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书法 > 魏晋南北朝 > “独步一时”的谢灵运书画

“独步一时”的谢灵运书画

来源:《文史知识》2004年第10期 作者: 姜剑云

  众所周知,谢灵运(385—433)是著名的山水派诗人的鼻祖。然而,他也是一位书法家,并且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据《宋书》本传记载:“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此评在《南史》卷19中亦有相同的记载。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如南齐人王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南齐书·王僧虔传》)羊欣(370—442),字敬元,是晋宋之际著名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其书法得王献之亲授,隶、行、草兼善,楷书似王献之而能乱真。王献之是羊欣以及谢灵运之母的舅舅。虽然南齐人王僧虔对谢灵运书法有所贬抑,但谢灵运书法方面的成就,不仅在他生前获得了爱好书法的宋文帝的极高赞赏,而且在他死后四百多年仍然得到书法理论家的肯定。例如晚唐张彦远在其《法书要录》卷5中认为,“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在秦有李斯一人,在汉有蔡邕、杜操二人,在晋有山涛、嵇康、庾亮、谢尚、谢奕、谢安、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等六十五人,在宋有武帝、文帝、谢灵运、谢方明等二十五人。由此可见,谢灵运于中国书法史上的确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就专攻与特擅来看,草书方面,谢灵运前与嵇康、钟繇、桓玄,后与王僧虔、欧阳询、虞世南等共二十二人可谓并驾齐驱;隶书方面,前与蔡邕、钟会、卫夫人,后与陆柬之、褚遂良、释智永等共二十五人相提并论(《法书要录》卷8)。从上文叙述可以看出,谢灵运书法艺术的涵养,显然渊源于王、谢家族得天独厚的文化条件与传统。而就脉络相承关系来考察,谢灵运继承和发扬的正是王献之这一门派风格:“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故灵运能书,而特多王法。”(虞和《上明帝论书表》,见《全宋文》卷55)子敬即王献之,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也是谢灵运的七舅爷。而谢灵运也的确堪称王献之书法艺术的真正传人:“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其八分即二王之右也。子敬殁后,羊(欣)、薄(绍之)嗣之。宋、齐之间,此体弥尚,谢灵运尤为秀杰。”(《法书要录》卷4引张怀瓘评语)谢灵运也正是由于楷模子敬而能似之,以至于达到乱真的效果,所以也就耍开了小聪明,常常借秘书省工作之便,造假乱真,偷梁换柱。对于谢灵运此举,王僧虔在他的《论书》中作了无情的曝光:“昔子敬上表,多于中书杂事中,皆自书。(谢灵运)窃易真本,相与不疑。元嘉初,方就索还。《上谢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亲闻文皇说此。”(《全齐文》卷8)事情发生在元嘉初年,而宋文帝只是小范围地谈说此事,似乎并未公开罪罚谢灵运。细细揣测,可能是两个原因。其一,文帝特别欣赏谢灵运的才学,极赞其兼而独绝的诗与书为“二宝”,而谢灵运仿真且能乱真的手段更证实了他书法艺术的高超,文帝私下谈说此事,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他暗地称奇叫绝的心态。其二,宋文帝书法,“自云可比王子敬”,他是个王献之崇拜者,而且他与谢灵运风格相近,都汲取、得力于王献之:“宋文帝有子敬风骨,超纵狼藉,翕焕为美。康乐往往惊遒,……量其直置孤梗,是灵运之流。”(《法书要录》卷3)君、臣都是书法迷,又都痴迷于王献之,实属王献之一派。基于这样的情形,文帝当能设身处地,理解谢灵运非法却合情的艺术行为。事实上,从谢灵运的生平经历来看,文帝是多所体谅甚至偏袒谢灵运的。

  关于谢灵运书法艺术的特点,唐代张怀瓘《书断》评价说:“模宪小王,真、草俱美。石蕴千年之色,松低百尺之柯。虽不逮师,歙风吐云,簸荡川岳,其亦庶几。”(《法书要录》卷8引)此品境界正是上引《法书要录》卷3中“康乐往往惊遒”与“量其直置孤梗,是灵运之流”云云者。遗憾的是,谢灵运的书法作品今已不可见,其艺术造诣如何也无从直接感知与领略。或许,借助于《南史》本传中的一段关于谢氏艺术沙龙的场面描写,可供我们发挥一些想像:“(谢)瞻,字宣远,……与从叔混、族弟灵运俱有盛名。尝作《喜霁诗》,灵运写之,混咏之。王弘在坐,以为‘三绝’。”另外,唐人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五中的有关记载,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谢灵运的书法风格:“复见三谢两张,连辉并俊。若夫小王风范,骨秀灵运。快利不拘,威仪或摈。犹飞湍激石,电注雷震。(谢灵运,陈郡人,宋侍中秘书监。今见带名行书七行。)”值得赞赏的是,《法书要录》之编撰,特别强调实录,“翰墨之妙可入品流者”皆著者张彦远“前后所亲见者”,而“其所不睹,空居名额,并世所传拓者,不敢凭推,一皆略焉”(《法书要录》卷5)。由此说明,谢灵运书法真迹,唐代犹存。至于宋佚名《宣和书谱》卷16《草书四》著录谓谢灵运有草书《古诗帖》藏于御府,这恐怕令人怀疑。世存草书作品一卷曰《古诗四帖》,传为唐代张旭所作,写于五色笺上,共40行,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其所书作品前两首为庾信的两首《步虚词》,后两首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赞》。此《古诗四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其非谢灵运所书,自毋须争辩。除非出现令人震惊的考古奇迹:《古诗四帖》中两首《步虚词》的作者,实为谢灵运而非庾信。以现有史料文献推测,谢灵运的书法作品大约于两宋以后便逐渐失传了。但犹须提示的一点是:据称今传王献之书迹中,可能混入了羊欣的作品;而从上文所述谢灵运借秘书省工作之便造假乱真、偷梁换柱的史实看,世传王献之书法作品中,是否混入了谢灵运的手笔,亦未可知。

