨之间。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写道:“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杜甫的《丽人行》描绘的是唐代的节日景象:“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元代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中,裴少俊上场自报家门之后,又自言自语道:“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这里仍旧守着“上巳”的古制),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显然,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节日。

  王羲之等人给这个群众性的节日渲染了文人的情调,“一觞一咏”,兰亭之下的“曲水流觞”关联着诗句的吟咏。江左名士的这一倡导,对后世文人的灵感是有触发作用的。“掉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刘禹锡《三日与乐天、河南李尹陪令公洛禊》)“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苏轼《和王胜之》)唐宋诗人都乐于响应这种风流。然而,这样一来,雅则雅矣,却似乎预示活泼泼的节日活动最后将缩小到士大夫的圈子里去,成为中国古典式的“沙龙”。

  修禊习俗的余晖果然是这样的。解放前夕,北平还有虚应故事的文人雅集,参加者临水相聚,诗歌应和;他们之中今天还有健在的。至于“曲水流觞”,大概久已无人仿效。我们除了从古代的绘画、雕刻中依稀看见当年的韵事以外,今天能够寻找的只是一些象征性的景致。在北京故宫乾隆花园、中南海、潭柘寺、香山等处,都有亭子与微型的水渠——在石基上凿成的迂回曲折的沟槽——相结合的地点,封建皇帝题写的匾额名之曰“禊赏亭”、“流水音”等等,一般通称为“流杯亭”。这是兰亭“曲水流觞”的象征,是用来点缀风景的。据园林专家估计,类似的景致,在全国不下几十处。浙江绍兴的“兰亭遗址”内也有一个(不过这个遗址并非王羲之修禊的兰亭原址)。毋庸讳言,比起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大自然中的“流觞曲水”,这些风雅的模型是很难让人寄托想象的。

  (《文史知识》1982年第7期)

  未经“中国书画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已经“中国书画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明来源出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