  谢灵运作为诗人与书法家之外,同时又是一位画家。然而关于这一点,见于史传文字记载的材料简直微乎其微。值得庆幸的是,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一段记载,给我们保存了极有价值的一点信息。《历代名画记》卷3曰:

  (唐)会昌五年,武宗毁天下寺塔,两京各留三两所,故名画在寺壁者,唯存一二。当时有好事者,或揭取陷于屋壁。已前所记者,存之盖寡。先是宰相李德裕镇浙西,创立甘露寺,唯甘露不毁,取管内诸寺画壁,置于寺内。大约有:顾恺之画《维摩诘》,在大殿外西壁;戴安道《文殊》,在大殿外西壁……

  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曾把“中国画”的门类做了划分,其“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这个分类,与北宋《宣和画谱》“十门”之分、南宋邓椿《画继》“八类”之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将“佛菩萨相”这样的宗教画列于诸门类之首。而晋宋之际自著名画家顾恺之在建康瓦官寺画《维摩诘像》、戴逵画《文殊像》以来,壁画“佛菩萨像”可谓蔚为风气,经久不衰,影响深远。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佛教自东晋以来在中土迅速传播,首先从精神领地上广泛征服士人阶层,并且因此使文学、绘画等艺术与佛教保持着同步发展与繁荣的态势。古人已把谢灵运称作“在家菩萨”,而谢灵运又的确是晋宋之际重要的佛学家。在当时佛经的传译活动中,谢灵运参加过《大方广佛华严经》、《大般涅槃经》的润改,注释,甚至可能翻译过《金刚经》,编有梵汉字典《十四音训叙》,撰写过《辨宗论》以响应和发挥竺道生的“顿悟成佛”说,还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佛禅意蕴的诗赋文章如《石壁立招提精舍》、《和范光禄祗洹像赞》、《维摩经十譬赞》、《净土咏》以及《佛影铭》等等。《和范光禄祗洹像赞》共三首,分别是《佛赞》、《菩萨赞》、《缘觉声闻合赞》。从上引《历代名画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谢灵运绘画的题材正是“菩萨像”,并且,其壁画《菩萨像》即使经历了晚唐会昌五年(845)的灭佛浩劫,仍然幸存六壁之多。可见谢灵运生前所画的《菩萨像》作品,在数量上是相当可观的,而在艺术上也应该是很有自家风格的。所以绘画界认为,谢灵运绘画与六朝时期诸名家一样,是占据着一席之地的:“顾宝光、袁倩之师陆探微,以善‘人物’名;谢约之‘山水’,谢灵运之‘佛像’,谢稚之‘孝子列女’等故事图,亦皆独步一时。”而“宝光之弟彦先,灵运之弟惠连,要皆不弱其家声者也”(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即此实可见谢灵运乃以“佛像”类创作蜚声画坛。

  既然谢灵运所绘“佛像”堪称“独步一时”,那就难怪远在庐山东林寺的慧远还要盛请谢灵运撰写《佛影铭》这样的文章了。晋义熙八九年间,慧远在东林寺凿峰筑台,雕画佛影,“地势既美,像形亦笃”,自撰《万佛影铭》后,兴犹未尽,于是遥请谢灵运撰铭相和。又,大约十二年后,即宋景平二年(424),范泰于祗洹寺立佛像并撰《佛赞》后,“远送《像赞》”,嘱谢灵运“同作”,于是谢灵运有《和范光禄祗洹像赞三首》,即《佛赞》、《菩萨赞》、《缘觉声闻合赞》。而同时谢惠连亦有佛菩萨像赞之类作品寄呈。由此可见,时人之所以多以《像赞》之类的文体与谢灵运相赠酬唱和,乃由于谢灵运原乃一位画家,并且,其在“佛菩萨相”绘画方面有着“独步一时”的地位和影响。

  取名为“甘露寺”者,在南方并非一处。据《嘉定镇江志》记载:“甘露寺,在北固山,唐宝历中(825—827)李德裕建。”镇江甘露寺乃“西殿东塔”布局,代表了唐代“以殿堂为中心,塔居其次”的典型风格,可惜唐末毁于火灾,后来又多因大风、雷电袭击,总是屡建屡毁。因而,堆存于甘露寺“天王堂外壁”的“谢灵运《菩萨》六壁”,大约于唐末五代之时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文史知识》2004年第10期)

  未经“中国书画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已经“中国书画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明来源出处。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